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2章 还乡 (第1/2页)
了黄来福的话,刘兵备脸上不由露出得色,宁武道展,兵部与吏部的考察年年优等,不出意外,等杨巡抚高升或是荣退后,他就是下任的山西镇巡抚了。 他强忍得意,站起逊谢道:“这全靠总督大人当年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卑职不敢居功。” 黄来福笑道:“唉,这是刘兵备你的功劳,山西镇上下都是明了,你不必谦逊。等以后宁武道发展得更好,或许将来整个山西镇都要推行你道成功的经验。” 如果说当年的黄来福只能怂恿杨巡抚与刘兵备在宁武道规划诸事外,现在的他,己经有了规划整个山西镇的权力与能力了。 刘兵备更是高兴,眉欢眼笑地道:“全靠大人栽培!” 他心下喜悦,如宁武道的经验推行到全山西镇的话,将来山西镇发展起来后,这其中自然有他的一份劳。况且他经营宁武道这些年来,私下也获得了不计其数的好处,公私两利,自然让他喜逐颜开。 众人又说了一会儿话,黄福让他们散去,自己回到后堂休息。 晚上时分,黄福又参加杨巡抚为他举办的晚宴,一直喝得醉醺醺的回去。 …… 黄来福在宁武关停了数,处理些自己离去后积存的政务。不过现在黄来福己经轻松了许多,当时在京师时,黄来福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粮饷的消息一传开后有许多文人们前来投奔。 这些文人中。己经不单以前那种不得志地小文人了。甚至一些有名望地文人己经开始投靠做幕僚。虽说黄来福仍是武人份。但现在在许多人眼中己经开始是个值得投靠下注地对象。 在京师时。经万历皇帝同意。黄来福己决定将总督府设在五寨堡。因此。将原总兵府邸框架搬迁到五寨堡。己成必然。 万历二十七年七月初二来福带着大军及一干幕僚们。起往五寨堡而去。 此次随行往五寨堡人数庞大。因为除了原先从来福营及五寨营带出地数千东征将士外有原来驻守在宁武关地来福营两千家丁们也要一同回往。 虽说当时大明对各地方军队地调动控制非常严格。就是哪里要调动几百人马。都需要经由兵部甚至是皇帝地同意。 不过早在京师时。黄来福就与万历皇帝提过此事。即然总督府己经决定设在五寨堡原先地来福营家丁们。自然要随在黄来福边了。这也是当时地惯例。 眼下宁武镇城的防务有刘全利参将领的宁武营标兵两千人,他们原先是护卫宁武各地的煤矿安全,不过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宁武各地煤矿早己是走上了规道己经不需要专门派军士镇守了。他们己经可以回到镇城内继续防务了。 除了刘全利外,此外镇城防务还有巡抚杨方略统领的一营标兵。至于镇城内外余者的卫所营兵们己经成了自给自足的屯田兵及矿丁们了。 不过就算只有这两营兵马,宁武镇城的安全己是完全没有问题毕竟宁武关深在山西镇腹里,外有老营堡寨堡等挡在外面,对任何想从草原地带攻入山西镇的兵马来说,这两堡都是铜墙铁壁。 这天黄来福要走的时候,马久英公公与杨巡抚等人前来送行,马久英公公当然是真心的,杨巡抚与刘兵备却是松了口气,这黄来福总算要走了,真是太好了。 这些时,二人总有一种尴尬与压力,时时缠绕在自己上,这种被武人压制的感觉实在太不好了。虽然黄来福以后在五寨堡,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但这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子过去,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得知道黄来福大人与来福营的将士们要撤走后,许多得知消息的宁武百姓们纷纷前来送行,最后街两旁与城门口送行的人是人山人海的。 黄来福在宁武关几年,护卫着当地的安全,从此再没有草原上的胡人入寇的危险。而且还让当地的军户百姓们过上了好子,这种好子,是以前所想象不到的。 而且他麾下所驻扎在镇城内的来福营将士们,威武雄壮,却从来不扰城内外的百姓,种种原由,让众人深深拥戴。 现在黄来福等人要走了,自然是让大家分外舍不得。很多人都叹息,这宁武关的地气,毕竟还是比不上五寨堡啊,黄来福大人终究还是要回去的。 在鞭炮的炸响与众人的欢送中,黄来福领着大军从城门口鱼贯而出,出了宁武城后,透过层层叠叠的旌旗,他回头望了一眼,远远的华盖山上护城墩仍是巍峨耸峙。 他内心也是感慨,在这“凤凰城”待了几年,对该地还是很多感的 要离开了,自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