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第2/3页)
齐策躬身:“喏!” 临淄城下,联军开始紧张的修筑营寨。晋军主力撤退后,大子光打算组织一次反击,晏婴立刻阻止说:“城下打着赵武子的军旗,赵武子还没有撤,公子可记得赵武子以前的战绩——他擅长突击,尤其擅长追着反击的部队夺取城门。” 大子光犹豫了,时光在他的犹豫当中慢慢度过。 数日后,联军撤到了鲁国,鲁襄公在蒲圃以“三命之服”盛情招待并感谢晋国的六卿,以“一命之服”款待晋军的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等官员。特意赠送给荀偃锦一束,加以玉璧,马一乘,最后送上已故的吴王寿梦的鼎一尊。 此时,荀偃昏迷的时间多,清醒的时间少,晋平公已经先期回国。范匄扶着荀偃的车马渡过黄河,等晋军的战船登上黄河北岸,范匄下令全军举哀——荀偃在渡河的船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倔强的荀偃临死还双目圆睁,而且牙关紧咬,无法在嘴中放入宝珠。范匄不知何故,擦拭完荀偃的尸身后,反复将手清洗数遍,而后手抚荀偃尸身发誓:“主死之后,我们岂敢不如同侍奉您一样对待荀吴!” 荀偃的尸身没有反应,范匄旁边的下军佐栾盈插嘴说:“主是不是因为没有彻底完成伐齐使命而不甘心呢?” 范匄打了个哆嗦,回身瞪着自己外孙栾盈。栾盈马上补充:“副帅,请你再问问元帅?” 于是,士匄再次抚尸,发誓说:“主死后,如他果我们不能继续讨伐齐国,有河为证!” 话音才落,荀偃的尸体慢慢阖眼、牙关放松,让范匄轻松的把玉含入荀偃口中。 士匄出来后感叹:“哎,我小看这个大丈夫了!” 稍停,范匄看看左右无人,又对自己的儿子范鞅说:“我也小看了栾盈的聪慧,我范氏有这样一个聪慧的敌人,真是可怕啊。” 范鞅阴沉的回答:“父亲觉得可怕,那就早点下手。” 范匄提醒:“儿啊,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范匄想着事情能做不能说,但他的举动却表明了他的内心——赵武在临淄城下收到荀偃去世的消息,先为荀偃的去世大哭一场,而后跟韩起悄悄说:“鄢陵之战的时候,你曾经对我说:‘我们的时代开始了’。你那话说的早了一点,现在依旧不是‘我们的时代’,不过我知道,一个新的时代确实开始了,我晋国从此要从‘政治家政治’过渡到‘政客政治’。” 韩起笑了一下:“这次围攻临淄城,我原本想追随你开创‘我们的时代’,但没想到你却这么说……‘政治家政治’与‘政客政治’,有什么区别吗?” 赵武叹息:“政治家的政治是国家的政治,政客的政治是私人的政治——政客们的本质特征在于:自身、家族的利益是他们的最高价值,自己手中的权力、资源,乃至整个国家机器,必要时都只能作为捍卫、扩张私利的工具而存在。 你看元帅荀偃临死时,范匄的劝说辞就知道,在范匄看来,最让人死不瞑目的自然是自家的私事,他想不到荀偃是为了国家。嘿嘿,我想,当时更让他惊讶和忧虑的,是自己外孙栾盈表现出来的才智——虽然他不会说出来。” 韩起沉默片刻,又问:“元帅去世,那么范匄将顺位接替元帅——你猜他会不会让你接替副帅的位置?” 赵武不吭气了,田苏阴阴的插嘴:“范匄他不敢——范匄带领大军回国,国内一半个军队依旧掌握在我们手里,还在继续战斗,而荀吴继任,也需要靠我们的支持,智盈也只能依靠我们才能站住脚。范匄不敢在这个时候触怒我们。” 齐策点头表示赞同,顺便建议:“主上,攻城器械已经造好,请让我们开始总攻吧。” 此时,南方楚国的军队见到郑国始终不开城出战,眼看春耕到来,令尹子庚只能无奈的撤军,走在半路上的郑**队与宋**队获得这消息,顿时松了口气,两国联军放慢了脚步,郑军统帅子矫也有闲心与宋国公卿私下里联络一下感情。 宋国的政体,国君以下设立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大宰。以上六个职务在国家最为显赫,国家并没有专设执政职位,而是根据情况由担当以上六个职务之一的人选担任执政,如华元以右师执政,而子罕以司城执政——这一点很具特色。 这时的宋国正进入“华元后时代”,与名臣华元的内政、外交大权独揽不同,这一时期的宋国,执政子罕主要负责国家内政,而另一个名臣向戌主要负责国际事务。 子矫私下里找宋国左师、宋军统帅向戌商议:“我们之前的郑国内乱,失败后。乱党尉止、子师仆被杀,侯晋出奔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出奔宋国。如今,郑国彻底附晋,与你们宋国处于同一阵营。而那次动乱,遇害的子驷、子耳、子国的儿子子西、伯有、子产对外逃的乱党念念不忘。 我听说侯晋如今在甲氏,帮助赵武主持甲氏的开荒事宜,这次赵武召集甲氏附庸攻击齐国,就有侯晋在里头,所以赵武才迟迟不让甲氏的军队与他汇合,他怕我们郑国与侯晋起哄,直到我们郑国的军队走了,他才去召集甲氏的队伍。 侯晋的事情也只能这样了,赵武子虽然收容了我郑国的叛贼,但我们对他无可奈何,只能期望他事后补偿我们了。而如今,子驷、子耳、子国的儿子满腹仇恨,宋国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小帮助,我听说宋国也讲究礼仪,宋国收容乱臣贼子,恐怕不是讲究礼仪的表现。如果有可能,请宋国能引渡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 宋国左师向戎毫不介意,随口说:“乱臣贼子,我们宋国也愤恨啊。当初这几个是晋国安排在我们国内的,那时郑国是我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