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筹集粮草 (第2/2页)
完全能够胜任此事的。不过,他觉得自己若是在李世民身边的话,是能够尽一臂之力的。于是,在极力推荐李世民的同时,也忙不迭地毛遂自荐道:“父亲大人,正如方我大哥建成和三哥元吉所言,在我们四兄弟中,我二哥世民是最合适的人选。若是您把如此棘手的任务交付给我二哥去办的话,元霸想帮衬我二哥一下,望父亲大人准许。” 原本就想把此事交付给李世民去办的李渊,在听闻到老大李建成、老三李元吉和老四李元霸,都口径一致地推荐李世民。除了李元霸的表态,让他感觉是在正常不过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表态大大的出乎了他这个做父亲的意料。在他这个做父亲的看来,待他的这个四个儿子长达成人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跟李世民针尖对麦芒的。 在李渊的记忆当中,鲜有如此和睦融洽的情形。无论怎样,既然其他三个儿子都认为只有李世民可担此重任,让他正中下怀。如此一来,在场的四个人都认为除了李世民没有别人了,而他本人却已是必须答应了。 “世民呐,你看,你大哥建成,三弟元吉和四弟元霸,都认为只有你才能担此重任。而且,你四弟也愿意尽一臂之力。依为父来看,这个事情就交付给你去办吧,你就不要再推辞了。”计议已定的李渊,再一次从他的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了李世民的近前,命令式地道。 “父亲大人,我身为咱们李家的长子,也不能对如此大事坐视不管的。方才,我跟三弟元吉商议了一番,我们两兄弟也愿意听从二弟世民的调遣和吩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好为二弟分忧解难,减轻一下他肩上沉重的负担。”李建成待李渊把话说完后,觉得虽然把这个皮球踢给了李世民,但是李元霸都表态要帮助李世民完成任务了,他这个当大哥的若是不管不问的话,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面上也是挂不住。于是,他也装腔作势地表态说道。 听完李建成这一番故作深明大义的表态后,李世民便暗自挪揄道:方才,若不是我这个愣头青的四弟站出来说要协助我的话,恐怕我这个不在心里咒着我把事情办砸了就已经烧高香的大哥李建成,就已经是万事大吉了,他是不会表这个态的。用一句成句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李建成如今在李渊面前口口声声地说愿意听从我的调遣,我日后若是真的让他前来帮忙的话,除了给我捣乱之外,应该也帮不上什么倒忙了。我看,他这是在李渊面前,面上挂不住,才如意做出这一番表态的。想到这里,李世民心知肚明了。 “父亲大人,既然,我大哥、三弟和四弟都赞成由我来完成这个棘手的任务,那我就只好应承下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争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把关系到我李家军五万将士的十万石粮食给筹集齐。”在无奈之下的李世民,已经别无选择的他,只好就此答应了下来。 既然,李世民答应了筹集粮食的任务,放下心来的李渊,觉得很有必要再给李世民讲一下其中不能为外人道的因由。便就此把他另外的三个儿子给打发了出去。此时此刻,在这偌大而略显空荡的议事厅内,只剩下了李渊和李世民他们父子二人,便就各自坐在彼此椅子上。 “世民呐,你可知为父为何要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之内筹集十万石之多的粮食么?”李渊在抿了身侧茶几上放置的一杯茶水之后,站起身来,背负双手,走到了李世民的跟前,问道。 “父亲大人,孩儿不知,还望父亲大人明示。”其实,在临来的路途上,早已经猜出七八分的李世民,觉得他若是直截了当地回答出来有些不合时宜,便故作不知情的样子,回道。 “既然,世民你还不知晓为父心中所想的话,那为父今个儿,就把此事告知你一个人,也好让你认识到你所担此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李渊走到李世民身侧的一个椅子前,不由分说,就一屁股坐了下去。待他扭过头来,看着李世民的眼睛,严肃地说道:“世民呐,为父得知,当今皇上已下江山游山玩水,大抵要停留两个月的光景。想必你昨日从你母亲那里已经探听到了为父心中的一些想法。你也应该知道,咱们李家一脉是先朝西凉国开国之君李暠的后裔。自打西凉国灭,我们李家的先人无论是在周朝和当今的隋朝,都被当朝的国君委以重任。可是,我们的先人逝去时所留下的遗嘱,都是希望后人能够匡扶我西凉国,做上一国之君。” “如今,杨广开凿大运河,几乎倾尽了全国之人力财力,而他每次下江山游玩,沿途各州县不仅要盛情款待,而且,还要赠送贵重的宝物和数十万的钱两。地方官府只好横征暴敛,各地州府也都每年进献皇杠,导致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各地起义不断。如今,河南境内的瓦岗军就有几万之众,直接威胁到东都洛阳。而隋炀帝却还去江山游山玩水,荒废朝政。我李渊是有心解救天下生活在水火之中的黎民百姓,起兵反隋。灭隋之后,重新我西凉国室。”李渊说到动情之处,站起身来后,便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激动万分地慷慨激昂地说道。 “世民呐,你也知晓,这一旦打起仗来,就要以粮草为先。朝廷每年拨付给咱们的粮草有限,为父我两年下从五万扩充到十万兵力后,粮食自然也就吃紧了。因此,为父才拜托我儿世民能够在一个月之内筹集十万石的粮食,为起兵做准备。若是时间一长,待杨广两个月返回都城长安之后,那为父再想起兵就难度增大许多。在此,为父就拜托我儿世民了。”李渊待平复了一下方才颇为激动的心绪之后,便又坐在了李世民的身侧,拱着手,诚恳地说道。 “父亲大人,您放心便是。孩儿在此愿意立下‘军令状’,在一月之内,不,在半月之内,定能筹集十万石粮食。”李世民听闻李渊分析地鞭辟入里的这一番言语后,觉得起兵宜早不宜迟,若是时间耽搁了太久,恐怕会延误了战机,便壮着胆子,拍着胸脯,打起包票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