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战役_第二十三章 大宋胜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大宋胜利 (第2/3页)

持这朝廷,否则就鸟兽散吧,现在该我来领兵北伐了,你们没资格对我指手划脚!”说罢,刘云转身离去,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于是刘云回到战列舰上,看到梁萧带着赵罡、赵昺四处玩耍,这两个小家伙对这里的东西感到十分新奇,早就把什么朝廷丢到一边去了。云殊见状,欲言又止,刘云便道:“你觉得我是个jianian臣吗?”

    云殊摇摇头,道:“元帅自然不是,只是,这样做不合法度……”

    刘云不屑道:“法度算个屁!如果我不夺了权力,难道要靠这两个贪玩的小子去拯救大宋?我自然不会贪图什么朝政大权,这东西对我一点用都没有,等这赵罡长大之后,我再把权力交回他手中,现在最主要的事情是如何打败蒙古人,什么时候了,还抓着权力斗争这种事情不放,简直不像话!”云殊听了这话,若有所思,以前形成的一些观念有些动摇了。

    此后,刘云无所顾忌,立即命令陆军全面进攻,数日之后,靠着逐步地对元军包围歼灭,以优势兵力和更加优势的装备一口一口地吃掉这些元军,很快元军就支持不住而败逃。

    数日后,刘云“得到”一条“圣旨”,圣旨的意思是重新组建朝廷,反正现在旧朝廷没了,正好打破重建。这里的新朝廷全面改革宋朝制度,临时任命刘云为“首辅”,总领军政大事,并规定首辅只能在国家危难之时任命,平时不设首辅,只设宰相和元帅。新制度虽然规定军政分离,但文官系统不能插手军事,武将也不能干预民政,这和宋朝制度大有区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搞军政分离,但实际上并未分离,而是崇文黜武,武将确实不干政,不会造反,但文官管得太宽了,四处插手,根本就不平衡。这里皇帝仍然是赵罡,但并不上朝,事实上赵罡、赵昺兄弟已经呆在广州,和一群女眷一块生活。这些女眷都是谁?梁萧母亲萧玉翎,梁萧的三个红颜知己,阿雪、柳莺莺、花晓霜,云殊的母亲、jiejie,还有一个一直暗恋云殊的楚婉。

    此时,刘云便放开手脚北伐,他为了激起人民的血性,便号召全体青壮男子统统参军,作为民兵,他来分发武器铠甲和粮饷,并且提出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好意思,中山先生,再次借用您的名言。”刘云心中暗道。此时,蒙古人在占领的地区大肆压迫百姓,将汉人视为最低等的人,甚至有人跑马圈地改作牧场!刘云这一号召,几个月内便召集了两百万之多的民兵!也亏得他粮食多,现在乱世只支付粮食就够,不用支付太多银钱,否则养起这么大一支军队还是挺费力的。

    刘云并不想用热武器去迅速歼灭蒙古人,这样胜利来得太容易,人民不会记住蒙古人带来的惨痛灾难,所以他让全国百姓都拿起刀枪,杀向可恨的侵略者!

    几个月后,刘云便收复了长江以南,蒙古人先前胜得迅速,现在败得更快,这胜败转换,真让人瞠目结舌。元人兵败如山倒,现在派人来“议和”了,加上刘云已经收复南宋故地,此时朝廷里又有人要同意议和了。此时,刘云恶狠狠地说了一句话:“谁再说要议和,谁就是汉jianian!”群臣都知道刘云的厉害,顿时没人再敢说议和,而武将们都纷纷叫好。

    刘云正准备继续北伐,忽然收到一个消息,顿时让他愤怒得拍案而起,怒道:“蒙古鞑子是野兽,不是人!竟敢做出这等事情!”

    梅青问过刘云,也是神色大变,愤然道:“蒙古人,竟想以这种方式坏我中华人种,可恨!”原来,北方元朝朝廷竟然颁布“*”的法令,要让所有新婚女子都送给当地蒙古贵族享用一夜,妄图使汉人生出带有蒙古血统的子孙。历史上,这种野蛮可恨的法令是实施了,但中国人以“摔头胎”的方式惨烈抗争。现在的情况是某处一个蒙古贵族把一个汉人新娘抢走,好在一支“红旗军”(刘云部署在北方山区的部队)出来游击之时发现情况,立即袭击了那个蒙古贵族的据点,及时将新娘救了回来,幸好名节未坏,否则世上又多一桩悲剧。不过,元廷有人听到这件事,加上他们一直想永远消灭中国人,便有人献了这么一条毒计,由朝廷颁布出来。这条法令一出,人民顿时抵死相抗,本来计划要结婚的统统推迟了,不过,如果不能打败蒙古人,那么不可能永远推迟,迟早都要屈辱地接受。

    刘云十分愤怒,不仅是他,梅青、朱小妍、白万松三人也极为愤怒,废话,夺妻之恨岂能不怒?对于女子来说,若是坏了名节,那么今后就永远抬不起头了。此时,蒙古人与汉人的仇恨,可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尽皆具备,这些残暴的蒙古人就算尽数杀之也不为过了。刘云将消息在南方广为传播,一时群情汹涌,强烈要求北伐。刘云自然不能负了民意,便立即进军,同时命令北方的红旗军也立即举起反旗,号召广大百姓反元。北方红旗军已有五万多人,但这点人还是不够,于是刘云让运输舰运送大量的兵员和武器粮草去支援,一边在北方打击元人,一边招收汉人百姓参军。一时间,宋军所过之处,人民无不响应,蒙古人还没来得及没收百姓手里的菜刀,就有更锋利刀刃交到百姓手里,让他们加入反元大军。全民抗元的情形,终于提前百年出现了。

    蒙古人试图四处“镇压”,却惊恐地发现这些反抗军的战斗力比元军还要强,而且正规的宋军正在快速北上,如今已经收复河南,很快就要进军到大都,就算是忽必烈这样的枭雄,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逃离大都,遁入草原。

    经过将近一年的斗争后,北宋故地已经收复了,新的大宋重新定都汴梁,不过汴梁也只是临时首都,将来收复西域之后还要定都长安。此时,整个中原和江南满目疮痍,到处都被蒙古人破坏殆尽。江南本来大好河山,但因为蒙古人的入侵,东南一带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