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墩下的传奇_第163章 报仇雪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报仇雪恨 (第1/2页)

    刘家语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担架抬着追上队伍的。可是。当他醒来时,三个机关的转移已由战工会秘书长陈明同志,接替他的工作统一指挥了。恶战一直打到傍晚,大家这才趁脱了险。

    可是,由于敌人仍在“清剿”、“扫荡”之中,我八路军山东军区被迫继续转移。

    为刘家语检查伤情的医生告诉他说:“首长,这颗子弹穿过你的肺部后,在肋骨上滑了一下,从而贯穿而出。虽然这个伤口流血不少,伤势很重,子弹也没有留在体内,幸好没有伤及心脏。”

    “真是太谢谢你了,医生同志!”刘家语吃力地谢道。

    “别,别别,别客气!”医生不好意思地说。

    刘家语做了治疗后,被放在担架上,随分局机关队伍一起转移行军。到了第三天,在向大青山转移途中,又同敌人打了一场遭遇战。

    大青山是山东抗大分校五大队驻地,那里原来没有敌情,后来情况发生变化,敌人派出一支部队去包围他们。他们在紧急转移中无法同山东分局等机关联系,结果他们的这帮同志钻进了敌人布置的“口袋”。当时的紧张和被动局面,是可想而知的。

    在激烈的战斗中,为了不拖累队伍,刘家语和警卫员小李,还有抬担架的几个战士,隐蔽在野外一个高梁秸垛里。

    战斗过后,已是夜间。刘家语的伤口剧烈疼痛,于是他心想:自己大概是活不成了,不能拖累几个战士。就对他们说:“我不行了,你们不要管我,赶快设法去找部队,告诉他们我在这里。”

    “不,首长!”战士们不听刘家语的话,谁都不走。

    “一切行动听指挥,同志!”刘家语发火地说,“找不着部队,凭你们几个在这里也保护不了我,还是听我的话,赶快去找部队!”

    “是!”有几个战士走了。

    “我们坚决要留下来,跟首长在一起!”警卫员说道。

    “不行!”刘家语听后生气地说,“一个不留!这是命令,必须服从!”

    这两个只得含着眼泪恋恋不舍地离去。

    此时此刻,刘家语一个人躺在高梁秸垛里,昏迷了一阵,醒来后爬出去观察动静。

    寒风在四野凄厉呼叫,刘家语的伤口疼得更厉害了。这时,刘家语忽然想起荆轲悲壮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于是乎,刘家语十分伤心地想:“我大概就要这样在这里结束此生了。可是凭什么呀?这能让我刘家语服气吗!?因为,我刘家语只有二十几岁呀,还没有看到把日寇驱逐中华大地呐!另外,我还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实现呐!不服气又能怎么办?”

    这时,刘家语想到戏曲舞台上每逢这种情况,往往有个“神仙”下凡,故事才能延续下去。正这么想着,忽然听到不远处石头堆旁一声咳嗽。

    “是什么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是自己人就好了!”刘家语在心打起了问号。

    于是乎,刘家语强忍伤痛向咳嗽声处爬去,发现是几个老乡在那里躲鬼子。他说:“不要怕,我是八路军伤员,这附近有没有村子?”

    一个老汉听说刘家语是八路军,过来给他指路说:“同志,山腰前面有个石门村,两三里路就到了。”

    听说最近的村子只有两三里,刘家语突然增强了求生的欲望。也不知怎么一下子就有了力量,挣扎着爬一阵,躺一阵,昏一阵,醒一阵……到了第二天天亮,他终于爬到了石门村村头的一家老乡门前,就又昏过去了。

    “同志……”又是一个老汉把刘家语唤醒。

    这个老汉家正做高梁米粥,于是就给刘家语舀了一碗……

    由于军医没有确诊刘家语的肠部是否受伤,按他们嘱咐,刘家语已三天没吃东西,当时看见这碗粥,也顾不得许多,猛然喝了几口。

    之后,这个好心的老汉把刘家语藏到村头不远的一个高梁秸垛里,让刘家语先休息一下。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的光景,分局陈琳瑚同志来了。他是刘家语的同乡,又是东北军学兵队的战友,是谈得来的知己。他知道刘家语负伤隐蔽在这一带,就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到处找家语同志。

    刘家语一看到他,大有绝处逢生之感,不禁流下泪来:“同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