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后周_第二百九十三章 抵边城百姓的固定思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抵边城百姓的固定思维 (第1/2页)

    而后的时间,就是普通的边关三州的百姓也觉得气氛渐渐变得紧张,边关三州之地随处皆可以看到各个城池在整军备战。边关三州大多数百姓都是经历过异族打秋风的,自然知道这是怎么一会事,有些有经验的百姓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将自家的粮食藏好,待经历过这场浩劫,然后在将藏好的粮食挖出来,这也不失为应付异族打秋风的一个好办法。

    柴宗训这段时间更是忙的团团转,储备物资的检查,城防的加固,还有百姓的安抚……有的事情他可以让种放代劳,有的事情却是只能他自己亲力亲为。

    比起边关三州的其他百姓,抵边城的百姓却是要镇定的多。倒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素质要强过其他人,而是因为抵边城还没有被攻破的先例,如今又有边关三州顶在前面,他们觉得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有时候柴宗训也在感叹,很多时候无知未必就不是一种幸福,大部分抵边城百姓都还不知道,也许几天之后抵边城就会面对异族大军的压境,而抵边城也会经历一次生与死和血与火的考验。

    抵边城原来作为边关要塞,城高池深自然不在话下,而且各种防御设施也颇为齐全和到位。抵边城也想其他地方一样,做着应付异族打秋风的准备,甚至从时间来上早晚上来说,抵边城的准备要早于其他的地方。

    在抵边城的百姓看来,也许是因为晋王殿下的府邸就建在抵边城中,抵边城几乎可以说是柴宗训得老巢,岂能不的小心翼翼的守护?所以!柴宗训的小心翼翼虽然有多此一举之嫌,但我柴宗训堂堂一个王爷,其性命自然比普通人要精贵得多。

    当然这只是抵边城让百姓的普通想法,其实抵边城百姓还是觉得柴宗训这个王爷还是不错的,一来到边关三州就对那些无视百姓疾苦的官员下狠手,最让人觉得欢喜的还是柴宗训宣布的免税三年之事。老百姓最简单实在,虽然他们得利受惠,他们自然会念着谁都好。

    柴宗训的便宜老爹世宗皇帝柴荣,一手创立了抵边城,让大多数抵边城生计有了着落,尽管如今大周已经变成了大宋,像柴宗训初进城碰见的老者,他就怀念着大周和世宗皇帝的好。或者这不只是他,抵边城的老一辈人都是如此。

    至于柴宗训到达边关三州之后,以雷霆手段澄清吏治,宣布免税三年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柴宗训听取种放的建议,修水利全劝课农桑,实习以工代赈的办法,让大部分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若是把柴宗训换成以前的抵边城留守,如果做柴宗训眼下做的事情,竟然早就招来百姓非议,因为百姓觉得他做的都是一些无用功。抵边城的城防坚固,那些异族人又不傻,而抵边城在边关三州之后,有边关上三州引为屏障,即使异族打秋风真的对抵边城有意思,至少也得先将边关三州攻破了,才谈得上打抵边城的主意。

    有时候人的固定思维就是如此的可怕,抵边城自建城以来,就没有被攻破的先例,所以抵边城大部分的百姓都认为抵边城是安全的,几乎没有人会觉得异族打秋风南下会对抵边城下手,啃抵边城这块硬骨头。

    然而!几乎也没有人会换一种方式去想,如今的抵边城大军尽去,甚至没有一只真正的正规部队,大部分所谓的军队还是柴宗训临时征召起来的。虽然已经经过了将近两月的正规化训练,但大部分都是初上战场的雏儿,连血都没有见过。

    到了战场之上,实际能发挥出多少战力来,说句老实话,柴宗训本人心里也没有多少底。赵匡胤一纸圣旨就将边关三州的所有边军招进了京,偏偏还是那么冠冕堂皇,就是以发生的盐城之事为由。

    边军在赵光义指挥下,在盐城闯下这么大的乱子。所以赵匡胤绝对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边军的忠诚度有问题,将之召回京城重新整编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这也是赵匡胤换着法为赵光义保存实力,另外他也不希望柴宗训掌握这么一支战斗力不俗的军队,以防他在边关做大。

    赵光义因为盐城之事,被削去官身,打回了平民百姓。表面上看来赵匡胤这个大宋开国皇帝,的确是处事公道铁面无私,然而赵匡胤在重新整编边关三州边军的同时,已然再考虑明年开年南征南唐,将整编之后的边军换一个名字,重新交到赵光义手上,如何让赵光义戴罪立功不说,最好赵光义能立下足够的功勋,也好趁机封王。

    虽然别人对于赵匡胤重用自家兄弟会颇有微词,但这一切都说得过去,关键还是在于赵光义需要立下足够的功劳才行。对于明年的南征南唐之役,赵匡胤有着自己的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