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刀集_重审韩信罪案/千古谁识诛淮阴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审韩信罪案/千古谁识诛淮阴8 (第1/2页)

    七、韩信的幸与不幸

    韩信的不幸是显而易见的,功大罪小甚至无罪,竟被处死灭族。但韩信的不幸之中又有非常之幸,这一点就很少有人提及了。《史记》列传排序很有意思,自魏豹彭越起,黥布、淮阴、韩王信、卢绾、陈豨这些被立传之人,一个不拉地都被冠之以反叛之名。到了汉平诸吕,吕氏也成了反叛者,而吕氏的最大功臣吕泽亦死于韩信之前。所以,汉初的反叛群体应该包括吕氏在内,放眼望去,汉初的反叛真是蔚然壮观的一大串啊。如果将这一大串作为一个群体考量,一下子就可以看出,除了韩信之外,其他人对汉定天下的功劳要么荡然无存,要么所剩无几、非常模糊,像韩信这样功劳显赫,轮廓清晰者,真是绝无仅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格外的幸运。这其中的奥秘实在是耐人寻味啊。这些与韩信同样被宣布为反叛的其他人,他们在汉初的排名靠前,表明他们的功劳较大(可能卢绾要除外),地位显赫,与这种地位相比,他们的战功之贫乏就显得格外突出,基本乏善可陈嘛。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反叛,所以他们的功劳被汉当局尽可能地删除了。独独韩信保留了大量功劳的记录,也间或表明汉当局在暗示韩信并没有反叛。

    只要简单比较一下彭越、黥布的记录,就应该能感觉到以上观点的合理性。彭越、黥布、淮阴,此三人在汉初被认为同功一体,其含义应该是功劳不相上下。但检索各自的传记,楚汉战争一段中,比照韩信的记录(尽管也相当粗疏了),其余二人的事迹过于单薄了,可以说,另外两个人加起来也不顶韩信一个,而且差得不是一点点。彭越、黥布二人的身份与韩信不太一样,他们基本上是汉的盟友,不像韩信是汉阵营的部属,因此,他们即使功劳不如韩信,最后的待遇也是可以高过韩信的。只不过他们过于单薄的功劳,实在当不起所谓的同功一体称谓。如果承认同功一体,就得承认他们的功劳绝对不止这么一点点。那么,那些没有被记下来的功劳都到哪里去了呢?极有可能被当局黑掉了,因为你已经反叛了嘛,再提你的那些功劳就不那么合适嘛。请看,黥布在汉二年末汉三年初就叛楚归汉,直到汉四五年之交,才有入九江建功立业之事迹,期间虽然有在叶作战的痕迹,但胜负如何,基本没有交代。黥布在反秦时就是一员干将,战功赫赫,很难想像他在楚汉战争决战之前的一大段时间,会无所作为。彭越本来还不是刘邦部下,汉二年刘邦东征,彭刘结盟,但时间不长,刘邦败出彭城,彭越又处在独立的地位。日后,彭越在楚汉之间摇摆,只是助汉时为多。至于彭越如何从楚,可能只是与项羽签订了城下之盟,未必是投靠到项羽的大营中。准确的定位可能是归顺,而且只是暂时的归顺。但彭越的功绩,除了与刘贾相涉的乱楚地,就是垓下决战助汉了,显然还有大量的功劳没有传下来。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人的功劳,都与最后灭项羽有关,大概属于非记不可,否则汉定天下的最后一役就不完整。至于其他与最后决战无关的战功,可能就因为他们的反叛就被汉政权给系统地删除了。相比较而言,韩信的战功被大量保留,即没有受到彭黥待遇,其中透露出的玄机,大可玩味。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反叛者。韩王信、卢绾、陈豨几个人中间,除了卢绾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功劳之外,另外两个都应该是能征惯战之人,像分封的时候,给韩王信的定位就是其材武,表明其战功绝非泛泛。但记载中,除了韩王信在下韩国时有战功记载之外,就是荥阳被俘的记载,其他功劳则毫无踪迹,与其材武的评价极其不符。像很多大功臣一样,陈豨一生有两次封侯,只是那个最重要的第二次封侯没有写出封多少户,这可能与他的日后反叛有关。陈豨的第二次封侯,与韩信淮阴侯的虚封肯定不同,一定是有实际数字的,而把封户数字抹掉后,对其战功也就不易估算了。根据《功臣表》,我们知道陈豨是“以特将将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而且所谓“从起”,也不是从刘邦而起,应该是从吕泽而起。因为刘邦是秦二世元年九月起兵,在这一年刘邦反秦时间与事迹都非常少,根本没有宛朐的痕迹。只有其同盟军吕泽,可能在刘邦的行动轨迹外展开行动,这些行动可能会涉及到宛朐之类地方。陈豨率五百人而起,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功劳。五百人在起步阶段是个较大的数字。刘邦走出芒砀山时,估计也只有百十号人;同时的张良起兵响应陈胜,也只有百十号人。以此为参照,陈豨在反秦战事中的地位相当高,估计取得的战绩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