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四章 社稷神明 (第1/2页)
朝鲜使臣即将启程回国,暹罗、爪哇、撒马尔罕使臣相继入京,朱祁铭奉旨来到会同馆,与马愉一道,料理邦交事务。 一见马愉,只觉得他形容枯槁,面目黧黑,朱祁铭不禁吃了一惊,“马学士何以精减至此?” “阁事繁冗,案牍劳形。不过,在下得便歇息数日即可大好。”马愉淡然一笑,笑容里夹杂着几分倦意,“殿下,近来朝中不宁,礼部尚书王直、刑部尚书金濂、英国公张辅相继遇到了麻烦,想必殿下明白其中的原由。” 王振这么快就放大招了?朱祁铭微微皱眉,“王尚书麻烦不断,王屡有耳闻,但不知此次刑部尚书金濂的麻烦因何事而起?” 马愉咳了几声,“吏部让几名夷人做了御史,事虽,但子大怒,故而王直大人日后只怕愈发不起话了。金尚书嘛,殿下听过贪赃的舞阳县丞白刚其人么?刑部主事洪绳审理此案,收受白刚的贿赂,给其轻判,刑部尚书、侍郎等官听之任之,此事被锦衣卫侦知,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弹劾金濂等人,皇上震怒,鉴于社稷多事,这才宽宥了金濂等人的渎职罪。” “那英国公呢?” “侵占民田二十顷。” 真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朱祁铭暗自撇撇嘴,“有人窝着一肚子邪火,刚刚复出,总得动点心思,要想让自己过得舒服,就得让别人难受,此类事在朝中早已司空见惯了,马学士不难明白其中的原委。”猛然想起那晚参与缉拿喜宁的还有兵部尚书邝埜,便多问了一句:“兵部邝尚书可还安好?” 马愉深望朱祁铭一眼,“眼下还无人想找兵部的麻烦。北境急奏纷至,防备鞑贼的军务不容有片刻的懈怠;浙闽一带也是连连告急,皇上迟早会派京军开赴江南进剿。还有云南,麓川之役延续至今,已成骑虎难下之势。社稷危难至此,无人敢贸然打兵部的主意。” 莫非王振想对邝埜开一面?若是如此,那就明王振行事还是极有分寸的!朱祁铭暗忖一番,进而想起了社稷大忧。 “王想点分外之事,请马学士权当王是在闲聊。麓川之役绝不能再打了!须当机立断,命云南大军最后与思机发打一仗,乘机赶紧找个台阶下了,让大明远离那个大把大把烧钱的无底黑洞。对浙闽一带的民变,宜剿抚并举,以抚为主,朝廷做做样子便行了,不可从京中派出精锐进剿,京军不明就里,不知地形,劳师远征必然是劳而无功!当地士大夫的田产、家人、性命全摆在那里,他们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的!故而浙闽各府州县自会招募民壮,此举比派遣京军更有效。眼下大明首当其冲的要务便是集中军力、财力防备鞑贼!” 马愉抚须凝思良久,而后点头,“是该分清轻重缓急,有所了断,有所侧重。阁僚苗衷兼任兵部右侍郎,在下回去后速与苗衷商议,找个机会到御前进谏。” 朱祁铭望着马愉,心中感慨颇多。像于谦、内阁五名阁员这些被朝中主流官意视作另类的人,恰恰是大明的瑰宝,等这些瑰宝能够大放异彩,主导朝政时,大明必能迎来新生! 可是,眼下朝中百官都不想过于谦、内阁阁员那样官不像官的苦日子,也担心于谦等人有朝一日会拿走他们的好日子,所以,大明还将继续沉沦! 这时,尚仪局司赞何叶远远出了会同馆,遥对朱祁铭施礼,“参见越王殿下,请殿下移步西侧馆舍,朝鲜使臣李穰之女李英姬求见。” “嗬,有人想当面叩谢恩人!”马愉笑道。 朱祁铭与马愉道声别,让马愉先一步去见数国来使,他自己则随何叶移步至西馆舍。 穿过绿树掩映的青石甬道,一处规模适中的庭院呈现于眼前,巧的亭台、细长的池排列开去,起伏的曲线勾勒出了错落有致的层次感。一幢雕梁画栋的阁楼被疏疏落落的花林掩住了大半个轮廓。 吕夕瑶与李英姬正相对笑谈,见朱祁铭走了进来,李英姬赶紧上前见礼。“参见越王殿下。” 朱祁铭颌首。李英姬正身后一脸诧异地望着吕夕瑶,而紧随朱祁铭而至的何叶也把疑惑的目光投在了吕夕瑶身上。 见了亲王也不行礼,让人家感到不可思议了吧!朱祁铭暗中嘀咕一番,转而突发奇想,打算乘机让大概忘了参见亲王该行何礼的“先生”变规矩一点,便定在那里不言不语,静待吕夕瑶服软。 “参见越王殿下。”吕夕瑶目中透着分被强抑着的嗔意。 嘻嘻嘻朱祁铭心中好一阵暗爽,忽见人影一晃,紧接着一阵幽香袭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