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槐树村 (第2/2页)
一丝兴奋,虽然骨子里被打上了军人的烙印,可是在和平年代却无用武之地,平淡的生活磨灭了热血与激情。或许在这个时代,乱世之中,自己可以有所作为,创造一段辉煌。 眼下管不了那么多了,饭点到了,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林峰觉得肚子饿了,寻思着今天该去谁家里蹭饭了。每到临近饭点,林峰就会突然变得勤快起来,给村里人家打扫院子,把水缸打满,劈柴,只要主人家稍微客气。林峰就留下一块吃了,林峰很惭愧,自己违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现在不是一个好同志,而是一个泼皮破落户。 槐树村位于汉江北岸,属于淮南西路永安府,也就是后世江汉平原北部。江汉平原沃野千里,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盛产水稻棉花,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矿产资源及其丰富,江汉平原上的鄂州是华中重镇;荆州是千古名城,襄阳就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江汉平原是南宋北部门户,蒙古大军一旦突破这道军事屏障,就会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一举灭亡南宋。 公元1235年,蒙古大军灭亡金国后,分兵两路,大举犯宋,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遭遇宋军顽强抵抗,进展缓慢,直到第二年西、东两路军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这两处战略要地,蒙古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宋廷震动,派大将孟珙救援,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难分高下。 公元1239年,大将杜杲在庐州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则进入反攻,连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同年,主攻四川的蒙古军队势如破竹,进逼三峡,孟珙率部迎敌,至1240年初,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受挫。到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至此,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 公元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后,内部纷争汗位。在此期间,蒙古军曾进犯过四川,但被南宋大将余阶击败。 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之位,在他稳定了地位以后,就发动了针对西亚和中亚的第三次西征,并着手制订灭宋计划。1252年,为避开长江天堑,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从甘肃出兵,率10万大军开始了灭亡大理国的长途奔袭,经川西,灭亡位于云南一带的大理国,在1254年完成了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第一次蒙宋战争结束后,抗蒙名将孟珙、杜杲相继病逝,国失良将。而蒙古在完成了对南宋的大包围后,于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军共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扑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广西,直扑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今武汉),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企图一举灭亡南宋。 第二次蒙宋战争,大汗蒙哥率领的中路军主力,开始进展非常顺利,攻到重庆北边门户合州时,遭遇已病逝的抗蒙名将孟珙的部将王坚顽强抵抗。王坚在合州旁的钓鱼山修筑堡垒加强合州防御,钓鱼山血战,摧锋于正锐,炮毙大汗蒙哥。第二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但宋廷jianian相贾似道却私自与忽必烈议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林峰思量,第二次蒙宋战争即将拉开战幕,自己毫无根基,在村里乡里也无人望,甚至不会种地,现在开始学也已经来不及了。不等明年的稻谷收上来,蒙古大军就要打过来了,而槐树村位于汉江北岸,无险可守,破巢之下,焉有完卵,扯旗自立已经来不及了。不如暂时栖身于封建帝王的反动军队,积蓄力量,争取独立自主的作战空间,发动争取下层军官,再伺机起义,团结争取各路民主联军,因时利导,顺势取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不就是这样取得成功的吗。更何况虽然朝廷腐败无能,jianian相专权跋扈,可是宋军弟兄们还是有战斗力的,是一支敢打敢拼,能打硬仗的队伍,没有补给,没有援军,甚至被朝廷出卖,寡廉显耻私下议和的艰难政治环境下。仍然不畏强敌,不畏牺牲,为民族而战,为人民而战,慷慨赴死,前仆后继,血战死战赢得了这这场战役的胜利。 难道这样一支军队不值得去争取吗,不值得去发动吗,不值得去改造吗? 蒙宋战争中,宋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70%的战役取得了辉煌胜利。可是最终的失败,不是军人过失,不是战力不足,不是将士不拼死血战,而是朝廷黑暗,帝王昏聩,jianian臣当道,军政日趋腐朽,屠戮功臣名将,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自废武功,自毁长城,生生断送了大好江山,陷人民于万丈深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