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6 长生诀 (第1/2页)
“叮咚,恭喜宿主,成功穿越到了的位面,现在你是上沈牧。”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内外失政,以致人心尽失,群雄割据,烽烟四起,形成一发不可收拾之乱局。 沈牧在睁开眼的那一刻,便发现自己脱得赤条条的,河水缓缓从脚边流过,而身边还有一个俊秀少年也是如此,正在和他嬉水。现在沈牧是沈牧,那么想来此少年便是徐子陵了。 这时,忽然一声娇哼来自岸边,沈牧乍吃一惊,往声音来处望去。 只见一位头戴竹笠、白衣如雪的女子俏立岸旁,俏目透过面纱,冷冷打量他们,一点没因他们赤条条的样子而有所顾忌。 沈牧怪叫一声,蹲低身子,还下意识地伸手掩盖下身,暗道:“不会吧,上来就贞洁不保了……” 那美貌女子并没有因此而有半点羞涩,反而肆意的看着沈牧二人,这把沈牧看的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沈牧怪叫道:“这位姑娘,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你身为一介女子,如此肆无忌惮的看着我们,难道是想嫁给我们其中一人?” 白衣女嘴角逸出冰冷的笑意,轻轻道:“小鬼讨打。”说着伸出春葱般的玉手,漫不经意弹了两指。 “噗噗”两声,沈牧轻松躲了过去,而身子了却是一声惨哼,翻跌到溪水里,好一会儿再由水底钻出来,吃足苦头。 白衣女子见沈牧竟然轻松就躲过了过去,不由心下惊疑,淡淡道:“本姑娘问你们一句,就得老实回答一句,否则便要教你这两个小鬼再吃苦头。” 沈牧最懂见风使舵,赔笑道:“小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小姐请放胆垂询。” 白衣女见他扮得文诌诌的,偏又不伦不类,冷哼道:“问你这小鬼需甚么胆量。” 徐子陵大吃一惊道:“我这兄弟一向不懂说话,大小姐请随便问好了。” 白衣女木无表情,静如止水般道:“你们是否居住在附近?” 沈牧目光微转,笑着道:“姑娘在下确是住在这附近的岳家村,他摇头是因为他住在城内,今天我这兄弟是专诚到城外来找我玩耍,所以现在才会给大士你看到我们清白的处子之躯。” 徐子陵听得失声而笑,忙又掩着,怕触怒了这恶罗刹。 白衣女却一点不为所动,冷冷道:“若再贫嘴,我就把你的舌根勾了出来。” 此时的情景实在是怪异之至,一位冷若冰霜、神秘莫测的女子,冷然对着两个把赤条条隐藏在溪水里、既尴尬又狼狈的少年,若给旁人看到,定想破脑袋也猜不透他们间的关系。 白衣女子的目光落在岸旁石头上的一本书处,道:“那是甚么东西?” 沈牧朝着白衣女子的目光望去,不由心下一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竟然是。 心中虽然欢喜,但脸上却不漏丝毫心意,低头想了一下这长生诀的来历,然后毕恭毕敬道:“那是白老夫子命我们读的圣贤之书,姑娘要不要拿去一看?” 白衣女子显是不知此书关系重大,事实从表面看去,这书和一般书在外相上并没有多大分别。白衣女毫无表示的看了他们一会儿后,冷哼一声,也不见她有任何动作,已没进林木深处去了。 两人见女子远去,便上岸连忙穿上衣袍,穿好衣袍后,沈牧把石头上的长生诀拿起来,翻看了一下,眼角露出一丝欣喜,然后立刻塞入怀中。 “叮咚,恭喜宿主,得到长生诀,得到3000点积分。” 是广成子所著的一本书,相传上古时期,黄帝曾经向素女请教房中术与养生之道,素女便传下与。讲得是男女行房时的禁忌与技巧,而传授的却是夺天地之精华,固本培元之术。但时光流转,成了新婚男女学习的范本,却已失传。虽流传多年却鲜有人练成。因为它的功法非常特别,需要修炼者自废武功才能修练,否则便会走火入魔。 是直接修练先天真气,这与各家各派要先练后天真气。在由后天返先天,练成先天真气完全不同。同时因的练精化气,所以对修练者的生育能力是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使修练者不育。是道门绝顶驻颜养生奇功,修习后长驻容颜不老,长寿如龟。所以得名长生诀。 远古时代,广成子在某一时间来到中,悟通了天地宇宙的奥秘,重返地面后,把这知识经黄帝传与世人,并以甲骨文著写出,后再潜返,进入的超凡境界。可以说源于,是的简化版。 只是一批悬浮于空中的浮雕,静静存在于的一隅,静待世人将它心领神会,顿悟出至高无上的究极武学境界-。虽强却过于高深,若无大智慧难有成就。则简单的用七幅图来引导修练者,使用者可以直接吸收天地万物精华为自身的先天真气,快速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 沈牧知道长生诀要和徐子陵一起练,才能发挥到极致,于是,由这天起,两人除了打猎睡觉外,就各依图像打坐练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大自然里,彻底过着原始的生活。 有意无意间,他们终晋入了九玄功要求那万念俱灭的至境,而沈牧则达到了元婴期初级巅峰的境界,看来这长生诀的修炼能够让沈牧的修为得到更快的提升。 接着的八天,两人各练各的,沈牧给了徐子陵一颗辟谷丹,这样徐子陵也不用吃饭,便可以修炼。 这时已是秋天,天气清爽。沈牧和徐子陵连根往南走了几天后,遇上了一条小村,只有十多户人家,其中有灯火的,只有两、三家,可知此处人家在战乱频仍下,都是生活困苦,惟有俭省过活。 朝村庄走去,蓦地犬吠之声大作,顿时群犬相应,好几头巨犬还此进彼退,互相壮胆的朝他们移来。两人暗暗心惊提防,幸好有村人出来,喝散群犬,还热情招呼他们留宿了一宵。 翌晨他们留下宿钱,问清楚了附近最大镇县的方向,又上路去了。再走了十多天,来到浙水西端新安郡南的一个叫翠山的大镇,约有二千多户人家,位于鄱阳湖之东,人丁颇为兴旺,石桥瓦屋鳞次栉比,是繁盛的江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