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老牌投降国居然不投降 (第2/4页)
水,所以,这种搜刮四野的事交给我俩,大家都放心。” 赵武哈哈大笑…… 接下来,“砍伐栗树”的行动持续了整整一年。 这一年里,晋国楚国都在持续不断向前线增兵,也在竭尽所能的搜刮粮食。 论起来还是赵武的手脚快,开春的时候,他直接接管了郑国人的麦田,派自己的辅兵四处抓捕郑国农夫替他工作,同时也源源不断的将多余的俘虏送往虎牢城,分给其他的参战家族以及附庸属国。秋末的时分,赵武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令士兵只管见麦子就收割,别问那是谁家麦田…… 反正,它们肯定是郑国的。 秋收结束,郑国国都新郑以北,粮食全面绝收,于是,郑国北部成了荒芜人烟的原始丛林——所有的麦种都被赵武收割,所有的农夫都被赵武卷走,这情形连悼公都看不下去了,他派人责问赵武:“寡人命令你砍伐道路两边的栗树,你怎么把道路两边的麦子也砍伐了?砍伐了郑国的麦子且不说,郑国的农夫哪去了?难道你也把他们当做栗树,收割到你的仓库里?” 悼公的责问虽然严厉,但他派来的人不对,他派来问责的是鲁国正卿季武子。 鲁国正卿对晋国正卿没有管辖权,相反,晋国正卿可以管理鲁国国君带领的军队。悼公派季武子来问责……鲁国人有个坏习惯,他们喜欢不加节选的、真实记录历史,按现在话说:真实记录,这种做法就是“妖魔化晋国”。 赵武肆无忌惮搜刮郑国农夫,一旦被鲁国原原本本的记述下这段历史,那绝对是对晋国进行了“妖魔化宣传”——在霸主的威严下,其他的小国分了好处后,都会默契的对霸主进行赞扬,并协助隐匿罪行……唯独鲁国人学不会沉默。 看到过来问责的是鲁国贤人季武子,赵武笑了:“寡君可真逗……季武子,我认为:对于背叛者无需怜悯。怜悯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有机会再次背叛吗——不,我们无需担心过度削弱郑国,因为事实证明:我们无论给郑国多少好处,都不会让他们放弃出卖惯性。 既然这样,我们应该尽力削弱它,削弱到他们的背叛对我们无关痛痒,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盟军。当然,这也有利于鲁国……” 赵武笑的很憨厚:“我听说鲁国最近与齐国交战,损失很大。如今,眼看着齐国也站在盟军的行列里,以至于鲁国无法向齐国讨伐损失,那么我建议:堤内损失堤外补。我们可以拿郑国的农夫补偿鲁国损失的人口…… 季武子,我可是向着鲁国人的,这次我在鲁国南方设立了五处粮食基地,派驻专门的人手监管郑国俘虏种粮——国君派你来的意思我明白,鲁国,我们坚定的盟友,国君这是不想亏待鲁国啊。 昔日,陈国跟了我们,我们有补偿,郑国、许国也是一样,所以,寡君岂会忘记了鲁国的功劳——卫敏,领季武子大人去我们的二号基地,那里的粮食与农夫都送给鲁国。” 季武子听了赵武的话面无表情,但他毫不犹豫地、郑重的拱了拱手,等他转身告辞时,赵武低声告诫:“这事儿,千万别让齐国人知道。” 其实,赵武多心了——在真实的历史上,鲁国人也没有忠实记述他砍伐栗树的这段历史…… 如今,背着齐国人得到好处的鲁国人、这个一向在诸侯眼中憨厚的鲁国,这次,他们同样选择了闷声发大财。 在无聊的静坐战中,时光缓缓的过渡到第二年春。随后,楚国首先完成了兵力总集结,但面对愤怒的晋国人,他们没胆量单独发起进攻,而派去秦国联络的使者走了一年,还没有返回楚国,故此楚国人只能继续等下去。 与此同时,晋国士兵在前线已经服役两年了——这是晋国首次跨越两个年度进行作战,原本按照服役规定,晋国的士兵应该解散了,但悼公援引了“反侵略法”,要求士兵超期服役……上次郑国卖身投靠楚国,引来了楚国人攻击晋国本土,所以,为了避免晋国本土再度遭到入侵,士兵们只能撑下去。 当年十月,又一次秋收结束,晋国人终于觉得力量积蓄的足够了,悼公召集晋国七位正卿,以及宋、卫、鲁、曹、莒、邾、滕、薛、杞、许、小邾等11国国君以及齐国的世子光,在郑国国门前举行誓师大会:“庚午日,总攻开始。” 悼公意气奋发的宣布总攻令。与悼公的神采飞扬相反,荀罂眉头紧皱,神情不冷不热,似乎古井无波。 神情寡寡的不止是荀罂,赵武与魏绛也同样神色不豫。尤其是赵武,他与悼公年龄差不了多少,此刻年轻冲动的悼公很为自己的话语激动,同样年轻的赵武,神色却有点捉摸不定。 赵武的副将魏绛也很冷静,他平静地评价一句“终于开始了”,而后再也不说话了。 誓师现场气氛诡异,两名年轻将领情绪稳定,年老的将领却似乎向年轻人一般,把持不住的激动——荀偃一个半大老头,士匄一位中年人,居然也像小伙子一样,浑身发抖。荀偃喃喃:“超级大战啊……” 士匄的说法更加耸人听闻:“这将是一场不朽之战,天下所有的国家都参与了,我也在其中,必将名垂青史。” 盟誓高台上,说话话的悼公频频用颜色示意荀罂,荀罂被逼不过,不紧不慢的上前下令:“我命令:中军由我率领,由士匄为辅佐,齐、宋、鲁三**队辅助,主攻郑都城东门; 上军由中军佐荀偃统领、上军佐韩起为副将,卫、曹、邾三**队为辅助,攻击郑国西门; 下军将栾黡统领下军,以及滕、薛两**队攻击北门…… 新军将赵武统领新军,新军佐魏绛为辅,与许、杞、小邾三**队一起,继续‘伐木’。” 悼公站了起来,举起一块玉玦,向诸国国君展示了一下,而后狠狠的摔在地上:“寡人决定了,不破新郑,绝不回军。” 玦,音同决,悼公摔玉玦是一种春秋礼节,表示自己的决心——血战到底的决心。 这种春秋礼节,如同英国在海战中升起圣乔治旗一样,其含义就是:死战,唯有胜利者有权离开战场。 出了大帐,晋军按照习惯开始战前祈祷,魏绛长长出了口气,问赵武:“所有的士兵,都在为终于结束持久的煎熬而高兴,论起来,你是所有人当中收获最大的,怎么我看你神色有点惶恐。” 赵武叹气:“我是在为攻城士兵惶恐啊——七重门,郑国国都有整整七重城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