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姐妹_第31章 春风吹又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章 春风吹又吹 (第2/2页)

经错乱。这也并非说,领导个个都日里万机后都还精神健康,也有留下后遗症的,君不见有些领导后遗症发作,决策失误,以至于群众的生活得十年也缓不来吗?这虽是明证,但不能说领导的思维有问题,多数时间还是正常的。

    领导首先想到的是先从人改,先从人开,先过人这一关。人要吃饭,人得生存呀,职工要生存,人家出力了就得发工资。把工人都辞退,不就不用发工资了嘛!不就可以节约开支了吗?想想也是,这么多年上面拨来的钱都用于工资待遇福利了,以至于设备落后,技术还停留在刚建厂时的阶段。于是,工人一批一批地下岗。前几批下来的工人,有人想不通,说怎么做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就这样不让干了!领导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但还是想不通;有人也不说想不通,就是找领导闹,甚至扬言要自杀或同杀,同杀就是大不了都别活,同归于尽。领导有苦难言,大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一心为了职工好,到头来被职工不但不理解,还怪罪于自己。领导也想不通,没日没夜地琢磨,不是给你们二年的生活费了吗?还闹个球啊!领导说的生活费也就是最低生活补助。什么是最低呢?就是生存底线。通俗点说吧,再低于这个,就活不了。这一举措高明之处就在于其度掌握得要准,保证饿不死你,但不能保证瘦死你。反正不是饿死的,瘦死找谁负责啊,毕竟给你饭吃了,谁让你热量消耗的太快呢!不是给二年的了吗?谁还能管你一辈子啊。一批又一批下岗的多了,后来下的也就心安理得了,大家都下了,要死一起死,别人都不怕,咱怕个啥呢!

    年轻的不让干了,也就无所谓,反正,一天累死累活的也挣不几个钱,远走高飞闯世界去了,但走之前把自己能拿走的都拿去变卖了。老职工一辈子就会做苦力,做别的也不行,再说体力也耗尽了,想给外国的老板出苦力也没力气了。就一次次去闹,领导专门成立个“对闹办”——对付职工闹事办公室——专门做他们的工作。一时间,县委县政府门前就有一道风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的老人,坐在大门外不吃不喝也不动,这时候才显示出中国工人的吃苦耐劳的功夫来。开始的时候还有人管,由许多年轻的公务员,在一个对一个地做工作,软硬兼施地让老人们回家坐着去。后来觉得老人们毕竟年岁已大就是冲进大门,也不会打得多热闹,就不管了。领导想,反正也没太大的人身危险,只要上面不来人视察工作,就让他们坐着去,看看能坐多久。后来,老人们不光来坐着还打上了条幅,上面的字先是向领导请示解决什么问题,不久就发展成激烈的言辞,有攻击政府的嫌疑。也许老人们一辈子总是做苦力,终于有学习文化的机会,拚也老命学,水平提高得才这样快。

    领导到了不想办法不行的地步,只好到国外去取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去国外考察的领导,回来后大都感慨良多,以为自己不应该一直在机关里坐着,得出去走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中国是冬天时,而澳大利亚却夏天;以前总以为地大,出去后才知道原来是海大。所以他们刚开始时还对改革开放有异议,但现在不但拥护,而且发誓要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要改得彻底,开得更大。

    个别的聪明领导还悟出,发达的国家工业的比重都不大,主要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的好。越是服务业的比重在国民总产值占的比重越大的国家越富有。于是,这个水湾县城出现了第三产业,小姐们也便生逢其时,一夜春风生了。一夜之间,小城出现了歌厅,酒巴等等,能娱乐人的娱乐场所全有了。以前改制瘫痪工厂的土地厂房,到这个时候也没用了,都第三产业了,还工业什么呀,卖的卖,租的租,反正设备早没了,当废铁卖了。谁卖的不知道,职工说是领导卖的,领导说是工人偷去卖的。不管怎么吧,反正改革开放了,改革中难免有失误,就是全是失误,也只好当学费了。

    厂房有被当作菜市场的,更多的是改为歌舞厅,还真的合适,像是当初就为歌舞厅设计的,宽敞明亮,门也多,一有点什么事,跑的通道也多。也不用装修,就连墙上的标语也不过时,比如,大干快上什么的,一字不动用于歌舞厅的标语很合时宜。

    化工设备厂在倒闭的边缘挣扎着,贾正为前途忧心忡忡,在他的眼睛里连天空都一片迷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