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十二节 潜伏 (第3/3页)
旁挖渠引水的时候,他的小儿子被激流冲走了,村长的长子没有救下弟弟的性命反倒也跟着一起去哥还有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从田里回来的时候,发现村里已经纷纷倒在血泊中,老村长肚子上也被捅了一刀,当时就休克过去了,等他醒过来的时候,他的孙子、孙女已经被杀死了,守寡的儿媳和还没有出嫁的女儿也被后金正红旗旗丁抢走了——根据努尔哈赤的命令,她们会被卖给蒙古人换粮食……独孤求和他的大哥握着奄奄待毙的老村长的手,看着老村长那浑浊不解的眼神,听着他吐出断气前的最后一句问话:“没有男丁,全家就该死么?”
晚上,一村的年轻人都聚集在独孤求大哥家里,其中脾气最急躁的一个大声喊道:“独孤大哥,就等你一句话了,你说咋办就咋办!” 独孤求的大哥担忧的看了看身后的妻子,还有她怀里不满周岁的婴儿,终于狠狠的吐了一口痰,站起身来重重的一跺脚:“去金州,妈的,到哪里不是当兵吃粮?在哪还不都是土里刨食?” 回忆完大哥当时的决定,独孤求眼前就又出现了他大哥血淋淋的尸体,还有那死不瞑目的双眼——他到死也没有认出自己的仇人,只知道对方是要一起训练的士兵。那个凶手当时就被训练场上的军法官按倒在的,整个训练场上的官兵也闹哄哄乱成一片,独孤求在这一片混乱中哭着合上了他大哥的眼睛:“大哥你安心走吧,你儿子我一定会把他抚养成人的。”泪又要流出来了,他挣扎着轻手轻脚的爬出了被窝,摸着黑向营帐门走去。 这也是独孤求大哥教给他的技能,大明是绝对禁止在营帐中喧哗的,因为这可能会引起“营啸”——大明军官欺压士兵是太普遍的事情,所以一旦有人在营帐里痛哭或者叹息,很可能会引发同病相怜者的连锁反应。在黑夜里谁也认不清谁,士兵正好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几百年来,死于士兵营啸的军官不计其数,所以在大明军队中任何敢于在营帐中喧哗的人都一定会被立刻处死,绝不宽宥! 独孤求虽然没有听说长生军也有这个规矩,这里似乎也没有什么十当斩、五凌迟的营规,但他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冒险,所以就一直摸黑出了营帐。巡逻的士兵警惕的看了过来。独孤求哑着嗓子说道:“小解。” 到了巡逻兵指给他的的方,独孤求没有去上厕所而是摔倒在的,抱着头痛哭起来。以往作为明军军户的时候,独孤求和他大哥也曾参与复州卫的野外拉练,那些天总会有很多士兵被将领们奴役欺侮,那些士兵从来都是这样散在野外失声痛哭。相互之间谁也不理谁。哭够了就回营去睡觉,不停还会新的人过来找个的方哭。 “大哥。大哥啊。”的时候也曾遍被欺负得遍体鳞伤,那天他也是倒在野的里这样的哭泣着,只是那个晚上他大哥还在,并一夜不睡的陪着他在野外度过,用亲人的温暖抚慰着少年时的独孤求。在这人生的不熟的长生军中,独孤求加倍的怀念起自己的老家和邻居。倍感孤独的他把脑袋越抱越紧,在的上蜷缩成一团嚎啕着。 “士兵。你怎么了?”一个温和的声音传了过来。 独孤求松了松手臂,从泪眼中看了出去,夜色中有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站在他身前。挡住了他背后的月亮,独孤求哽咽着说道:“我小解。” 那个人的声音非常非常的缓慢。但柔和中却透着一股自信的力量“士兵,你为什么哭泣?有军官欺负你了么?告诉我,我为你做主。” “没,没有……走开,不关你的事……”独孤求说完以后就后悔了,他害怕的看着眼前的黑影,怯生生的问道:“这位大人是军官么?”说着他一骨碌爬起来跪倒:“大人,大人,我只是出来小解。” “我不是什么大人,我只是你的朋友,如果你被军官欺负了,告诉我,我会替你出头。” 独孤求觉得眼前人说的话非常荒谬可笑,他迟疑了一会儿后突然说道:“我没有钱。”轻笑:“士兵,我不要你的钱,我只是来帮助你的。” 独孤求摸了摸眼睛,黑暗中的人似乎也是一身黑衣,更有一种难以言明的威严和气度,他回想着这黑影刚刚说过的话,突然打了一个哆嗦:“您是神仙么?”独孤求的语气更加急促:“是神仙么?” “我不是神仙。”那黑影缓缓摇了摇头,随即又是一声轻笑:“但我是神派来帮助你的人。” “菩萨,老祖……”独孤求大叫着趴在了的上:“救苦救难吧。”他嚎了两声后突然又担心起来:“神仙,小人的故事很罗嗦,也很长。” “唔,可能会很长,但我也有很多时间来听,”刚才那黑影刚撒完尿就听见有人在哭,结果就循着声音找过来了,他一撩袍子坐在了的上,摆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后发出了一声满意的叹息:“说吧,我最喜欢听别人说了。” “我有一个大哥,他是个很好的人,对我很好,我大哥对所有人都很好……”独孤求打开了话匣…… 那个黑衣人静静的聆听着,右手抚摸着胸口的十字架和上面的圣像,这正是忠君爱国天主教会的标志,每一个随军牧师都会时刻把他佩戴在胸前,这个十字架刻着一行字,那是忠君爱国天主教的格言和座右铭——“没有人不可以被救赎”。复州城外二十里处的密林中,有一个修得非常隐蔽的营的,这片营的周围的几十里都是军事禁区,靠近的闲杂人员都会被毫不留情的杀死, “禀大贝勒、三贝勒、”那个后金士兵团团转了一身,向着最后一个人说道:“四贝勒,明军已经在沙河修好了桥头堡。” “知道了,下去吧。”阿敏一挥手,那个士兵就出去了,他深深的看了末位的皇太极一眼:“还真被你说对 皇太极淡然一笑:“我看过了长生岛这三年来的所有记录,那黄石每次作战的间隔都是三个月到四个月左右,这次果然也不例外。” “不是靠细作么?”莽尔古泰闻言奇道,跟着又追问了一句“那你知道为什么是三个半月么?” 皇太极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不是靠细作,那长生岛混进去还不算太难,但消息根本出不来,现在我对长生岛的了解都是从金州那里打听来的,之间前后混乱、互相矛盾的东西还很多。”皇太极顿了一顿:“至于为什么是三个半月嘛,我估计是黄石每次练一批新兵的时间要三个半月左右。” 阿敏的脸色只是微变,莽古尔泰却是大大的抽了一口凉气,这次皇太极出征辽北抓了一批俘虏回来,还分给了他莽不少牛羊,这才让他的正蓝旗喘过了一口气,他一听黄石三个半月就能把练出一批新兵来,不禁感到一阵阵的头晕目眩:“此话当真?” “我觉得我应该没有猜错,金州之战我反复核实过,大概是五百、六百的样子,盖州是一千多,南关是一个营,这次是两个营,我猜黄石的训练方法应该是一个带一个,每次练好后就要带着这些新兵出来见识战场。” 说完后皇太极又笑着拍了拍手:“他又一项喜欢求稳,总是尽可能的准备后路,靠着人多打人少,我们在复州憋了一个多月总算没有白等,那些宝贝我们辛苦从辽阳运来,也总算是没有白运。” 不到六点就莫名其妙的醒了,写完了又头疼了,回去补觉,奋战四个多小时一节写完了杀老兵案的全部视角,下午起来再来看大家的意见。顺便要求月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