第815章 旱情是骗局 (第2/2页)
自成一愣,随即道“李将军是说,我们已经征得不少赋税不用从南阳、洛阳向此处运送粮草了” “是呀,属下见百姓获得丰收,才和知府大人商量着,按照十五税一征税,百姓没有反对,更也不会挨饿,”李信道“所以属下估计,河南大旱,或许是地方官弄出来的骗局” “河南有这么多地方官,岂能人人欺骗朝廷”李自成淡淡笑道“河南的干旱应该是有的,但并非像地方官所说的那般严重,”顿了一顿,又喃喃地道“**大于天灾呀” 牛金星笑道“大都督是说,河南征税太重,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明知赋税无法完成,不敢批评朝廷,所以将河南的旱情无限扩大” “一定是这样,”李自成微微颔首,道“朝廷为了辽东的战事和平贼,不断向百姓摊牌各种军饷,动辄百万两,正常年景,百姓也就图个温饱,朝廷这般加赋,岂不逼着百姓造反地方官府明知道百姓不堪重负,却是不敢向朝廷进言,唯恐丢了自己的纱帽” “” “地方官为了推卸官逼民反的责任,便是将旱情无限夸大,”李自成道“如此一来,百姓被迫造反的责任,既不是朝廷,也不是地方官,而是上天只有如此,官员们的口径方能保持一致” 他实在说不清,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官员们谎报旱情,客观上并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只是将“**”的责任,转移为“天灾”,既保住了自己的官位,又维护了朝廷的体面。 但对百姓来说,“天灾”与“**”的结果一样,都会让他们破产,让他们饿着肚皮,让他们失去了赖以传承的土地
如果没有这些天灾**,或许天命军来到河南后,发展不会如此顺利 朝廷和他任用的这些官员,欺天瞒地,结果却是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罗汝才阴阴一笑,道“大都督,各位,朝廷大肆加赋,为的便是平贼,可是,朝廷能平灭他们口中的流贼吗” 李自成面色凝重起来,朱由检的存在,本身就是历史悲剧,自小生活在皇宫的人,能知道百姓的疾苦 他想起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 玉帝来人间视察,看到富人喝酒吃rou,喝酒的人咧着嘴,便以为那是人间最痛苦的事;又见用水车车水的百姓,却是哼着小调,不用说,那肯定是人间惬意的事了。 凡是不服管教、杀人放火之徒,便罚他喝酒吃rou,而遵纪守法、有功之人,则是赏他用水车车水 朱由检这样的皇帝,能治理好这个乱局的国家吗 勤政是一回事,关键是能不能接受历史的检验。 朱由检的悲剧,是封建王朝的悲剧,是士大夫当政的悲剧,也是愚民政策的必然结果。 李自成抬起头,见众人都是看着自己,知道自己走神了,遂淡淡一笑,道“朝廷平了十多年的流寇,可流寇却是越来越多,朝廷啥时才能平息流寇” 宋献策忙道“属下游遍了中原,谶语说得不错,十八孩儿主神器” 李自成笑而不答,有人为自己造势,宣扬“天命所归”,自己何乐而不为况且,自己的心中,早就有了那个“华夏” 过了好一会儿,方道“朝廷的麻烦,不仅仅是流寇制造的烽火狼烟,还有关外,鞑子牵制了明军的大半主力,听说八镇总兵的兵马,正在锦州与鞑子作战” 说到关外的鞑子,众人都是语塞,他们虽然听说过鞑子的残忍和凶悍,但所有的讯息,都是道听途说,真实的情况,却是两眼一抹黑。 谁能有“李自成”数百年的人生经验 这些话语太过沉重,而且鞑子离河南还远着,多说无益,还是做好眼前的事情。 李自成轻轻叹口气,率先下了城头,“杨文岳一直在西华监视我们,我们现在不缺粮,就陪他这么耗着” 李自成在汝宁城内安置下来,一连数日,不是微服在市集上闲逛,便是带着亲兵,在城外视察农田,军务上的事,交给了李信和牛金星,民政上的事,全部交给宋献策和罗汝才。 这日傍晚,李自成刚刚回到城内,尚未到达军营,罗汝才忽地迎上来,“大都督” “嗯”李自成勒住马,心中却道,罗汝才半道截住自己,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难道是说女人的事遂淡淡地道“有什么事吗” 罗汝才却是一拱手,小声地道“大都督,张献忠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妙书屋阅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