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混战 (第2/2页)
齐的军人。警察有点不知所措了,看着他举着手榴弹走出警察包围圈。警察在想是击毙呢?还是上前抓住他?不知如何是好。如果击毙,他的手榴弹要是假的,跟部队怎么交涉呢?上前去抓,手榴弹如果是真的,伤亡就大了。 领导研究了半天方案,还没有结果,眼看前当兵的就走远了。当兵的也害怕,感觉走出很远了,拔腿就跑。他哥一看立功的机会来了,也拔腿就追。 前面一当兵的拿着手榴弹,后面一个警察带着枪,满大街追逐不止。不明原因的观众也跟着跑,以为是演习,想看个究竟。 当兵的渐渐体力不支,大概头晚也没睡好,只顾研究行动方案,费去了不少精力。他哥是越追越来劲也忘记了当兵的手里有手榴弹或者以为手榴弹是假的,眼看着就追上了。当兵的也意识到被追上后形势不妙,就在前面边跑边喊——你再追,我就扔手榴弹了。 他哥也没听清楚,还是奋不顾身地追赶。当兵的真是逼得没有了办法,回头把手榴弹就扔给了他。 一股烟后,轰隆一声。他哥当时就血rou模糊倒地了,口里冒着白沫。跟着看热闹的,跑得快的也倒下几个,死三个,重伤五个,轻伤的几个带着一群吓破胆的观众好像参加马拉松比赛,向着一个方向奔去,很快就不知去向了。 当兵的也受伤倒地,被后面赶来的警察,皮靴踢了一番后,送到医院已经断气。当地公安局要给他哥报部里申请烈士,让部里很是为难。怎么说也是跟现役军人打起来的,怎么写事迹呢?军方会有什么反应呢?没有更好的主意。最后转回申请报告,让地方公安局酌情处理,烈士就不要授予了。
当地领导也会变通,就跟牺牲的警察家属说,反正人也死了,就是当上烈士,也不能立碑,最多家里挂个牌。最初的几年逢年过节有领导来慰问一下,发几个钱,渐渐地也会给忘记的。家属忧心重重地问,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啊?毕竟是条鲜活的生命啊!公安局长表态:上报市里领导,让家属出一个人到公安战线上班吧,算是继承英雄的遗志,为一方平安再立新功。就这样,他就穿上了他哥的警服,开始了吃喝不愁的日子。 这个因哥哥牺牲而穿上警服的警察,可能觉得带着人过来的,说话更有底气,大声嚷嚷着。他张牙舞爪的样子让摄影家很是心烦。 警察像是故意在气摄影家,吹着烟雾说:“他最讨厌京城里的市民习气,小家子气,不如北方人豪爽。去过京城两次,一次问道受骗,结果南辕北辙。一次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天安门广场,被一道道安检翻来翻去,自尊受到打击不说,等到过关了,天也黑,模糊地照几张像,买了一堆假冒的纪念品回来了。回来有人问起照片,我自己还解释说专为拍夜景照的。” 也该着摄影家倒霉,跟警察较起真来,说:“你们这里的人大气,全是装的,其实就是粗鲁,没什么文化。动不动挥拳踢脚,真打起来跑得比谁都快。当年日本人一来,部队全跑了……”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一下把警察的火点起来了。 两个人不顾旁人的劝说,恶语相向,你来我往。刚刚还称兄道弟,却经不起酒精考验。人们还没反应过来,两人已经凑在一起,撕打起来。整个大厅就乱了,敲桌子的,吹口哨的,呐喊助威的,还有几个在上班时间抽空出来吃宵夜的小姐,也围了上来,四外打听,问因为谁打起来的。她们所在的场所争风吃醋打起来是常事,男人一打,她们就以为和自己有关。 警察带来的两个人很快做出了反应,和摄影家扭打起来,让警察喘口气。诗人看来还是讲究公平的,冲过去解摄影家的围,抓起一个酒瓶子,正赶上警察上来,猛然一下就夯在他头上。 接着酒瓶横飞,噼里啪啦,是小说家扔过来的。他看到摄影家被警察带来的两个人压在身下,好像是先炮火压制一阵子,再出动进攻。小说家上来抓住一个,没拎起来,自己却倒在地上。让对手骑在身上,左右开弓,打得脸上血rou模糊。诗人好像感觉已经让自己放倒一个,算是完成了任务,不愿意过来帮忙。 警车的惨叫声在烧烤店的门前响成一片,诗人用酒瓶打倒的那个警察,被警车的声音唤醒,奇迹一般地站了起来。他摇摇晃晃在原地转了一圈,指了诗人一下,又一头栽倒在地上。 冲过来的警察队伍,把摄影家、小说家和他们各自的对手,两个警察架着一个,拖出了饭店。四个警察一人分担一个四肢,把倒在地上的警察拎起来也要离开饭店。诗人轻飘飘地跑到前面,一只手背过来,托着刚被他用啤酒瓶子砸过的头,领着四个警察上了警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