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1/3页)
尼泊尔的路况很糟,路面坑坑洼洼,狭窄而失修。一辆破旧的长途客车塞满了人,连车顶上的行李架上也坐得满满的,客车严重超载。英子被塞进车门口,挤得扁扁的。邹林不得已爬上了三米高的车顶。而车顶上男男女女的竟有几十号人。 车在山涧边晃来晃去的盘旋着。邹林感到自己被吊在悬崖边上来回悠荡,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尝试着高山蹦极。他为了使自己不被甩出去,两手死死的抓住大腿下的铁杆,大腿下部在空中摆来摆去的,使邹林害怕。可又转念一想,害怕也不过一死,快乐的欣赏风景也不过一死,把自己交给喜马拉雅山,是一种荣幸;真要是坠入山涧,反而使灵魂得到了安息,而且满目风光尽收眼底。这样想,心中的恐惧消失了,反而增添了许多兴趣。 英子挤在车里一边提心吊胆一边赞叹着:好一个喜马拉雅山,好一个英雄本色,天下仅有这样一条路,也仅仅有车顶上我的情人邹林。 从边境口岸到加德满都的路途中,客车有两次被一群年轻人给拦住了,那群人有的举着旗帜,有的手里拿着白本本。尼泊尔司机倒是用本地话说了一些什么,然后没有理睬继续前行。邹林猜想这些人就是属于反政府武装的,也许正是所谓的“毛派”。估计当时是想跟我们要点钱“打白条”。 快到加德满都的时候,路边的岗哨明显多了起来。还有军人把我们的车拦下进行检查,还好,没有发现什么便给予放行。 可算到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这里比北京时差上晚两个多小时。还不算晚,俩人住在了市北的泰来区自助旅行者的大本营。这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一夜无话。 第二天,他俩起得格外早,街头的商店基本没有开门。他俩便在古老、幽深而毫无规律的小巷晃悠,看见有警察聚集,然后看见了摇旗示威的人。在一个路口,他俩发现前面浓烟滚滚,示威者点燃轮胎以示抗议。俩人绕过去,当继续逛悠在另一个巷子,迎面来了一只游行的队伍,并且为首的人严肃地叫周围的商店关门,并号召罢工。不少店主非常无奈地拉门关店了。 当这只游行队伍进入到主市区抗议时,队伍不断壮大。尼泊尔的电信部门立刻切断一切通讯,以阻止组织者继续扩大示威队伍。可示威队伍冲破了市中心的第一道警戒线,在市中心的第二道警戒线附近,示威者和武装警察爆发了冲突,警方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驱散人群。冲突导致了200多人受伤。双方激战到午后,下了一场大雨,让场面冷却了不少,许多抗议者忙着找地方避雨。紧接着,一批军警在杜儿巴广场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附近开始警戒。 两个人没考虑安全因素,还是兴致勃勃的浏览“伟大的亚洲文化的交汇点加德满都,你看在帕坦和巴德冈就建有七座印度教和佛教的纪念馆,还有三处王室的宫殿和住宅区,这些足以证明尼泊尔人的艺术水平很高。”英子说。 邹林说:“加德满都谷地座落在印度与西藏之间,位于伟大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在其周围已经发现了许多遗址。公元1世纪,在尼伯尔就广泛传播印度的佛教。从这时起,建筑与城市规划就没有与宗教分离过。在马拉王朝统治下,尼伯尔的建筑在11世纪就非常杰出。可到了14世纪初,尼伯尔被分裂而且国家屈从过许多侵略,包括1349年来自孟加拉的******。在1380到1395年间在马拉王朝统治下重新统一,到15世纪才是尼伯尔的黄金时代。” 英子说:“我看在设计这些场所时神话的原则起了作用。大约2700座庙宇和其它古迹占据了加德满都山谷。它们被雕刻着各种颜色的木头、红砖和铜顶,这些庙宇常常以细小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宝塔、印度塔和毗诃罗共同完成了景观。我看这些遗址表明尼伯尔的文明建立在排斥******世界的宗教因素的基础上,而且是来自印度和西藏的影响相互复杂交流造成的。” 俩个人又沿着街道边说话边逛了许多没有关门的商店。英子总结性的说:“尼泊尔全铜手工花瓶还是值得收藏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过收藏热,兴起过古董收藏热。其中“二战胜利”邮票成收藏热点。年节之际兴起年画收藏热潮,普洱茶故乡出现“普洱茶收藏交易行”。还成立了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我是学博物馆学的,自然就喜欢收藏,喜欢收藏不同朝代的金属花瓶。” 说着话来到一家大的古玩店,在店里的柜台上展示着中国的古玩。女老板年纪不大,长得像中国人,却说尼泊尔语。邹林仔细观看,竟有玉猪龙茶壶。邹林想,这种玉器里能否含有第八种元素。英子却被一件纯铜制双鱼花瓶所吸引,看瓶底落款:崇祯未年制造。她与店主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折人民币660元成交。英子高兴的把这个假花瓶当成了真迹买下了,奇怪的是她竟然放弃了买当地著名的手工花瓶,后来这个假货竟让邹林千万里背着遨游太空。邹林也感觉它能升值几十倍,也不觉得累。有道是越是专家越买假货。 走得实在太累了,俩人上了一个小巴,车上还有三个乘客,都是尼泊尔男子,为首的一个五十出头,个不高,但很结实,举手投足斩钉截铁,从他的眼神里看得出这是一个为信仰而活着的人。等车到了终点,售票的男子多向邹林要20元,那位尼泊尔男子,拉着邹林就下车,邹林心想,他太有正义感了,可世界上的车船道脚衙,都是一个心态,我太喜欢这位英雄了。他跟着就下了车。俩人互相寒暄之后,邹林赞许他是毛派,他邀请邹林出席了10万人的七党联盟游行大集会,邹林看到这位毛派高喊“要共和、不要君主”,并上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意思是:主张保护国家利益,消除贫困和贫富差别。揭露政府的贪污腐败、裙带关系和言而无信的坏作风。改变尼泊尔的土地所有制,逐步实现耕者有其田,改善城市贫民的生活等等。 群众热情的高呼普拉昌达,这个让封建王权为之胆颤,却让下层百姓感到亲切、温暖的名字。 事实上,普拉昌达只是化名,他的本名叫帕苏巴·卡麦尔·达哈尔。1954年,达哈尔生于一个贫寒之家。他们一家居住的奇特旺,是尼泊尔各民族、各种姓混居的地区,“贫困和野蛮剥削”让这个农村小男孩深刻体验到了社会的不平等:封建王公乘着香车巡视自己的领地,而贫苦大众却要在死亡线上垂死挣扎。 十四、五岁时,正上中学的达哈尔偶然间得到了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没想到这竟催生了尼泊尔政坛的政治明星。后来,他接受了共产主义理念,成了一名共产党员。上世纪70年代,为了实践自己的理想,他辞去教职,从事共产主义运动。 1996年初,达哈尔向政府递交了一份包括改善农民和社会底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