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关中(二) (第3/3页)
府中,听随从念着不知从哪里揭来的檄文,越听心里越惊。 看着自家大人越来越沉的脸色,随从心里也越来越慌。他知道,自家大人暴戾好杀,在关中河东一带有止小儿夜啼的功效。今天自己倒了八辈霉,因为识得一些字就被叫过来念檄文,还以为自己走运了,可以在大人面前表现一下,谁知道却念成了这般模样。
随从声音越发的颤抖起来,冷汗在两额不停地往下流。终于念完了,麻秋还是坐在那里,虽然脸色不好看,但是却没有暴怒的迹象,反而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 “你是哪里人?尽然识得这些字。”麻秋终于开口说话了,“以前我给人家养马的时候,因为是卑胡(杂胡)又不识字,就被人称作贱胡,后来跟随两代先帝(石勒和石虎)东讨西伐,驰骋沙场。曾杀数千衣冠士人,一向认为经书文字是比不上钢刀铁蹄厉害。今天读了这檄文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笔杆子有时候真的比长矛更锋利!” 随从不敢回答,只是低着头站在那里,不过应该比刚才要镇静一些了。 “这位梁州的曾华兵马不弱,姚国部那么强横的人马被他一员部将出马居然给打残了。今天拥此雄兵,挟此声势,兵逼长安,不妙,不妙呀!”麻秋还是在那里自顾自地说道,也不知道是说谁不妙。 八月初五,曾华领大军在便桥渡渭水,兵马直取长安西北不到百里的阿城。麻秋无奈,只得尽起所部三万余众,离开丰城进据长安西北五十里外的三桥,刚好挡在曾华大军的前面。 八月初七,两军列阵对战,晋军据西,赵军列东,相隔不到两里。 看着远远的赵军,曾华传令:“长军,你上前去给赵军念念檄文,元庆,你带百骑护住他,记住在一箭距离之外,注意安全。” 赵复、段焕领令而去,扬起一路尘土直到赵军阵前一箭之地。 “传令后军,石炮、床弩准备!”曾华对传令兵继续传令道。传令兵马上策马向阵后跑去,没一会,后军响起了一阵吱吱呀呀奇怪的声音。 别看赵复又瘦又高,但是嗓门大得很,声音像洪钟一样在赵军的前军回荡着,檄文的一字一词全部钻进了这些听得清楚的赵军军士耳中。 刚念到胡酋残暴无道时,只见十余名羯胡贵族将领受不了对石虎等羯胡的声讨,按捺不住“气愤”冲了出来,一边大声嚷嚷着,一边取弓,准备让还在大声念道的赵复闭上嘴。 就在这时,只见赵复两边冲出两骑,势如离弦,直往前滚滚而去。等大家刚反应过来,只见这二人手疾如电,“嗖嗖”十数声,箭矢如飞地射中那十余羯胡贵族,让他们纷纷惨叫着翻身下马。而那二人却丝毫没有停滞,小小地拐了一个弯又迅速回到赵复身后,大家这才看清,一个是左陌刀将段焕,另一个人是他新收不久的“高徒”卢震。 赵复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声音依然那样高亢,神情依然那样激昂,继续一字不漏地念着檄文。 在麻秋的期盼中,檄文终于念完了。但是它带来的后果却是麻秋无法估量的,他举得身边所有的军士都沉默着,而正是这种无声却又压抑的沉默让麻秋感到一种无奈。他听到呼呼的风在自己的头上拼命地吹过,刮得左右的旗帜噼里啪啦乱响。 在沉寂中赵复等了一会,见赵军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就转头对段焕和卢震笑着说道:“给大人摇旗吧!”。卢震一听,两眼顿时放光,抢过身边旗手的旗帜,高高地举起使劲地摇了摇,然后跟在已经策转马头的段焕、赵复身后往回策马快跑。 远远地看到前面赵复等人摇动旗帜,曾华眯着眼睛冷冷地点了点头,顿时,马蹄声骤起,几名传令兵立即策马向后跑去。 看着赵复等人的背影越来越远,麻秋心里的不安也越来越重了。晋军难道就念一下檄文就算了吗?难道没有进一步的手段来打击自己部众的士气军心? 正想着,只听到一阵呼啸声在头上越来越响。麻秋和众军闻声抬头看去,只见在耀眼的阳光中,有上百颗陨石正拖着长长的淡黑色尾巴划破长空,从晋军的身后飞来,直往自己们的头上砸来。 在陨石砸来之前,赵军先受到了一阵箭雨的洗礼。 这些箭矢足有近丈长,小树枝一般粗,一射就是数百近千支。声音本来很大,但是和陨石比起来还是小了些,所以被隐蔽掩盖在其中了。当长箭矢飞到赵军头上时,他们才发现这巨大的危险,但是躲避是来不及,只能祈祷各自的祖宗保佑。 总有祖宗偷懒的人,几个排在一起的赵军军士在那一瞬间被斜射而下的长箭矢贯穿,三、四个人就这样被长箭矢穿在那里,鲜血直流,却立在那里不倒。 还没等赵军开始惊慌起来,百余颗陨石终于落了下来。这陨石带着一团火,似乎极容易碎裂。一旦打在旗杆或者军士的头上,顿时散开,无数的火焰如同天女散花向四处飞溅。这火焰应该是些硝石、油脂之类的东西,只要沾到身上就无法一时扑灭,稍一迟顿便将身上的皮甲、外衣引成一团火焰。 陨石和长箭矢就集中在前军一个局部区域里,顿时将这附近上千数百赵军军士杀得惊叫连连,赶紧四处逃散,离开这炼狱一般的地方。 注:宋朝最远射程的弩是一千步,而唐宋时期的一步是学界公认的确定长度-1.536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