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读《傅靳蒯成列传》3 (第2/3页)
盟在当时有一定的难度,即赵是破坏项记天下格局的罪魁祸首。楚方破汉,势头正盛,是否会接纳赵的结盟请求,还是很成问题的,而在与楚结盟未果的情况下,赵即选择与汉开战是否合适,也是一个问题。 简要归纳一下:对赵作战并不是汉主动挑起的,虽然汉有吞并天下之心,但步调上,却变成了自卫反击。尽管日后汉赵之战演变成赵被汉吞并(后又分给了张耳),但其开始部分的自卫反击性质是应该承认的。汉没有吞并赵的原因是,刘邦与张耳有师生之谊,所以形式上就像替张耳战胜陈馀,夺回失地,而没有像对殷与河南国一样,直接吞并。汉赵战事始于汉二年,大约五月后不久。面对赵突然对自己开战,汉方可能暂取守势,因为汉需要处理的局面也是千头万绪,估计没有立即开展反制。直到汉三年才开始强力反击,此前汉完成了对王武等势力的清剿,完成了关中之敌的肃清,完成了关中制度的建设,稳定了楚汉战线,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有了对赵清算的条件。而靳歙的朝歌、安阳作战,还不能算是汉对赵的清算,而是汉对赵的自卫反击战,作战目标是收复沦陷国土。收复失地后,靳歙顺势攻入赵地,开始了汉对赵的清算之战。这两个阶段的作战,均以靳歙的对赵作战为汉赵战事的唯一记录,我以为这才是汉对赵作战的第一战场。 B。靳歙的事迹提示,汉赵之战是拉锯战。 靳歙战赵记录的存在,已经可以推翻赵一战而定的旧有认知;而几个地点(朝歌、邯郸)的两度攻占记录,又清楚表明汉对赵作战是长期而艰苦的拉锯战。立即出现的问题是,韩信战赵记录的可靠性究竟如何。现有的历史记述,基本上是以韩信的击赵记录垄断了整个汉赵战事,菜九多次指出过,因为韩信事迹受到蒯通之流的掺假,可信度不高,甚至可以说基本不可靠。韩信在击赵过程中肯定是劳苦功高的,但不会是现在被记录到的这种轻松模式。史料中最可信的,还就是靳歙的事迹,可惜只有片断,虽然不可能复原整个战事,但用来动摇现有记忆模式还是可以的。只是汉在赵的拉锯战的作战双方,倒未必是汉与赵,更有可能是汉对楚赵联军作战。分析详下。 C。靳歙的事迹提示,赵地发生过楚汉会战。 即使作为汉在赵南方战事的唯一记录,战事的主角基本上就靳歙一人,也能感觉是战事频频、相当胶着的,到底是会战还是乱战,虽然更像乱战,因有楚汉齐地会战为参照,还是定义为会战为好。赵地已成了当时决定天下大势走向的另一个焦点,就如同韩信破齐,楚国救齐一样,赵地一旦被汉彻底征服,整个战局就会向汉方倾斜,这是楚方一定要制止的。《淮阴侯列传》记曰:“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郦生陆贾列传》亦有“楚人闻淮阴侯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的记载。虽然郦生与韩信的历史记录因有蒯通造假的成分,其内容多不可信,但从朝歌、邯郸两度易手来看,赵以外势力介入与汉对峙的情况必然存在。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是有楚军加入了对赵的争夺,因为赵地残军应该不会有从汉军手中夺回失地这种实力。所以这两个资料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淮阴侯列传》称张耳为赵王耳,亦不当,因为张耳为赵王的时间是汉四年,在汉三年楚救赵的时间里,还没有被立为赵王。但其称“往来救赵”,则表明赵地有陷落于楚者,如邯郸。根据灌婴在邯郸接韩信的兵源一事来看,韩信等也参加了在赵与楚会战。需要指出的是,楚汉赵地会战,应该是以汉的彻底胜利而告终,但仍然没有立即改变楚强汉弱的基本格局,之后汉方还是在荥阳、成皋一带两次大败。 楚汉在赵的会战规模有多大,主帅各为谁,现已难详,稍后做些粗浅的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傅靳蒯成列传》所涉赵地战事中,靳歙应该是汉一方出力最大者。从地图上看,靳歙在赵作战的范围距楚汉荥阳对峙一线不远,过河援赵的楚军,很可能就是从荥阳一线抽调的。估计楚与汉在赵地的纠缠,减弱了荥阳战线的对峙激烈程度。此前菜九在《清理陈豨乱象》中说:“陈馀以南皮三县叛,佐代王赵歇杀败常山王张耳,破了项羽分封之局,陈馀赵歇应该是项羽的死敌。但项羽仍能对赵施以援手,不是他不记仇,而是赵地战局关系到全局性的战略平衡。赵军骠悍是有传统的,即使残军也不例外。当年武臣被李良杀败,司马卬仍继续作战。张耳君臣受困于钜鹿,瑕丘申阳亦继续作战。所以赵歇陈馀战死,赵地顽强抵抗并不奇怪。加上楚援军后,张韩力不能支也很正常。”现在看来此说需要修正,因为楚介入赵地作战,未必是针对韩信张耳作战,其作战区域基本上是在距荥阳不远的邯郸一带,即靳歙作战的区域。由于有赵地残军的协助,楚之援赵军一度攻占部分汉控赵地,比如朝歌,比如邯郸,这两个地方都是非常重要。尤其是邯郸,曾为赵之旧都,对赵格外重要,虽然项羽分封时矮化了其地位,估计仍然是人口稠密地区,汉军占领后,一定会派重兵镇守,这种要害之地的失陷,也表明了对方攻击的力度非同小可。但最终还是被以靳歙为代表的汉军击败,之后才专注荥阳一线的作战。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邯郸争夺战,估计有韩信参加,这就有点会战的味道了——几支汉军从不同方向,对占领邯郸的楚军围剿。楚汉赵地战事性质规模,下面还要讨论。 D。在赵汉军的主帅到底是谁? 靳歙的作战以独立性质为主,与他人多无涉,表面上看击赵战事亦如此。靳歙击赵事迹,可以用“三从四别”作简单归纳。而我最早注意到的,就是里面的几个“从”字(从攻安阳以东,从攻下邯郸。从攻下朝歌、邯郸)。依照菜九的菜鸟见识,别,应该是接受指令后的独立作战,从则是在某人的统率下参与作战。所以,遇到别,其功劳基本上可以归于其人;遇到从,则其战功的领导指挥之功不得归其所有。靳歙接受谁的指挥,是值得一辨的问题。按照传统认识,在赵汉军的主帅是韩信,靳歙应该受其节制。但《史记》从来不忌讳韩信,如多次记有灌婴、曹参、张苍从韩信作战。没有明言从韩信,则韩信应该排除在外。以司马迁的笔法,所谓从击某而无特指时,往往是从刘邦。考虑到刘邦此时正与项羽相持于荥阳一带,故此前菜九是将刘邦排除在指挥靳歙作战的人选之外的,也不接受刘邦会出现在汉赵战场一事。 不利于刘邦前往的理由是:①月表丝毫没有提到刘邦在赵迹象。②刘邦的主要精力用于在荥阳一线与项羽相持,楚强汉弱,汉处于守势,形势严峻,如果刘邦离开,其他人会顶不住项羽。当时惟有刘邦勉勉强强抵挡得住项羽,其他人达不到这种程度,这种情况使得刘邦的离开有困难。吕泽此时或者也与刘邦一同被困在荥阳,《惠景间侯者年表》记博成侯冯无择“力战奉卫悼武王出荥阳”,估计要抽身出来也有困难。这里需要探讨的是,荥阳相持是否到了根本无法脱身的状态。看来没有,荥阳陷落前,刘邦出逃后,曾经脱离相持一线,转战南阳叶,而项羽随后追踪过去。③靳歙在赵作战时间颇长,即使如②所推算刘邦有前往赵地的可能,也未必会有这么长的时间滞留赵地。 通过对靳歙事迹的反复琢磨,越来越觉得刘邦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