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1章 妖言惑众 (第1/2页)
黄来福见李如松连着几个高级文官样子的人一起走来。大喝了一声:“全体下马。” 在一道道的传令声中。数千人整齐下马。令行禁止。又是让旁边观望的众将叹服。 等李如松等人走得更近。黄来福也是下了马。大步迎了上去。他走到李如松的身前。一撩斗篷。单膝下跪。双手抱拳。大声道:“末将山西镇副总兵官黄来福。见过提督李大人。请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李如松虎目扫视了黄来福身后的五寨堡军队一眼。微笑道:“黄将军不用多礼。起来吧。”示意黄来福起来。 接着李如松又为黄来福介绍身旁的宋应昌与郝杰二人。 听说是这样的两位大员。黄来福不敢掉以轻心。忙又施礼道:“末将黄来福。见过经略宋大人。见过巡抚郝大人。” 宋应昌与郝杰二人早在仔细打量黄来福了。见他英气勃勃。年不过二十多岁。二人心下暗暗诧异他的年轻。宋应昌道:“黄将军一路前来辛苦了。请起吧。” 黄来福大声道:“谢大人。” 宋应昌见黄来福礼仪周全。不似李如松那些飞扬跋扈。不由暗暗点头。同时又心下奇怪。看黄来福这么的一个典型武将的人。为什么屯田如此厉害? 不说宋应昌与郝杰二人打量黄来福。黄来福也是在暗暗打量二人。早在来辽东之前。他己经查阅过笔记本电脑中相关的朝鲜之战资料。相关的战役及人物等。都有作过查阅。 宋应昌与郝杰二人自然也在查阅中。 眼前的这位经略备倭大臣宋应昌貌不惊人。看上去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年文官。还有点沉默寡言。不过黄来福知道他深通韬略。熟知兵法。是个处事稳重的人。当朝兵部尚书石星几次请战。想亲自领兵去朝鲜。不过都被万历帝拒绝了。而派遣宋应昌领军入朝作战。可见宋应昌在万历帝心中的地位。 至于宋应昌旁边的郝杰。也不是个普通的人物。郝杰原为都察院监察御史。万历十七年时。他以右佥都御史地身份巡抚辽东。万历十九年春时。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李宁。在一次领军出击时大败。数千将兵死伤大半。李成梁不但不追究李宁临阵脱逃之罪。反而上书请功。郝杰立即写奏章。向皇帝直言真相。 事情败露后。李成梁不得不引咎辞职。郝杰则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协理京营戎政。升任右都御史。在援朝之战时。郝杰还非常注意收集日本的情况。于万历二十一年时。编写出《日本考》一书。全书共分五卷。内有日本国图。倭国事略。历史沿革。字书歌谣。文辞歌赋等内容。不但为当时大明朝堂决策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成为后世研究中日交流史的权威之作。中华书局多次重版发行。也是个极厉害的人物。 见过宋应昌与郝杰后。李如松又为黄来福介绍自己身旁的五弟李如梅。李成梁一共有九个儿子。当时人称李家九虎将。长子李如松。次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桢。现任指挥使。后镇辽东。四子李如樟黄来福也见过。五子李如梅。就是眼前这位。其余诸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人。后来最少都是官至参将。 此时黄来福看向李如梅。见他头戴八瓣帽儿铁盔。身披虎头连锁铁甲。这样大寒地天气。甲上己经结了一层薄冰。身材粗壮。年在三十多岁。口中不时呼出白气。看起去就是一个典型的边关虎将。 听大哥这样说。李如梅抱拳大声道:“防海御倭副总兵官李如梅。见过黄将军。” 在此次的东征朝鲜国中。李如松为提督。李如柏、李如梅、黄来福三人同为御倭副总兵官。因此李如梅以平级见黄来福。并不时打量他。 黄来福心想原来这人就是李如梅。也是抱拳施礼道:“原来尊驾就是如梅将军。来福早己久闻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被黄来福这样一说。李如梅也感得意。裂开大嘴笑了。 最后是李如柏走上前来。笑道:“黄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二人早在宁夏城便相熟。当下二人见过礼。举止间颇感亲热。 众人寒暄完毕。宋应昌吩咐李如松好生安置黄来福。又慰问了黄来福几句。然后他与郝杰进城去了。 李如松吩咐李如柏及一个后勤兵官。为黄来福安排营地。 辽阳城内是免谈了。就是在辽阳城的四周。也是扎满了大军的营地。要想找个地方扎营。也不是那么容易地事。因为大军扎营。人马都需要饮水。所以需要靠近水源驻扎。最后李如柏的家丁们。在辽阳城北的太子河边找到了一处安营扎寨地地方。总算可以将黄来福这群兵马安置下来。 在城外众军马各色眼神中。黄来福领军去了。 辽阳城北。太子河边。 十二月地东北寒风刺骨。就算地上没有雪。但士兵们靴子里出的脚汗在夜间也能结成冰。太子河上。早己结满了厚厚的冰。此时在河边。己是一片地人叫马嘶。热闹无比。 头脸包个严实。只露一双眼睛。戴着皮手套。身上穿着厚厚呢绒军大衣地五寨堡辎兵及辅兵们。他们早己破开河边的厚冰。一边口中吐着浓厚地白气。一边喊着口号。往来河边。一桶桶地担着飘浮着大块冰块的水。用于人马的饮用及准备饭食之用。 虽经过大明数百年的开发。不过辽东之地还是地广人稀。就是这镇城不远的太子河边。都颇有一些北大荒的气象。河边满是蓬勃丛生的野草。那厚厚的树叶和草秆。不知道有几百年历史。河边破开的冰口上。不时跳出一尾尾肥大地鱼。引起五寨堡士兵们的一阵阵欢呼。争先恐后地去抢鱼。 东北平原。确是土地肥沃。那黑油油的土地。比山西的黄土地肥沃多了。就算眼下是小冰河时期。常年不降雨。使辽东农业。同样受到沉重的打击。但自然条件。还是比五寨堡等地优越得多。 离河边不远的一块平原上。掌管后勤地何如镇。正大声地喝令着。指挥着各军士们安营扎寨。野外扎营。五寨堡军队早己训练熟练。加上不久前有平宁夏时千里扎营的经验。因此五寨堡军队扎营的速度非常快。只用不了多长时间。几千人的营地。便驻扎完毕。营地规范完善。攻守兼备。 而由于辽东之地酷寒。所以比起在宁夏镇。营地扎得更为厚实。炭火、热水等。准备得更为充分。军中的军医们。也是不断巡视各处。防止士兵们被冻伤。 黄来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