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4、金线富矿 (第1/2页)
江南公司总部渐行渐远,车窗外的近景接连不断的向后飞逝,赴缅车队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征程。身处车队的尾端,韩锋的心情多多少少有些复杂。数百年前,在岭安边境,在滇缅边境,在崇山峻岭中的无数条羊肠小道上,这个民族的先辈们用脚步、用马匹、用骡车开启了艰苦卓绝的马帮时代。族火生生不息,在先辈们的引领下,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怀着各自的淘金梦想奔走四方;血脉代代相承,如今这条长如龙的赴缅车队,便是民族开拓精神的继承者。 随着时间和行程的深入,最初的感想与遐想荡然无存,赴缅车队进入了枯燥的赶路模式。车队经海州市转入南(中)海(州)高速;在南中市驶上岭(西)昆(明)高速;途径曲陆、鸡石等等,知名或是不知名的高速公路;经过数次或长或短的休整,次日正午,赴缅车队顺利的抵达了德宏州陇川县的章凤镇,一千八百多公里的高速行程宣告结束。 陇川,傣族人称它为“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章凤镇是陇川县的县城,在方圆百公里范围内,这里是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边贸口岸。跟宁海一样,章凤的出口贸易以服装、家电等轻工业产品为主;进口贸易以木材、矿石等原材料产品为主。吃过午饭,趁着午休的时间,韩锋驱车到了一家酒类批发市场,停车步入一家批发部,三下两下谈妥交易,他买走了这里所有的啤酒。掠夺号现在的载重量是120吨,这家批发部库存的1000多箱啤酒加起来也不过十几吨的量,足够韩锋折腾的了。 午休结束,继续赶路。赴缅车队从国道转入省道、从省道转入县道、从县道转入乡村土路,下午三点多,韩锋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名叫“枯里村”的穷乡僻壤。沿着村道继续往西,途径一处无人看守的界碑时,人群突然爆出了热烈的喧哗声,有的人甚至唱起了红歌。 蓦然回首,故乡已在后头,出国了! 地貌不会因为国界线的改变而改变,古老的村道仍在继续向前蜿蜒,两个小时后,华源贸易的依维柯停了下来,抵达目的地了。 韩锋打开车门来到驾驶室外的平台,一片开阔的三岔河谷横陈眼前。在掠夺号的尾端,上游两条小岔河的河道窈窕深邃,四岸山石陡峭壁立对错,崖泉飞瀑层层叠叠奔腾下泻,直入下方的深潭。在掠夺号的前端,深潭的下游,清澈见底的河水幽幽流淌,金色的河滩与熔金的夕阳交相辉映,沿河两岸林荫染黛,簇簇大青树如伞盖傲视苍苍。更远的前方,河水漫林,林蓬河水,苍翠山野烟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 美景好看,不如钱来得实在,韩锋回身跑进了驾驶室。cao作笔记本电脑进入矿石搜索界面,韩锋看到了一幅没有景色的三维河水径流图。主河的流水宽度三至四米左右,水深一到两米不等,河畔沙滩宽800到1000米。从砂金的分布上来看,这座砂金矿是标准的金线矿,即:砂金的分布存在一个富集带。如果单以金线估算平均品位的话,这座砂金矿肯定是富矿,每立方湿沙的含金量是2克。这种大海捞针似的“富矿”,韩锋就没法指望掠夺号了,开采时间后面单位名称都已经是年了,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嚓嚓嚓......”一阵电子杂音响过,对讲机里传出了叶青的声音,她说道:“韩锋,韩锋,你在不在?” 韩锋按下对讲键说道:“我在。” 对讲机那头的叶青说道:“本地的军阀快到了,你应该见见的。” 缅国的军阀再凶残,也不可能吃人的吧,见就见吧。韩锋随即答道:“我马上来。” 打开车门下车,韩锋快步走向了最前端的依维柯。来到车队中间的时候,杨昌旭正在指挥工作人员搬运各种设备。这位项目经理是那种很得人心的领导,下面的工作人员都尊称他为杨哥。看着众人热火朝天的干劲儿,韩锋心中暗道:嗯,这家伙办事像样。 韩锋走近依维柯的时候,几辆老式吉普车从前方鱼贯驶来,那大概就是缅国军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