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_第一七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二章 (第2/3页)

上千封,想来也是在积极鼓励大家私信聊天。

    朱棣继承了他爹、他侄儿的风气,开始指定某些人经常和自己说悄悄话(朱允炆也许也这么干了,但没有史料留存)。

    这种指定行为,往往被视为殊荣、亲近,和秘密、不公开的。

    比如,另一个很出名的被指定密疏对象——胡淡,他被派去监视朱高炽获得了密奏权,致仕以后才和叶盛提起此事。】

    朱棣嗤道:“什么东西,需要上千封。怕不全都是在骂我吧。”朱允炆:"..他仔细想想,搞不好,还真的……被四叔说中了。

    【当我们审视仁宗朝的密疏制度,会发现它和仁宗的“内阁”也密不可分。

    永乐22年8月,朱棣去世。9月,朱高炽单独召见蹇义、杨士奇,赐予银章,“绳愆纠缪”。目的在于两人可以单独用银章密封

    奏事。

    兄dei,我的私人微信号,随时call我哦。

    仁宗本只想给他们两个人,可是杨士奇很不安,冒昧进言:我和杨荣、金幼孜同事,老板你却不给他们赐。希望公平对待。

    言且再三,仁宗才赐了杨荣、金幼孜章。

    ——ps:理论上,杨士奇还有一个内阁同事黄准,他被朱棣关了10年,刚被放出来。可能是因为太久没进入权力中心,杨士奇神秘的忽略了他,仁宗后来也神秘的忽略了他。

    属于是四个人的电影,三个人的故事了哈。】

    茹瑞:"?"

    郁新:"……这公平吗?"

    伴着这句声音,那光幕里,还有个沧桑的歌响了起来——“听海哭的声音,叹息着谁又被伤了心,却还不清醒——”

    大家:".…

    这视频总是在没有必要的地方,多出很多内容……

    【11月,仁宗又给夏原吉银章,也是相似的目的,"朕有过举,卿但具奏来,以此识之,朕不难于从善。"

    这种私聊权力,被仁宗看做与众不同的信任。

    他甚至曾经和蹇义抱怨过:你和杨士奇都是我监国时的旧辅,原吉贤良。给与你们3人图书(银章),“自吾本心”。

    杨士奇让我端水,给杨荣、金幼孜。我给了,可没想到经常听到杨荣有“怨诽语”。】

    茹瑞锐评:"首先这水也没有端平。"

    杨士奇战战兢兢。他觉得未来的自己也许不该是这样的。

    但是,他也不禁在想,这杨荣的怨诽语,到底是冲着谁去?不应当是冲着上位去的,也没这个胆子,那难道是冲着蹇义去的?难道……是冲着我来的?

    朱棱冥思苦想,想起来了:“这杨荣,不就是当年和金幼孜一起处理了榆木川事变,帮助侄儿顺利登基的吗?怎的还如此这般生疏?"

    朱棢倒是有点品出味了:“那金幼孜等人常年跟太子一起北征,在侄儿身边时间就少了。夏原吉先时也提过,是留守北平和朱瞻基一起处理粮饷,也不够亲近。他这是按亲疏程度在分呢。"

    【很显然,如果仅仅和

    朱元璋建立通政司,想听听天下人心里话的初衷那样,朱高炽是不可能舍不得给杨荣、金幼孜的。

    多一个人跟我告状,不香吗?

    他有点纠结,是因为此时的“银章”已经开始具备了特殊的意义。它似乎许给了某些重臣参政议政的力量。

    在暗示,皇帝我更需要你们的建议,不是其他人的。一种排他的小团体。

    洪熙元年1月,仁宗许杨溥可以用弘文阁印,封识以进,密疏奏事。”为治道辅”。都说三杨辅政,三杨内阁。

    杨溥正式进入文渊阁是在朱瞻基继位后不久。仁宗时期其实没有正式的阁臣名头。永乐更别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