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小乔全传_博闻强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博闻强识 (第1/1页)

    鸡鸣时分,黄意一下子从温柔乡中惊醒——那天黎明时分,雄鸡的鸣叫声其实并不比往日更尖锐,更响亮,但是却一下子让他从温热香甜的美女怀中清醒过来——这很不容易——看来到时候就去点卯已经融入其血rou,成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惯性。

    他叫道:“坏了,坏了,看来要耽误点卯了。”边说边寻找衣服穿。鸡鸣在卯时左右,当时官府一般在卯时查点到岗人员,所以叫点卯。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他上班要迟到了,要被上司责怪,弄不好罚俸、降薪等等都有可能,因而很着急、很狼狈。小玲也醒过来,她赶紧点亮油灯,也帮忙寻找衣服,忽然,她恍然大悟,说道:“大人,您今天不用到官衙(寺)去。”

    黄意诧异地问道:“为什么?”小玲笑起来道:“大人,您忘啦,按规定,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留在家中,今天轮到您休沐。”

    当时官员有五日一“休沐”(休息和洗头)的制度——他们留着长头发,要洗,必须把它晾干了,挽好了髻,才能戴上纱帽,出去办公,一整天的休息的确是必要的。

    “哦!我想起来了,你看你看,我都忙糊涂了。”黄意高兴地说。小玲打趣地说道:“大人都快成张扶了!”“张扶?”黄意起先不懂什么意思,旋即明白过来,他哈哈大笑道:“你还博闻强识,懂得不少典故。”

    突然,他故意板起面孔说道:“快快坦白,我不在家的时候,你偷偷看了哪些书?”小玲见状,撒娇道:“大人,您现在的样子看起来怪吓人的,婢子(奴婢)带刚儿,成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闲工夫看书啊,前几天,您住在官寺(官衙)不回家,我乘刚儿睡着了,帮忙清扫书上的纤尘,偶然看到张扶的掌故——在夏至或冬至,所有官员都休假,只有贼曹掾张扶不肯休假,照常坐曹治事。

    因此,左冯翊薛宣下了这样的一个教令给他: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壹笑相乐,斯亦可矣。”

    黄意听得目瞪口呆,心想:这个小玲不简单。小玲内心其实很自卑,所以她利用闲暇看了不少书,认为这样可以让黄意对她刮目相看,更加重视她,而不是仅仅把她当作花瓶一样欣赏。

    她深知,女子的容颜是不可能常驻的,一旦自己年老色衰,被抛弃的命运就会像冷酷无情的严冬一样到来。

    她虽然不能做到像蔡文姬那样博学多才,令许多饱学之士欣赏仰慕,但是总得尽可能多地吸收一些墨水。

    确实,当时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谬论,也没有歧视才女的浓厚氛围。小玲从书中得知,班昭、卓文君和蔡文姬都是名声响亮的女才子。尤其是班昭班婕妤。

    其兄班固继父志,整理其父遗稿,叹其“所续前史未详”,遂开始编写一部始于高祖创业,终至王莽覆亡的《汉书》。后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获悉,赶赴洛阳上书明帝,幸被召见,班固得以免罪,并被召为兰台令史。

    他经过20余年艰苦耕耘,至汉和帝永元元年,正当这部巨著即将完成时,又奉命从大将军窦宪攻打匈奴,为中护军。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被牵连,死于狱中。

    《汉书》未成,稿本散乱。幸而汉和帝知道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识过人的巾帼奇才,即召她和马续到皇家的东观藏书阁续修《汉书》。昭为继父兄遗志,欣然奉召。

    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至此,这部完整的《汉书》,历经40年的编撰工作,终告完成。

    虽先后经过四个人之手撰写,但读起来却“后先媲美,如出一手”,十分和谐。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汉书》问世以后,读者多不通晓,她还教授大儒马融等诵读。

    班昭的德才深得汉和帝的器重,和帝多次召她进宫,让皇后和诸嫔妃拜她为师,向她学习儒家经典、天文、数学,从而使班昭声名大震。班昭丈夫姓曹,人们便尊她为“曹大家”(当时人们把学识高、品德好的妇女尊称为“大家”。)

    后邓太后临朝称制,班昭曾以师傅之尊,参与政事。班昭除在史学方面编撰《汉书》卓有成就外,她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赋、颂、铭、谏、书、论等文章16篇,辑成《大家集》三卷。

    小玲获悉这些内容后,禁不住暗自钦佩并思慕起这位女才子。当其读到班婕妤的《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禁不住明珠汪洋,泪雨滂沱,她一遍遍默念,遥想当年情事:汉成帝立其为婕妤,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团扇诗》应是作于长信宫中,这首小诗词彩清新,情致哀怨,但却委婉含蓄,有一种怨而不怒的气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