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怕死死的人更快】 (第2/2页)
心里就喜欢,一玩玩到后半夜。后来徐国作乱,造子说我来灭了他!说完带着本部长驱直入,把徐国叛乱给平定了,周穆王一想这小子会来事,关键是眼里有活。把赵地封给了他,以后的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就是造子的后代。 周王封了造子后来演化成赵国,你觉得历史有点不可思议,那么后来周王封的另一个国家你知道后就得疯——秦国,就是那个把自己整得啥也不剩,最后还灭了自己的秦国。 这个家族的家长大骆(没错,是大骆,可是……什么破名字!)因为沾自己祖先光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赵城,所以他们也姓赵。大骆有一个儿子叫非子,没什么事就好养个马呀,放个羊啊什么的,当时的周天子是周孝王,他也特别关心西部事物,没事过来看看。事实证明,有个手艺还是挺好的,至少关键时刻能显摆显摆。非子的养马技术被周孝王看到了,这种人要是能成家长我保证让他天天有马养,有羊放,把这片地全改成我们家马场。后来一打听,不是嫡子,以后继承不了家长的位置。周孝王就想跟大骆商量,能不能把非子立为嫡子?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嫡子还有立的,这等于是换妈了。因为周孝王心中很缺乏这种概念,他能当周王完全是因为他侄子死了,他以叔叔的身份继位,这种人能有点法治理念就不错了,你还指望着按套路出牌不是扯淡吗!这个时候大骆就说了这么一番话:“我妻子是申国人,我们两国共同抵御西戎才保你万世江山!现在你让非子当我的继承人,你觉得我老婆能干吗?他儿子都没当上,我老婆一怒,申国还能给你干活吗?这个问题你考虑一下吧!”周孝王一想也是,但是以后谁给自己养马放羊?所以他想出了一个是人想不出来的办法:让非子另起炉灶,自己单过,把非子姓都改了,你别姓赵了,你改姓嬴。以后你的任务就是好好给我养马,我出马场,在秦地给非子圈了一块地,给你啦,好好为党做贡献!
非子有了这块地就算有了自己起家的根本了,等他的后代就逐渐的做大了,慢慢的也吞并了原来大骆的土地,并且讨伐西戎。其实按理来说楚也好,秦也好,在周王室眼里都是蛮夷,弄死谁都行,内乱更好,眼看着这一支做大了,周宣王就想封非子的后代庄公(他只是名字叫庄公而已!)为诸侯,和申国平起平坐一起抵御西戎。申国国君只要不缺心眼就肯定得阻拦,你当年把大骆的地盘给抢了,那好歹有我的股份,再说,现在抵抗西戎申国是唯一一个,优惠条件自然不少,要是自己对周王室有什么不满完全可以撂挑子不干威胁周王室,这时候周王室来一个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明显是抢活。申国国君强行阻止,他****就不干了,周宣王也很无奈,申国是自己的亲家,好歹给点面子,打他也等于抽自己。结果只给嬴庄公一个西垂大夫,比诸侯矮两级。但是庄公带领下的部落也算是有官方认可的人了,比之前强得多了,直到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秦。 宣王死后,儿子姬宫湦继位,摊上的就是这样的情况,诸侯一个比一个会撂脸子,有些人你还得养着,要不然他翻脸比翻书都快。正巧姬宫湦刚继位两年不到,全国各地纷纷闹死地震,不地震的地方就旱灾,反正不消停。当朝太史伯阳甫也跟着大肆宣传,这不是好事,周朝气数要完,不是现在进行时就是一般现在时。有人提议过周王宫湦,说岐山是我文武双王龙兴之所,现在闹地震了您也不管管?周王宫湦回答的特别有意思:“我管,我怎么管?把我塞那就不地震了?现在咱们国家的首都是镐京,岐山就像一只破鞋那样扔了算了!”把那人气的,自己都承认自己家搞破鞋的出身了你还管他有什么意思。 其实周王宫湦这话真是好说不好听,现在一地震党和领导还得慰问一下,你连管都不管,就太差劲了。但是这个时候真不由得他不差劲,没有一个人还在惦记着周王室。周宣王给儿子留下的唯一一个还活着的人是宣王的弟弟姬友(不要在意,当时叫什么的都有,何况当时没有这个概念),当时被封为郑国国君(史称郑桓公),当他听太史伯阳甫说周朝气数已尽的时候。他说这样一句话:“那我该咋办,趁乱干一票行不,你看哪适合我?”天下即将大乱,周王束手无策,辅政大夫都心怀异志,这样国家应该怎么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