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内廷定计【七章】5 (第2/2页)
都得至少是表面上的诚信参与。或者说各种祭祀大典就是皇帝的头等大事,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上半年皇帝赵佶的的元旦日(春节)、清明(祭祖)、祭土地神三个大礼,公孙胜也都做为仙道教长参加了。在这三个最重要的皇家祭祀礼节中,赵佶皇帝的参拜词都加上了神明指引、祖宗保佑,平乱北国收复故土,大宋宣和年华夏圣辉光耀中原子民等等圣意。 这就是代表一国皇帝的宣誓和动员,大宋这个生锈已久的国家机器,在这个时候吱吱呀呀的开动了。不管这机器自身到底能不能承受,但块头很大声势不低,强大的惯性不可小视。 时隔不到半年,应该说北面的准备大部已经到位,女真金国在这时候也攻破了契丹辽国皇家中心上京临湟府,可以说辽国已经江河日下,燕云十六州也已经是砧板上的肥rou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却传来最不和谐的声音:江南方腊造反了,皇天普照的****,竟然也出现了蛮族契丹一样的后患,在大宋国的经济后盾江南,出现了掏后路的心机大患。 这让道君皇帝实际还更有一力要建立旷世功勋的童贯一伙如何不心焦呢。实际上主管军机的童贯已经隐报了一些真实军情,方腊暴动去年年底就开始有所发动,他已经密令江南禁军去全力围剿;三月份方腊挫败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占领杭州建都登基,这才不得不一面派出张叔夜启动两淮禁军开始南调出征江南围剿,一面压低调子渐渐透露给道君皇帝。 可以想见道君皇帝是多么的坐立不安了。在他雄心百倍建立不世之功之际,自己内部竟然出现了与衰败的辽国同样的隐忧,他这个从未经过大战,只在书卷之间和美女肚皮上展露风采的雄主,这时可说是热锅上的蚂蚁,手足无措了。 这事情要是出现在半年前,甚至三四月份,可以说他们的准备也恰逢其时,西北的机动大军正在向内迁移,相当大一部分转道东京附近准备向北开拔。那时候祭天祭地祭祖宗,正好可成为江南剿灭反贼的******,十数万大军士气高昂一鼓南下,定可将方腊反贼扑灭。 可如今就难以预料了,大军北进已经两个多月,十几万各地禁军加上前两后勤补给,地方辅助军备,动用人员不下百万。这个时候要想回头,其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后果是多么的危机,想起来更是憋气带窝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黄河凌汛事件出现,并不甚知道内情的太子赵恒一伙,在张邦昌等人的谋划下,又对华盛天道展开了质疑行动。又气又急的道君皇帝此时联系不上心目中的主心骨天道雷圣使,对所有的人开始抗拒,包括一直以来共同谈经讲道的公孙胜、樊瑞等人。
两淮巡察使张叔夜到达海州以后,抽调数万大军堵住了方腊北向发展的道路,稍稍稳定了局势。童贯的西北大军也开始接到军令,开始逐步分路向东京赶回。道君皇帝这才稍稍缓和了许多,心气却是高不上来了,面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更是使他缩回了头沉湎于酒色和油画之中了。 不过大军千里调动哪有那么容易,西北禁军经过三四个月才从西部前进到北部边界。现在立足未稳,又要向更远的南方调动。禁军行进速度历来缓慢,这次长途频繁的不知目标的乱跑,更使得那些老爷兵怨天怨地,疲沓拖拉,当官的就是急死也拢不住。 不说童贯自叹无命,心急如焚,像架在火上烤一般;失去了美梦心气的道君皇帝又变得越发追求虚无缥缈起来。 正是这个时候天道圣使雷三郎出现了,他带来的一系列神迹好像给这位道君皇帝打了气,油画技业方面的灵感加上新带来的六位异样圣女,仿佛给他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他又变得精力充足起来。 最重要的,雷圣使不仅保证信誓旦旦,而且动作神速,东京显露神迹略一停留马上就传道江南,为朝廷为天道为道玄仙长排忧解难。不断传来的消息说,雷圣使已经在江南那多处显露神迹,公孙教长更是深藏不漏的保证,不出半年,江南即可平定。到那时,雷圣使还将传道东南沿海和西南巴蜀、南召、大理等蛮荒之地,为大宋后方周边弘扬天道宠信道玄仙长追随华盛田园境界奔走。 这样的事情不啻天赐良机,道君皇帝宠信道教,思想上痴迷不假,但行为上却落后许多。他喜欢追求神秘,探研道法,却不吃丹药,也不胡乱委以道家重任。上朝理政确实不勤快,但也非完全撒手不管。至少有一个弦儿他还是把持得住的,那就是武力集团的出现决不能放任,一点苗头都会认真对待。 所以方腊还是要强行剿灭的,童贯等人也是行同此心。但他更关心的是他的宏伟大计,与收回燕云十六州百年伟业相比,剿灭方腊只是小功一件。如果这位神吹胡哨的雷圣使真能顶一阵子,让赵官家安心,那他继续实现北部战略才是首要的国家大计。他对自己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毫不怀疑,辽国已经是被打成死马了,他所去应该就剩下割rou了,这方面他也做了许多实际cao作的准备,可以说胜利唾手可得。 至于江南嘛,那位雷圣使做到什么样他并不担心。有张叔夜数万禁军挡在两淮,东京汴梁至少还有十余万高太尉亲属禁军,东京汴梁皇帝爷这里应该无忧。实在不行中原各处还可以调集十万以上的军队,张叔夜也有一些厢军本钱,造成反攻江南局势也是可能的。到时候,他童枢密收拾了北方局势以后,转头率得胜之师再扫平江南那不是锦上添花,奇功一件,将来还不得千载传颂? 到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抛开了不久前,支持太子想要除掉华盛天道的想法,转而吹捧起华盛天道和雷玄威雷圣使来。拐弯抹角他想得到的信息是雷圣使江南传道,自然也需要文武兼施,用雷圣使的话来说对于顽冥不化之辈还是要朝廷禁军出手的。 公孙胜和道君皇帝在这类事情上是高深莫测的,他们所言自然是从虚入手,不会说出需要出动禁军的数目,难以体会要领。但吴用这个作为灵慧最高的人就实际的多了,他认为江南方腊反贼人数虽众,但有道玄仙长正气,有雷圣使感化教导,大部从者将被剥离,剩下的死硬分子并不为惧;有江南、两淮大军为大宋保驾护航参与教化,隔离下级迷途者与匪首的联系,此时如果再有两三万生力军专门打击方腊死硬分子,江南足可以在数月之内平定。 当然这是朝廷大事,雷圣使谆谆教导,我天道只是道玄仙长华盛天园在天下的铺展者,教人向善顺应天理才是我等的职责,不应在这方面干扰仙长和各位大人的世间大事决裁。吴某道性不够,只是一番胡言,真说起来,雷圣使不用什么兵卒,取方腊灵魂,平息江南暴乱也是正常的。这在山东、河北亦有所证明,雷圣使北巡不到半年,齐鲁、太行盗匪树倒猢狲散,若不是江南事急,再过一段时日,北面幽燕甚至辽金都拜伏在道玄仙长圣辉之下,也未尝不是可能。 这一番话,真真假假,完全是一个天道痴心信徒的角色所言。其实际说中道君皇帝下怀,也有些戳中童贯等人心病。北面这绝世之功若是如此被别人抢去,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甘心的。 内庭众人出言者不多,尤其是**一派的张邦昌更是谨言甚微。参与北面征辽计划最多的童贯、杨戬等人却是心怀鬼胎,不断把话题向吹嘘道玄仙长和天道圣使方面引。 不论这些人对于江南局势平息可以不用出动大军信任与否,大体上形成的还是对吴用说法的附和之声。童贯主动退出了在朝廷议论军事的一言九鼎的地位,故意要给别人一些残羹剩饭吃了。 难说道君皇帝对这些是不是绝对信任的,反正这位赵佶道仙的腰杆有些挺起来了,也许是他发觉在稳定外事大局方面又找到了一个拐棍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