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第2/2页)
五爵的划分应该是帝国的伯爵。 各国的君主都是王,可以自行分发爵位,但只能分到子爵。而子爵以上的爵位就需要各国的君主共同商定后才可以分封,这个老者是伯爵,仅此一项就足以镇住这些军官了。 “伯爵啊,不知道是哪国的?” 刘健心里暗暗琢磨着,老者清了清嗓子,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海军的问题我们不谈,已经决定了这次海军的指挥官是吴国琉球舰队的指挥官,海军的事我不懂,咱们也不用管,就单单说陆军吧。 这次一共出动了四个团队零九个营,大炮一共六十门,骑兵一个营,一共近两万人。 感谢各位君王的信任,我是这次作战的指挥官。当然很多人不认识我,我是三晋军官学校的校长、华夏的伯爵。” 其实不需要再多做介绍,当下面的军官们听到三晋军官学校的校长这几个字时,已经站起来敬礼了。 那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伸出手按了按,示意安静,毋庸置疑的,这位老者已经震慑了各国的军官们。 三晋之地除了韩赵魏三国,还有一些小的只能封君、封子的小国,他们依然存在,而那里向来是盛产理论家的。 从东周开始,三晋之地出了无数的人才,也流失了无数的人才。西门豹、张仪、乐羊、乐毅、李悝、商鞅、庞涓、吴起、李牧、廉颇、赵奢……那些决定了战国时代风起云涌的人物,有一半出自三晋或是周边的小国,然而最终强盛的却是西秦,不得不让人在感叹三晋人杰地灵的同时又感慨有识人之明的君王有多么重要。 刘健对于一些大人物已经多少有所了解,现在看来这个老者绝对有资格作为这次联合出兵的指挥。 老者姓卫,是三晋之地的小国卫国的后裔,自小就在军营中受到了训练,但卫国弱小,只有一个小城,国君也不过是个子爵,因而索性解散了军队,使卫国成为一个自由市,绝对中立,同时依附三晋。
老者年轻的时候周游各国,参加过秦国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参加过汉国对印度东北的征服,在战场上救过随军出征的秦国储君,以一个团的兵力死守吉大港……可谓是功勋赫赫。 而他让军官们尊重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功勋,而是中年时写的几本书。 《浅论燧发枪普及后的线列战术》,《炮兵的集中使用》,《古希腊斜线战术与线列阵侧翼突破》,《军官的自我修养》……这四本各国军官学校的通用教材就是老者编写的,在场的军官对于这四本书都再熟悉不过,因此对于老者只有尊重,因为他们知道编写这四本书的人就在三晋军官学校当校长。 刘健也没想到这次的指挥官居然是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这样一来,无论是谁都不会不服从命令——这就是功勋的作用,这就是名声的作用。 在军官们表达完敬意之后,老者缓缓说道:“既然你们知道我,那么一切就好说了。 今天不讨论对倭人的战争,我只说几件事。 听说好多人下船之后,还没从晕船上恢复过来就打起来了?约束一下,留着力气以后再用。 如果在战场上出现这种状况,你们知道后果。联军联军,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同心协力,我不希望自己这么一大把年纪,把脸和荣誉都丢在倭国这弹丸之地。 如果在战场上出现推诿和不负责任的暴露友军,统统枪决。有人跟我建议说,把一些邦国的部队分开,比如燕国和齐国不要挨着,齐国和吴国不要挨着,什么汉国最好放在左翼而楚国放在右翼…… 我是来打仗的,不是来画七巧板的,你们的问题先放一放,在邦国之内,在华夏大地,你们可以是齐国人,可以是燕国人,但是在外夷的土地上,我希望你们牢记,你们此时是华人,而不是什么齐国人燕国人! 我知道你们既然已经成为校官,这些问题还是能想明白的。丑话说在前面,我卫某人年轻时的外号你们也知道,如果出了问题,你们可是没有时间后悔的,脑袋掉了可就长不回来了。” 下面的军官想到那些听过的关于这个老人年轻时的故事,重重地点了点头,他们相信这个老人说得出做得到。 “第二件事,燕国这次派出了一只战场救治的队伍,都是些女人,你们管住自己的兵,不要出问题,不然可就不是枪毙那么简单了。 另外那个女孩跟我说要验什么血,你们都配合一下吧,据说失血过多的话可以输血,但是人与人的血是不同的,需要提前分清防止出问题。 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听说燕国在北方和俄国人的一场小仗,十七个伤员就死了三个,这个数字足以让我同意她的任何要求,你们就按她说的办吧。我想你们也知道伤兵的死亡率,别说你们,战斗中就是我都不是绝对安全的,想保住自己的命,巴结巴结那个女人吧。 别的邦国也带了不少随军医生吧?一会让他们都到这里来,让传令兵带你们到燕国的战场救护队那里,集中在一起。 至于作战的问题,现在还不是讨论的时候,但要随时做好准备,我们在等海军的消息,一旦海军那边目标达成,我要求你们能够在一个时辰内整装完毕。 就这样吧,回去各自准备,一会那些燕国的女人们就会到你们的军营,告诉士兵,都他妈的穿着衣服,然后腾出些人手,帮着女人们弄什么血型检验。 好了,先就说这两件事,各国的主官留下,其余的人回到部队,把我刚才的话传达一下。” 老人说完之后,刘健他们急忙收拾了一下离开了这里,外面的士兵很快挡住了门口,禁止任何人再进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