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节领导的选择 (第1/2页)
程恪今年五十三岁,是北阳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作为一位政府的高官,对于接手的这项任务感到困惑,究竟是什么资料令德国方面如此重视,甚至提到与大众合作是否成功的高度?而且,关键的人物竟是一名年仅十八岁的在校大学生。 来自市委胡书记的指示必须执行。但他又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于是他还是忙完了今天的日程,坚持到专家座谈会的结束,然后才在秘书的陪同下启程。他的上海轿车来到北阳工业学院时已是傍晚时分。 程恪对工业学院有着特殊的感情。1948年,十九岁的程恪还是工业学院的学生,已经加入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组织*,揭露******政府的卖国行为,一句话,为了这个城市的解放奉献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生命。几十年的风雨,将昔日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变成了如今正在告别中年的官员。程恪是北阳市委市政府现职领导中少有的高学历者。他的学历在他的仕途中起到的更多是负面作用------终于,混乱结束了,国家回到了他认为正确的路上,经济建设在大党委和政府的日常事务中成为一等一的大事。他沾了高学历的光,恢复工作后一直分管科教卫生,虽然如此,来母校的机会还是不多,每日的时间绝大多数都被文山会海占据了。 他望着夜幕下的工业学院,忽然为母校感到骄傲,竟然有一名在校的学生惊动了上海市的高层,这足以让北阳工业学院这所在国内数千座大学中籍籍无名的学府出名了------ 程副市长的车在办公楼下停住,隔着车窗,程恪看见****院长上前一步,为他拉开上海轿车的门。上海轿车后门的拉手出了点毛病,****使劲拉了几下才拉开。虽然****和程副书记是平级,但在他心里,程恪的的确确是他的上级。 程恪和****握手,态度很一般,不热情,也不冷漠。****是有些担心的,一件小事竟然惊动了市委领导。 “程书记,先到招待所吧,已经准备了便饭。” “那个学生在哪儿?”程恪问。 “在林书记办公室。林书记还在做他的工作。” “走,去老林那儿。” 尽管程恪有思想准备,还是为荣飞的年龄吃惊。他现在尚搞不清荣飞搞的催化转化装置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竟能让德国大众公司如此重视?几乎要闹出外交风波了。 “程副书记,”看见程恪走进来,学院林书记站起身,他正在和荣飞交谈,看样子俩人谈的不错。 “你就是荣飞同学?好好坐着谈,跟我说说你那个发明。”程恪必须今晚解决这件事情,明天的日程已经排满了。 “程书记,这个,我从头讲起?”荣飞问。 “是的。” “程书记,是不是先用饭?” “那个不急。干脆你让人送来吧。老林和我们的荣飞同学也没吃晚饭嘛。”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荣飞尽可能通俗地讲了尾气净化装置的作用和对环保的意义,在涉及化学反应的专业领域时,程恪书记还是感到困惑。荣飞的讲述进行了大约四十分钟,程恪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看来,程恪把荣飞的讲解算是吃下去了。荣飞说完后,程恪轻声问:“你的意思是欧洲已经在大力推广这种尾气净化装置了?” “是的。他们很快就会立法。您知道,欧美的法律意识很强,如果议会通过了关于尾气净化的法律,那么汽车制造公司就必须推出符合排放标准的汽车,否则他的车就不能上路。” “目前上海大众制造的新车加装了这种装置吗?” “没有。据我所知,这款车的音译叫‘桑塔纳’。原意是一条峡谷的名字,意译是旋风。是欧洲新出的一款车,技术不算最领先的。” “你对这些很了解啊。”程恪轻声说。 “我比较喜欢汽车。”荣飞觉得自己的解释很苍白。 程恪没有刨根问底。看看一直未说话的林书记,“老林,你跟荣飞同学聊得怎么样?说服我们这位年轻的发明家了?” “呵呵,之前我是一窍不通。现在嘛,算是大概了解了荣飞的发明。他是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啊。现在我基本上赞同荣飞的态度了。” 程恪有些吃惊。林汉书记属于那种比较固执的老革命,林汉的资历比程恪老,林汉在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当指导员时,程恪还在大学念书,连党员都不是呢。 “荣飞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倒是认识的很深刻。”林汉站起来,“至少比我们那些鼓吹外资万能的人认识深。” 自80年下半年,关于引进外国,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技术的呼声很高,在党内基本形成了共识。改革开发,打开国门,大家终于认识到了和人家的差距,奋起直追没有问题,怎么追?仅靠自力更生吗?林汉的思想程恪是清楚的,在之前的几次座谈会上已经暴露无遗。林汉属于那种君子作风,对组织从不隐瞒自己的思想。让林汉去做荣飞的工作看来本身就是个错误。 “德国专家跟你的分歧在哪儿?”程恪转脸问荣飞。 荣飞笑了,“德国人想无偿拿走我的发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无偿?” “是的。他们将大众与中国的合作与我的发明联系起来了。哈哈,还真的看得上我。好像我不给他们这项技术他们就会撤资似的。” “程书记,是不是先吃饭?”程恪的秘书李德江低声问。 “也好,一面吃一面聊,就在这儿,简单些。” “这儿?是不是到小餐厅?”****希望程书记一行到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