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口胡人类超光速技术 (第1/1页)
这是我的脑洞设定,只具有参考性。(其实只是在玩梗) 【机密】 【内参】 在24██年,LGA.FTL1构架在实验室中出现了,轨道与空间技术公司兴奋地以“超空间航行(FTL)”为其命名,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发明。 FTL1接口支持内核为“NorthWood”的超空间驱动器结构,这种内核基于利库曲速技术,有着64条发射流水线,支持最大256个流处理驱动模块,通过775条驱动控制总线集成在整个接口平台上 这是第一代人类超光速技术,它是如此的革命性,以至于一出世就必定青史留名。随后的5年,轨道与空间技术公司继续改良它,引入了著名的FSB并联技术,使得多个独立的驱动核心可以同时工作,以支持更大型舰船的FTL飞行,这一平台被称为FTL2,也是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 FTL2支持最大四路16个独立曲率发生器,有着高能耗比,高可靠性的优点,其正式内核为“Tualatin”。 当然,FTL系列是一种线性的航行技术,而一些人类科学家有着另一种实现超光速的手段。 24██年,在FTL1问世不久后,在朗道博士研究的基础上,联邦空间技术实验室提出了Socket.HJ1000构架。 HJ即Hyperspace.Jump,超空间跳跃。这是一种非线性的驱动方式。 Socket.HJ1000同样是一种实验室构架,它的内核版本为K8,改良的后期版本为K8 。 这种技术在一个大型驱动外壳内封装两个来自于霍尔姆技术的超空间驱动模块,通过HT并列控制通道进行控制。相对于LGA.FTL1,Socket.HJ1000能够更为快速的到达目的地,但是相应的,它的耗能更为恐怖,同样的,还有巨大的发热问题。 24██年,Socket.HJ1000的改良版本正式投入运营,最初,它只搭载在联邦的大型舰船上,其正式版本号为Socket.HJ2000A,内核版本为Patton。 虽然HJ2000A能够比FTL2更快的到达目的地,但是由于跳跃中途不能中断,高耗能,高发热,以及不能与FTL2拉开足够差距,纵然Socket.HJ2000A性能略胜,但是依旧无法在市场占有率上与FTL2相抗衡。 而这种情况在FTL3上却发生了逆转。 为了彻底打败不成熟的HJ2000A,轨道与空间技术公司在上一代技术发布6年后,即24██年,发布了LGA.FTL3,其最大的改动是,使用了更长流水线的曲率发生器设计,同时提高加工工艺至90pm
但是更长的流水线使得虽然FTL3的驱动器频率远比FTL2高,但是效率却没能够得到巨大的提升,而不成熟的90pm(皮米)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电子迁移问题,这更加降低了效率。 FTL3是如此的失败,以至于人们宁愿购买二手和库存的FT2也不愿意购买FTL3构架的产品。轨道与空间技术公司在之后的数年里一直焦头烂额,试图改良它,但是并不成功。 这给了HJ驱动器机会,紧跟着FTL3,Socket.HJ3000发布了,新的流水线发射结构,在继承了巴顿核心的优良性能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能量损耗和不稳定性,它有着一个新的核心,其产品线代号——Athlon。 在FTL3被发热和低性能拖累的时代,Athlon.x16.955是如此的耀眼,以至于包揽了几乎所有高端星舰的订单,而轨道与空间技术公司则一度被逼到了破产的边缘。但是这些超光速技术的先驱者没有退缩,他们在静静的等待着翻身之作的出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FTL.CORE微构架。但是在FTL.CORE出现之前,HJ3000 已经先一步出现了,现在,这两种同样经典的驱动构架将会正面对决,它们将决定人类超光速技术的未来——是线性的曲率航行,还是非线性的空间跳跃? 结果如何?谁也不确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