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罗震天_第044章 越探究越憔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44章 越探究越憔悴 (第1/2页)

    瘦骨和肥婶不是普通人,原来奥卓家的核心人物早就看出来了?

    奥卓伦、桑琨两兄弟分析了半天,认为武毅受难不可能是他们下的手,又转过头来怀疑上了西蛮人。

    而“暗云”作为牛震手底的隐秘底牌,原来这奥卓家也是知道的?

    这河西曾经的第一世家,果然不简单!

    当曾经并肩征战多年心有灵犀的两兄弟齐声低呼出“暗云!”后,奥卓伦点了点头,紧接着握紧拳头砸于案几上,沉声道:

    “蛮夷贪恋我中州大好河山、痛恨我等这些昔日之主已不是一天两天,攻下我河西后,刺鲁风那些西蛮贼子没有一天不想置我等中州猛将良臣、所有河西世家于死地,只不过奈何有蛮皇横锤的‘柔心同荣策’牵制罢了!

    可叹那蛮皇虽身处西蛮远京,千里之外却目如神炬,对我中州、河西了然于胸!

    这蛮皇横锤,深知中州人平时好窝里死斗恍若一盘散沙,可一旦遇有强力外辱,却又能迅速凝结、抱作一团拼死同抗外敌,那同仇敌忾之心足以令任何强悍对手胆寒;同时他又深知中州世家根基牢固、盘根错节、遁世蛰伏之途千条万道,用强根本就一时难以根除,但是如果反过来不根除而是善加利用,一旦被西蛮同化融合却有大势可借,因此他深明如果西蛮还是像过去那样,一味只知用强、屠城戮民、对世家赶尽杀绝,反倒只会激起整个中州的抱团拼死抗争之心,为他图谋整个中州的长远谋略设置无比巨大的障碍。

    因此蛮皇不惜以违抗即枭首的死命,强迫手下将领对占领地实施‘柔心同荣策’,以期逐渐同化融合我等河西中州人,又以善待我等中州叛将的虚假面目迷惑河东,势必也会令河东守备警戒的坚墙厚壁缝隙渐生、日益松动,甚至从内部不攻自破!即使河东没有不攻自破,将来蛮皇挥师河东,所遇到的拼死抵抗、同仇敌忾之心也一定会被这‘柔心同荣’和‘利益均沾’而轻易瓦解,琨弟,想起这些来,你不觉得可怕麽?”

    桑琨听了奥卓伦的话,也阵阵心惊变了脸色,不过却不知道本来在议“暗云”,家兄你却扯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的蛮皇,你还不困麽?你不想睡觉麽?又用不解的眼神盯着奥卓伦。

    奥卓伦回了一个“琨弟你比我还是差了些,什么叫鞭辟入里?什么叫由远及近?”的眼神,这才继续:

    “这胸怀高远的蛮皇横锤,心机谋略是何其的远超过去所有的西蛮首领?甚至我敢说在当下整个中州也无一名能与其匹敌之人,实在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唉,西蛮有他这样的皇者,中州岌岌可危矣!

    话又转回来说……”

    啊!家兄你可终于转回来了,不容易啊。

    “话转回来,有蛮皇的‘柔心同荣策’,当下牛震一定不会置我等河西世家于死地,但一直以来由于我桑家面顺内逆,便不断由着其他西蛮家族削我弱我,他自己也绝不会坐视我桑家真正崛起重新具备翻起风浪的能力!因此当探知武毅这大酿酒师将会对振兴桑家发挥大用,暗中下手也不是没有可能……”

    奥卓伦说完这一番分析,脸色凝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对啊,这么一说,牛震想杀武毅算是有正常动机啊。

    听了奥卓伦的上述分析,桑琨点头的同时,心里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又露出了一分不解之意,反问道:

    “如果可能是牛震指使暗云所为,那家兄又如何看待武毅受伤之前陈八暴亡一事?”

    他的意思是难道是我桑家杀个暗云的隐刺,暗云就杀个我桑家的酿酒师来报复?牛震作为河西当下的执政者,就这点小肚量、小心胸、小器具?

    奥卓伦又抬起了头来,正色道:

    “正是因为有陈八暴亡一事,我才说武毅重伤‘可能’是暗云出的手,而不是‘肯定’!

    为什么这么说?

    你我暗中早就知道陈八是‘暗云’中的一名低级‘隐刺’,为避免牛震生疑、引发他对桑家的高度关注,你我是绝对不会在现在出手击杀陈八的。我们这么想,牛震也一定会认为我们应该这么想。可偏偏现在陈八莫名暴亡!

    陈八暴亡,牛震当下心里也一定十分混乱!因为此时无论他怎么看,也会觉得当下并不是我桑家有所谋动的好时机,他一定也对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击杀陈八而感到非常费解!

    如果陈八不亡,牛震为了弱我桑家,指使暗云刺杀武毅还说得过去。

    可陈八一亡,牛震会误以为我们已有什么重大的谋划要开始启动,所以才会开始清理身边的隐刺……

    照我看来以牛震的深沉心机和沉稳秉性,在我们开始清理身边隐刺的情况下,牛震就更不可能再主动动用‘暗云’这样的关键隐秘力量,对我桑家区区一名只会影响到家族经济的酿酒师出手,而是会继续耐心等待我桑家自己露出马脚,以窥我桑家私下里到底有什么图谋!

    在牛震看来,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酿酒师,桑家有他当然更好,无他也根本不足以让我桑家根底腐坏,所以说杀掉武毅,牛震几乎不可能会在陈八暴亡后动这样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