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姐妹_第59章 梦里旧家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9章 梦里旧家园 (第1/2页)

    从曲柳镇出来,车子在弯弯曲曲山路上行驶,犹如碾在释基的心上。这条路从靠山屯行政村穿过,他儿时的家园就是靠山屯行政村下的一个叫桃李的自然村,也在这条路旁的不远处。闭上眼他都能知道车子行驶到什么地方了。他用脚步在这条路上走过多少遍,他也许回忆不清楚。但最清晰的一次是他带着阮柔,那时还是个十六七岁叫阮铁英的小姑娘,在黑夜里从靠山屯村跑到曲柳镇再乘车去水湾县告状。那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在这条路上走,其后这条路只能在梦里出现过,一想都过去十七八年了。

    好在胡局长的对当年大火的讲述,分散的释基思想,他在不经意间,发现车子已经到达桃李村。放眼望去,山路下方的不远处的桃李村,这个梦里的家园就在眼底。村子的轮廓和多年前还没有多大的变化,释基向窗外张望着,寻找他当年家园。在他离开水湾去南方后,父母把自己家的土地转包给了村子里的人,到现在每年父母还能收到从这里寄给他的租金。释基能分辨出他家的房子位置,但房子已经坍塌,淹没长满了杂乱的树丛和高高的草丛里。他急切地想下车,下去看一看,他儿时成长的地方,哪怕是现在只是一个空空院子,成为衰草枯树的地方。

    车子在他的村庄随山路绕行了半圈,继续伸向大山的深处,过去了他的村庄,他听到胡局长说:“现在农村老人多,年轻人都出去了。在外发展怎么也比在这里强。农村都衰落,到底以后农村会走向哪里,还说不好。现在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可人口流失严重,谁来建设,建设了谁守,都是个问题。”

    有泪水模糊了释基的眼睛,他用手搭在额头,装作向窗外看的样子,回避了身边小芳的目光。

    胡局长接着说:“释处长,你怎么看新农村建设呢?”

    释基说:“我这一路上看到不少村子,有生机的不多,似乎都很破败。农村是中国的根本,也是中国改革的难点,看似农村改革最早,晚于工业改革,但当年的改革只能说是探索,开了个头就放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弄出的经验,能不能在有桥的河上还适用,就很难说了。农村土地的所属权问题,农村人口生育问题,农村户籍问题,等等。不是所谓的“三农”问题,“九农”问题也有了。很难在一时能解决。我们的许多问题,是人为造了来的问题,走偏了,就用改革一词掩盖起来,再做调整。值得欣慰的是无论如何改就比不改好。”

    车子又行驶了一段路,跟着前面的面包车停了下来。释基下车看到,李墨挥着手,让他们过去。

    常局长说:“这片山林,有国有林,有集体林,也有承包林。承包林到期都可以砍伐,集体林也可以根据情况砍伐,国有林可以根据指标砍伐,需要向上申请指标。这个嘛,申请还是有学问的。我们今天就走到这里吧。在向里面山高林密,要是参观考查的话,效果要比这里好过百倍。但路不好走,过于颠簸,也太辛苦京城的领导和企业家了。我们就到这里,大家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走走,真正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一下。”

    李墨抢过话说:“我不用再往里走,就在这儿远远一看,就知道这里大山里的树种主要是什么,还有什么树种混合,主要用途是什么,它的潜力是什么。林下能开发什么经济作物,大概产值能达到多少。这一片山林能出多少木材,加工成不同的产品的利润率是多少。”

    释基听着这一连串的什么都知道,心想李墨是不是开始信口开河了,想制止他再说下去,或让他转换个话题。可胡局长和常局长他们夸奖李墨有水平,有学识,有企业家的眼光,有专业人员的素质的一片叫好声,让释基插不上话,他给李墨传递过去的眼光,李墨也根本没有注意。

    李墨在一片夸奖声,在山野里飘散后,接着说:“单纯加工木材板难以挣大钱,得进行深加工,做成家具,向更精细的产品端开发。一来木材的需求量小,二来木材的附加值高。要在原木材加工场的场地上建一个家具生产厂,粗放的板材生产只能作为辅助,还可以利用不成材的杂木和零碎的木材废料再上几条生产人工合成板材的生产线。如此这般,逐步淘汰落后的附加值低的产品,走向更现代化更精细化的产品生产,做大做强成为在国内有影响、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企业。”

    释基过来拍拍他说:“李总高见啊!”

    大家都为李墨叫好。胡局长和常局长窃窃私语起来,那表情像是在商讨分享成功后的喜悦。

    李墨拉着释基向山里走,大家也都四散着寻找自己想要看的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