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84 烟云(下) (第1/2页)
484烟云 什么?严复出狱是因为得到了太后的特赦!! 听到这个回答,就连罗聘都有些头晕的感觉,这严复何德何能,为何偏偏就是他能得到太后的特赦?其他人呢!! 反倒是张煌这时候眼神变的有些怪异起来,就这样微微瞄了和珅一眼,听这个话的意思,张煌已经有了八成的把握,这个所谓的特赦,根本就是和珅搞的鬼!! 只是接下来张煌马上微微一愣,顿时很是奇怪的说道:“不对啊……太后特赦?据孤所知这些维新派的人士已经被清廷实权派的大臣们当作了眼中钉rou中刺,单单是因为一个太后特赦他们就会放人?这太后有这样大的能力吗?”。 结果听到这话,不单是和珅,就连罗聘看着张煌的眼神都变得怪怪的,那感觉就好像……实在看白痴一样!! 这下张煌意识到自己似乎是说说错话了,很是奇怪的瞄了两人一眼,怯生生的说道:“那个……孤……说的有什么不合适吗?你们为什么都要这样看着孤?” 和珅闻言旋即点点头慢条斯理的说道:“是不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大了!” 张煌被他气得直接翻个白眼,很是没好气的说道:“那你倒是说说故那里说的不合适了?” 听到这话,和珅没有开口,他身边的罗聘却有些小心翼翼的说道:“那个……国君殿下,你到了北平城,难道没有听说过帝党、后党、议政八王之说?” 帝党?后党?议政八王? 张煌听得简直是一头雾水,他很是纳闷的说道:“你们这到底在说什么?什么帝党?后党?议政八王?” 和珅闻言轻咳一声,一脸怪异莫名的神情解释道:“启奏国君,这里说的帝党、后党、议政八王……其实就是当前大清帝国朝廷中最主要的三股力量!所谓帝党,就是拥戴当今圣上的一群大臣,他们是皇权的最坚定的拥护者……嗯~~貌似维新派也是其中之一!” 张煌闻言点点头,和珅接着说道:“而所谓的后党,就是依附在太后身边的一群大臣,这些人既有朝臣,也有宫内的内侍,虽然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关键时刻也能爆发出相当恐怖的能量!” 听到这里,张煌是越来越觉得奇怪,不过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而和珅也不管他是耐着性子在听,还是认真在听,径自继续说道:“所谓议政八王,其实并不是只有八个人……这是一种称呼,朝廷中有一股宗室力量,可以随意评价朝政,并且可以拒绝一些皇帝的旨意,最早这些宗室只有八个人,现在已经增加到了十几个人,但是人们对他们的称呼还是议政八王!” 听到这里张煌在也忍耐不住了,这议政八王不就是历史上清初的“八王议政制度”吗?! :满人和蒙古人一样,由游牧部落发家,逐渐鲸吞蚕食周围城邦国土,一方面要大肆屠杀反抗敌对群体,一方面要团结分封内部的各军事群体,故而财产上的均贫富和政治上的权利平衡成为落后的游牧民族的一大特征。 “八王议政制度”为努尔哈赤开创,在皇太极时代完善,凡军国重大事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其议政形式有二:一为廷议,一为交议,实质上都是由极少数的几个皇亲贵胄共同协议一些军国大事包括推举皇位的继承人、商议一些重要国策等等,在清朝前期,按照当时的“宪法”,皇帝是没有独断专行的传位权利的,即使指定了继承人也要经过议会的选举才能成为合法的统治者。 顺便说一句,其实蒙古人也有“布里尔泰会议” 张煌对所谓的八王议政并不感到陌生,后金的军国大事,都由诸贝勒等人共议裁决,努尔哈赤毁灭满族原生态部落制度,创建新型的八旗制度的时候,就设置了议政大臣五人,理事大臣十人,与诸贝勒每五日集会一次,协议国政;后来在“四大贝勒”时代努尔哈亦命四大和硕贝勒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握;随后他更是谕令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除宗室贵族中被封为贝勒者充当议政的成员外,八旗固山额真也兼充议政,这种由宗室贵族及八旗中的五大臣、固山额真等组成的议政制度,虽无议政王大臣会议之名,实际上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早期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