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 一剑封喉 第十四章 突围第十一日 (第1/2页)
突围第十一日。 成州,同昌城。 黎明之后,一队队义军在鼓号令旗的指引下,进入战场。 北城的军队最多,旌旗飞舞,战阵林立,城下、山道和山岗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军队,一眼望不到尽头,远远看去,足有十几万人,气势恢宏。 东城方向的军队最少,只有阎王军和神龙军,虽然两军背后的山林里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战旗,但很明显,那是用来骗人的。 南城方向是马军。高宝龙带着第一、第二、第四将马军列阵于城外的平原上。海拉苏则带着第三将往来飞驰于西南大道,防止辽援军突然出现。马军第十三将由副将梁斌统率军,于东南大道警戒。 唯独西城方向没有部署任何军队。 西城方向是连绵山岭,当地人叫西山。年初黑山军就是从这里突围,翻山越岭,与霍六哥、张高儿会师于大山。 按照约定,萧干率军从西城方向撤离。 你不是担心上当中计嘛,那好,我把人马部署在东南北三个方向,你带人上山,这样你总该放心了吧?你出城,我就把奚人俘虏放走,让他们到西山和你会合。等我撤完了,你再回来,城池还是你的,彼此相安无事。 奚人将帅当然愿意了,这办法好,不要打仗。既能救回俘虏,又能确保城池,到哪找这样的好事?相反,如果打起来了,反贼们把奚人俘虏一杀,城内奚人势必切齿痛恨萧干,而且更加恐惧。担心反贼破城后屠城,肯定要逃跑。奚人是守城主力,他们一逃,这座城就没了。两种后果相比较,当然是前者最好,只要不是白痴,都会选择前者。 偏偏萧干就是白痴。 他是奚王。是兼知东路兵马事。是东路辽军统帅,他不但要从全局考虑,更要考虑到自己地切身利益。现在这个办法对奚人、对城内守军的确有好处,但对大辽国祚,对辽东形势,对宫帐权柄之争,对自己的前途,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自己宁愿让反贼杀掉七千奚人。也绝不能让叛军突围南下。 萧干也骗人,他告诉手下,和反贼谈妥了。三天后,以城池换俘虏,这几天大家预作准备,把该撤的东西都打包,撤不走的东西就毁了,不能留给反贼。他说得有鼻子有眼,大家当然相信了。萧易八是他外甥,耶律阿古哲是坚守派。这两人把嘴一闭。谁知道真假? 义军把阵势一摆,要打了。城内奚人慌了,都跑来找萧干。 萧干勃然大怒,我早说过,这帮汉贼是小人,没有信义可言,你们不信,结果如何?此计不过是反贼用来离间我们奚人,动摇我们军心而已,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打。既然他们要打,那我们就守,守得越牢,他们就越急,最后还得乖乖地把俘虏给我们。这时候假若我们弃城而逃,不但城外地奚人性命难保,就连我们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 大家不是白痴,都是官场上混的,脑瓜子都灵活,看问题都透彻,知道上了萧干的当,一个个暗自痛骂,一窝蜂地散了,各自想办法逃生去了。 义军战鼓擂响了。 城外奚人看到城楼上的辽军严阵以待,根本没有任何撤军的迹象,无不魂飞魄丧,破口大骂,怒声诅咒,恨不得生吞活剥了萧干。你要我们卖命的时候,我们眼睛都不眨,豁出性命为你冲锋陷阵,如今我们落难了,需要你伸手救一把,你个狗娘养地倒好,不但见死不救,还落井下石,成心把我们往死路上推。他娘地,你不仁,我不义,老子砍了你。 不要再哀求了,哀求也没用,那个狗娘养的不会救我们,要想保住脑袋,还是哀求虎王吧。 “愿为虎王奴,为虎王冲锋陷阵,攻杀城池。”有人扯着嗓子吼上了。 这一吼,传开了,一呼百应,转眼间,所有人,七千多名奚人,都跪在地上喊上了。不喊不行啦,周围都是杀气腾腾的义军将士,只待一声令下,冲上来就要砍脑袋,为了这颗吃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