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七新纪元_第七十四章 争(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争(三) (第2/2页)

等任何一方面来看,都没有人可以同他匹敌。但凭借数十年宦海生活的经验,他深深知道“居高思危、伴君如伴虎”和明哲保身的道理,小心谨慎地自处于满汉大臣和慈禧光绪母子之间,对慈禧和光绪都始终采取着同样竭忠尽诚、毕恭毕敬的态度,即便此刻大权在彼不在此,依然极力做出一种忠顺的样子,丝毫也不流露一点怠慢浮躁的神态。

    听完光绪的圣旨,李鸿章禁不住苦笑一声,皇上这不是在赏他,而是把他往火炉上赶啊!急忙忙出列道:“启奏皇上,家父去世已有三十余载,不再适宜追封,臣代家父谢主隆恩,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否则微臣万死不得其咎。”

    光绪丝毫不顾及保后派一干重臣杀人的眼光,朗声道:“爱卿乃是四朝股肱,国家重镇,此时当得,朕已命翰林院丁正孚、尤启宝二人前往安徽,为你父修建功德碑,爱卿平身吧!”

    得了,不受也得受,皇上坐在“正大光明”匾下面光明正大地拍起重臣的马屁,若是列祖列宗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李鸿章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心底还有有些激动的,难得皇上能够照顾到李家,唉,但不知太后那边又如何说。

    孙毓汶怒气冲冲地步出朝班,略作拱手板着脸道:“臣对此事颇有异议。”

    光绪忍不住偷笑,巴不得你们窝里哄,问道:“爱卿尽可奏来。”

    孙毓汶指着李鸿章道:“李大人之父,当年不过只做到记名御史,实则是刀笔小吏一名,专司牢狱,政绩无功,如何上得台面?若是此例一开,那我朝当有多少官员受得谥号?”

    孙毓汶此言一出,不单单李鸿章变了脸色,王文韶、徐桐等人亦是面色不虞,这个孙毓汶,仗着太后宠信,说话也太放肆了。张之万在一旁连连使眼色,不料孙毓汶仍旧怒目以对光绪,而光绪、翁同龢等人早已乐开了花。

    光绪将一手搭在龙案上,面带微笑道:“爱卿所言差矣,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身旁的太监高声叫道:“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哼!”孙毓汶猛甩衣袖,踏步而去,不料却将袖子中弹劾刘摩的奏章给甩在地上,丝毫没有觉察。

    张之万正待上前捡起,光绪蓦地喝道:“张之万,你做什么?”

    张之万猛地一哆嗦,忙拱手道:“臣膝盖有些疼痛,弯下腰好似能舒服些。”

    光绪朗声一笑,“爱卿忧国忧民,不想也得了老寒腿,且回家休养休养,朕自会赏下些宫廷御药。”

    “臣谢主隆恩!”

    光绪使个眼色,小太监快步取过奏章递到光绪手中,光绪举起来边摇边道:“身为军机大臣、兵部侍郎,居心狡狯,狂谬自大。”随着刷拉拉一声响,光绪将奏章扔到百官面前,在地上摊成一堆,“徐桐,你身为大学士,熟读经书,通达礼律,朕问你,该如何处置?”

    “这个——”徐桐为难地步出朝班,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向他,额头上禁不住冒出汗来,支吾了片刻也未曾说个理所然来。

    幸灾乐祸的翁同龢使个眼色,曾被孙毓汶当朝掌嘴的小章京快步出列道:“微臣以为,孙毓汶忤逆朝堂,胆大妄为,众目昭彰,我朝家法相承,纲纪甚严,应当有犯必惩,还请皇上明示。”数名官员出列附和。

    朕想抓,可是西边同意吗?

    光绪苦笑一声,脸色阴沉道:“徐爱卿,你携此奏章前往承德请示太后,就说朕遵从太后懿旨,太后说如何办就如何办,退朝!”

    “退朝——”

    李鸿章与众大臣步出大殿,正待向众人解释一番,一名小太监匆匆跑过来叫道:“李中堂,圣上有旨,着李中堂御书房觐见,有军机重事商议。”

    军机重事?李鸿章苦笑着摇摇头,与众人拱手道别之后,随小太监而去。

    徐桐与张之万联袂直奔孙府,孙毓汶在家中摆下酒宴,徐桐连骂孙毓汶糊涂,这是光绪明摆着的阳谋,为何偏偏还要上套?

    孙毓汶阴笑道:“你们真以为我是鲁莽之人?若是我不出面,那边还不知道会耍出多少幺蛾子。我猜测,这次又是鬼子六给小皇帝出的馊主意,他李鸿章也不是笨蛋,敢跟咱们这边撇清关系,就算咱们扳不倒他,咱们身后还有太后她老人家做主呢!我这是给李鸿章提个醒,天塌下来太后顶着!来,喝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