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车轨(修改) (第1/1页)
第二天终于没有不在计划内的事情了,允熥上午也把所有折子都批答完毕,午休过后来到御马监,要看看上个月他吩咐下去的有轨马车的实验。 这些日子研究有轨马车的院子整日叮叮当当的响,允熥在乾清宫听不到,但过了乾清门就可以听到这个声音,许多大臣在前来拜见允熥时都听到了。 有人比如蹇义或者解缙知道这到底是在干什么,在得知是在‘造新式马车’后也就不多话了;但许多人并不知晓这是在做什么,议论纷纷。 大概是受到蒙古人重视技术的影响,明代初年不仅对于技术非常重视,对工匠也不太歧视,朱元璋提拔过很多工匠直接担任工部的官职,后来永乐、宣德年间也陆续有工匠为官。当然,随着科举文官的势力一步步加大,后来连监生都很难当官了,更不必提工匠了。但此时还好,再加上给皇帝造马车也理所应当,所以文官没说什么。 允熥走到御马监的院子,就见到一条很长的轨道从远处延伸过来,因为有墙阻隔的关系,允熥看不到这轨道有多长,但仅目之所见就已经有一里多地长了。 此时在另一边有些声音,而轨道上并无动静。允熥猜想工匠们大概是在那边做些什么。他自己沿着轨道向另一边走去,同时也看看这些轨道如何。 “奴婢见过陛下。”御马监的太监白喜光得知陛下前来,忙跑过来行礼。 “这段时间试验的如何了?有轨马车比之无轨能快多少?”允熥出言问道。 白喜光小心翼翼的说道:“禀陛下,御马监一共造了四里长的轨道,都是铁皮包木;又按照轨道改造了车轮,然后让人驾着马车在轨道上跑。” “拉着同样多的东西,有轨马车要比无轨马车快,也能跑更长的时候;若是要他们的速度差不多,跑得时候也差不多,那么在轨道上跑的马可以比没有轨道的马多拉一倍多的货物。” “那还不错嘛!”允熥眉目舒展,说道。能提高一倍的效率,已经值得铺设轨道了。 但白喜光又道:“可是,马车经常压过轨道,木头很容易变形,铁皮也会生锈,需要经常着人去更换木头,更换铁皮。换下来的木头除了烧火,也不能派其他用场;铁皮磨去铁锈,倒是还可以再用,但也用处不大。” 允熥一边向前走一边听白喜光说话,他走到工匠们所在的地方。工匠都认识这身衣服,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跪下行礼道:“见过高阳郡王殿下。”允熥照例还是假扮高煦。 “都起来吧。”允熥吩咐道。 他知道,白喜光身为御马监的太监,估计对具体内容也就知道一个大概,细节怎样多半不知晓,所以对白喜光道:“你先下去干别的事情吧,孤这里也不用你总是陪着,听说你们御马监最近还挺忙的。” 白喜光躬身说道:“那殿下,奴婢这就退下了。若有什么吩咐殿下随时叫奴婢。”他也不想接着在这里陪着了,允熥再问下去,问题估计他也答不上来,还是早溜为妙。并且这段时间御马监确实事情很多,他也分身乏术。 允熥转过头,坐到御马监的宦官拿过来椅子上,对其他工匠说道:“你们刚才在干什么,接着干就是了,不必因为孤来了而停下。”又对马車道:“你过来。” 小宦官搬着华盖过来为允熥遮挡阳光,马車走过来行礼。“殿下。” 允熥问道:“刚才白喜光与孤说了有轨马车的利弊。利处就不多说了,弊处,依你看来,若是全部使用铁来造铁轨,行不行?” 在允熥看来,全部使用铁造轨道就不必经常更换了,有些铁锈也没什么了,唯一的问题就是铁的产量是不是能足够。不过这也相对好办,允熥前世作为华夏几大钢铁厂之一的工人子弟,对于建造高炉炼铁还是比较了解的,有一定的资金和人手提高铁产量不会是大问题;并且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在全国所有地方铺设轨道,有足够的时间生产铁轨。
但马車沉默半晌,忽然说道:“陛下,这使用铁轨,倒是可以减少更换轨道;但是,如何防范百姓偷铁?” 这一个问题就把允熥问住了。一堆铁放在地上,又无人看守,没有人偷才是怪事,只要不被当场抓住,官府也很难抓到偷铁轨的人。允熥之前把这件事忽略了,这时经他一说,也知道这个时候铺设全铁的铁轨不可行了。 “而且若想省事,其实对马匹训练之后不必着人驾车,让马拉着车跑就行了。”马車又道:“只不过这样最好是每隔几里就停一下,换马拉车,也防止马拉车发生什么意外。” ‘看来这有轨马车虽然有用,但是使用上也颇多限制,跟火车是没法比的。’允熥心下思量。 ‘但还是可以用的。南方地区水网密布,天气潮湿木头容易朽坏、铁皮容易生锈,用处不大;但是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缺乏河流运输,使用有轨马车用处不小。完全可以沿着驿站铺设轨道,顶多在一些地方增加几个驿站而已。’ 允熥又问了几句细节,然后派人把白喜光叫过来,对他吩咐道:“孤看这有轨马车还是有些用处的。你和内官监的太监庭山商议一下,再和工部打声招呼,开始造这样专门在轨道上跑的马车还有轨道吧。一开始不必造的太多。” “是,陛,殿下。”白喜光忙低头应诺。 允熥又对马車说道:“你好好干,继续瞧瞧何处可以改进。孤以后定会让你当上官员!” “殿下,草民”听到允熥的话,马車十分激动,想要说几句谢恩的话,但跪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急的满脸通红。 “你不必如此。”允熥笑着说了一句,让他起来,之后也不再在御马监停留,转身前往工匠更多的内官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