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 北定中原 (第6/6页)
南方人虚张声势的后果。一则因为它确实很久没有得到有关战争的什么消息了,再说两位兄弟、包括蒙哥汗和忽必烈王兄,特别是忽必烈,自认为才高八斗、雄才大略,老喜欢和那些汉人谋士在一起,对他本来就不怎么重视,这也让阿里不哥感到不满。而且在这次南征时也罢几乎所有的精锐全部带走了,现在他手下全部集中起来也仅仅有不足8万人的弱旅,根本不堪一战。因此他在继大汗位置后,确定了如果真的像传言的那样,就只能采用避敌锋芒,靠在大草原周旋、游击来尽量拖延时间,让南方大军疲劳不堪、给养无继最后退兵的策略,并从东部原来的金人地区收缩兵力,以确保蒙古自己的心腹领地。 现在突然传来忽必烈在大都自封为大汉的消息,阿里不哥终于想明白了,看来蒙哥汗的死确实是真的,但是忽必烈大败的消息确实是有水分的,不然他何故还有余力在大都称汗,并且明目张胆地派大兵讨伐。不过,对于一直相当自负的阿里不哥来讲,虽然忽必烈可能确实比他高上一筹,但是如果他想在南方军队的压迫下还敢公开向他挑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忽必烈襄阳失败本身那就是假传消息,他忽必烈在得知蒙哥大汗战死的消息后,为了争夺大汉的宝座,擅自退兵北归,当然在退兵时肯定遭到了南方人的袭击,很大的损失是肯定的,但到底有没有伤筋动骨,阿里不哥还真搞不清楚,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争夺汗位的力量肯定还是有;再有一种可能就是也许真像传言的那样当得到忽必烈投降了南方军队,尽管阿里不哥很难相信,也从来不认为南方军队会有什么力量击败南征的两路大军,最后悔让忽必烈臣服,因此阿里不哥大脑子里这种念头只是一闪就给划掉了。他坚信了自己的看法,也开始对忽必烈的为了争夺权力不顾大局的做法有了成见,这种思想在留守的蒙古王公贵族圈子里一散播,大家都开始异口同声地开始讨伐忽必烈起来,并一阵阵鼓噪,要倾各自全族的兵力和财力,追随大汗亲征,捉拿忽必烈这个叛臣贼子。 阿里不哥被大家的激情给传染了,虽然他也想从西征的亲戚和自己的堂兄弟那里借点兵力,但是一是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再加上自从蒙哥汗将窝阔台一系的子弟全部处死之后,那些堂兄弟们也都寒了心了,对于蒙古本土的争权夺利根本就不再感兴趣,对于蒙古大汗的指令和召唤更是阳奉阴违,根本就不再买账了,因此只靠他们也是没有多大希望。所以想来想去,阿里不哥还是决定亲自出征,毕竟如果是外地来犯,他可以采取游击和逃跑的战略,靠兜圈子取胜,现在是叛乱的臣子在挑战,若果仅是逃跑或让出大幹耳朵乃至和林行宫,那他这个大汗干脆也就不要当了,在这么多蒙古王公面前丢不起这个人不是。 因此经过反复考虑和计划,阿里不哥终于做出决定,亲率大军迎击忽必烈的部队,并向忽必烈下了战书,准备在五月底,过了春天青黄不接最艰难的时节在大幹耳朵以西、黑林行宫以南与忽必烈进行决战。之后,阿里不哥一面将东西各部力量收缩到附近,甚至把最北面的不里牙惕部、八刺忽部、豁里秃麻部、吉里吉斯部(后世的俄罗斯南部的蒙古部落)等五个部落里那些归顺蒙古后因为大量人员被征集派往西方,所剩无几的男丁老弱等全部集中起来,又凑足了五万余人,一面征集粮草,训练士兵,准备决战。而忽必烈的军队则在接到决战的战书之后也在调兵遣将,摩拳擦掌。 趁着这一难得的机会,穆青派遣的东路大军在三月中旬出发一路斩关夺隘,势如破竹。先是韩举、杨一有率领的一路仅用了一个月就已经占领了预定的各个地点,并陈兵于高丽半岛,而岳思北、杨一等一路则在女真各部的配合下在度过黑龙江之后,根据战局需要,转而向西北进军,并与四月底到达幹难河上游地区(后世的赤塔一代)隐蔽休整;而其他各路大军则在四月初在名义上由伯颜、阿术率领的忽必烈的讨伐大军出发三天后才连夜出发,目的就是给阿里不哥造成假象,把他当成一次纯粹是他们蒙古人自己之间的一场决斗。 当四月底伯颜和阿术的大军抵达与阿里不哥约定的战场的时候,阿里不哥大军也开始由黑林行宫南下,而与此同时,穆青的中路的穆一鞑集团、西路的穆一言集团也开始即接近自己的目标。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三路大军接到穆青的密令,沿途遇到的一切游牧部落人等一律斩尽杀绝,粮食牲口留为己用,一是减轻后方补给困难。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消息走漏。好歹这些地方现在各部落都开始寻找水草,再说男丁都出去打仗或者被消灭了,剩下的一些弱小妇幼根本不敢和大军照面早早就躲开了,各路大军都没有犯下多少杀孽。饶是如此,也大大减轻了对后勤的需要,毕竟这次穆青做足了准备也学习了蒙古人的经验,凡是骑兵和步兵身后,都跟着一头牲口负责驮带给养,再加上打一些秋风,倒是满足了供应。至于说遇到的蒙古部落受到一些惩罚也是应该的,谁让他们的子弟到处抢劫杀人呢,总该有点报应不是? 终于两只大军面对面的对上了,这时阿里不哥才相信忽必烈这次是来真的了,尽管不见忽必烈本人,大概是心虚不愿见面吧!不过两军阵前阿里不哥熟悉的大将伯颜和阿术确实真的,双方并未多说什么话,阿里不哥倒是义正词严,要求伯颜、阿术弃暗投明,二位将领根本就不答话,倒是后面的亲兵一阵鼓噪,声称忽必烈才是真正的大汗,阿里不哥趁机篡位,与礼不服,赶快让位,双方话不投机,约定明天一早战场上定输赢。看到忽必烈的军队总数虽然比自己的多一些,但是骑兵数量则不如自己,尽管自己一方有些老弱病残在充数,但是骑兵数量毕竟多嘛!在这样的戈壁大草原上,步兵与骑兵的对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阿里不哥信心又高了起来,看来忽必烈在南方也确实是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连步兵都拿来丢人现眼了。当晚阿里不哥与自己的亲信们这样议论道。 第二天一早的发现就更坚定了阿里不哥他们的推断。因为这个忽必烈,怎么一改原来的作风,变得一点也不像个蒙古汉子了,明明约好今天一早来个一决雌雄的,谁知道昨天夜晚竟然偷偷的将部队后退了五十里路才安营扎寨,而且明显是怯战和避战,竟然将那些战车和用木头棍子钉成的障碍物组成半圆形的障碍保护住自己的大营,得到这一消息的阿里不哥心里开始越发看不起忽必烈的所作所为,对伯颜和阿术也有点轻视,蒙古人男哪能这样,难道在南方呆久了,连性格也变得软弱了。因此阿里不哥和几个亲信议论了一下,决定大军先前推进50里路,再次扎下营寨,与伯颜、阿术约定,明天一定进行决战。 让人感到可气的是,这个忽必烈这天晚上竟然还是如法炮制,又在晚上悄悄地后退了50里,这下可是真把阿里不哥给惹火了,不但连懦夫、软蛋等侮辱的字眼都骂了出来,甚至打算干脆直接开始冲锋,长途奔袭50里后进攻伯颜的大营,只是后来在左右亲信的阻挡下才压住了怒火。因为部下担心,如果经过长途奔袭后再进攻,不要说士气有点问题,再说要首先突破他们的障碍物,势必会先遭致对方的一阵乱箭,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还是正大光明的决斗才好。因此,阿里不哥才决定在忍他们一天。 到了第三天早晨,情况变得更可笑了,这个忽必烈,竟然在晚上将自己的部队后撤了整整100里路,简直都成了逃兵了。阿里不哥肺都要气炸了,赶到忽必烈大军的阵前公开叫嚷,如果明天再不应战,干脆投降好了,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呢!连那个女人都不如。气得伯颜和阿术也开口大骂,声称明天一早一定决一生死,并发誓,如有违背,犹如断箭,言之凿凿,令人不得不自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