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平壤攻防布置 (第2/2页)
统领中军的蓟镇都督佥事杨元,统领右军的辽东副将张世爵,二人忙上前道:“末将在!” “你二人各率军一万,攻打城西七星门!” 二人大声道:“末将领命!” “中军指挥李如柏,参将李芳何在?” 二人也是上前道:“末将在!” “你二人共领军一万,攻打城北普通门!” “末将领命!” “以上三万人马,为此战我军攻战主力,此外……” 李如松又道:“祖承训,李镒何在!” 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朝鲜国备边使李镒忙出列道:“末将在!” 李如松道:“李镒。你领朝军三千。祖承训。你领兵一千,换上朝鲜军服,藏甲于内,一起攻打南芦门。待攻城之时,祖承训你随李溢部掩杀城下,突然显露我军旗帜,定可杀倭人一个措手不及!” 二人同样领了军令。 最后是神机营参将骆尚志,率南军精锐两千,攻打南城含毯门。 此外是黄来福率部陪在李如松旁,作为各军的预备队。到时李如松还将亲自督战。务求必克! 至于众将疑惑,为什么此次明军主力只是攻打平壤城的南、西、北三个方向,而不攻打东面呢? 李如松解释道:“兵法有云:归师勿遏,围城必阙!我军主攻平壤城西北南三面。而弛围东面,使其无固守之志。可于城东二门沿江处多设火炮,待倭人败退后渡江时,以炮火击之!” 众将叹服,而这个决定,也是李如松吸取了宁夏之战地教训,事后证明了他这个做法地明智。
李如松指挥若定。气定神闲,一道道军令如流水般分派下去,各将都是大声领命。此时朝鲜国大臣柳成龙也是侍立在旁,听李如松这样布置,他又喜又忧。喜的是李如松指挥周全,光复城池有望,忧地是…… 他对李如松道:“李提督,小臣有一言,不知敢讲不敢讲!” 李如松淡淡道:“你说。” 柳成龙施礼道:“天兵霹雳雷霆,倭人定是望风丧胆,只可怜我平壤城内尚多朝鲜臣民,只恐兵火到处,玉石俱焚,小国百姓死伤者众。还望李提督怜惜。” 李如松不耐烦地道:“你事好解决。柳成龙,你可自制一面大旗。用谚文上书:朝鲜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即可。” 当时朝鲜国士大夫、贵族等人皆以说汉语,写汉字为荣。不过普通的朝鲜国百姓,还是说朝语,并书写世宗创立的谚文,为当时普通朝鲜百姓的文字。 柳成龙大喜,道:“多谢提督大人,小臣代平壤城民众谢过大人了。” 最后李如松厉声道:“攻城之时,各将务必全力以赴,有畏缩不前者,定斩不饶!” 各将都是抱拳轰然响应,帐内一片衣甲之声。众人明白李如松的手段,并不是随便说说而以,如不认真攻城,李如松真会将他们当场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在李如松布置的时候,在平壤城内,却是一片的死气沉沉,恐慌的气氛蔓延。 平壤城行辕内,小西行长上穿着包铁铠甲,上头戴着前立桃形盔,铠甲外面着红色地阵羽织,只是默默地看着眼前的地图。 在他的下首,远藤又次郎和大村纯忠二将同样一左一右跪坐一旁。二人头顶牛角盔甲,一副标准的本战国时代武将打扮。此外还有一些部将武士们环立在旁。 为第一军团地副将,远藤又次郎年近五十,头发花白,神鸷。他是军中有名的使用铁炮高手,在本内战时期,远藤又次郎奉命去袭杀家亲,只用了一颗铅丸便瓦解了一万五千人的攻势。 而大村纯忠,这人也是本战国时代的另类。与小西行长一样,他也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喜好西洋兰学,成为了本有史以来第一个天主教大名,还力促长崎开港,派遣天正少年遣欧使团等,也是一时之奇。 不过他的相貌让人大跌眼镜,又矮又小,怕高只有一米五。厚重的甲胄穿在他地上,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行辕内一片压抑,小西行长默默想着,由于朝鲜国水军的阻截,国内的给养迟迟不到,城内的粮食不多了,很多士卒生病,士兵们地厌战绪大,加上唐人大军压境,士卒们就更是恐慌。不过自己为关白大人的亲信,自己第一军团也是入朝大军中精锐的精锐,虽是种种况不利,但自己不能放弃。想到这里,小西行长眼中透出了精光。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