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拜见主公 (第2/2页)
追至门口的荀攸,看到几人走得如此洒脱,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失落。 。。。。。。 当夜,荀府后院 荀彧、荀攸相对而坐。气氛凝重,熊熊燃烧的炭火亦是难以驱走满室的寒意。 荀攸黯然道:“文若(私下称呼,有外人叫叔父),你真的下定决心去幽州。” 荀彧朗声道:“正是,主公杀伐果断,礼贤下士,且真心为我大汉朝廷和子民,乃我多年追寻之明主。公达,何不与我同往?” 荀攸谓然一叹,道:“刘渔阳真心为汉人是不错,对朝廷,倒未必真心?加上出身寒门,必为士族门阀所忌,且一身杀气过重,为人狂傲。又不知进退,诗会得罪无数士族子弟,难道,他能对抗天下士族门阀嘛?即便数首诗词传遍天下,但诗词毕竟是小道,要想真正获得士族的认可,何其难也?何况幽州乃不毛之地,四周强敌环伺,要想成就大业,何其难也?” 荀彧悭然起身,惊怒道:“公达既不愿随我去幽州,亦不用如此诋毁我家主公。” 荀攸忙劝道:“文若切勿动怒,你今年不过二十三,历练尚少,论兵法谋略我不如你,若说人情世故,你不如我。攸痴长几岁,一番好意,文若切勿见怪。” 荀彧作色道:“公达如是说,主公岂非一无是处。岂非说彧有眼无珠?” 荀攸低声道:“非也,说起来,刘白羽此人并非一无是处,其胸怀大志,勇武过人,礼贤下士,行事不拘小节。他本就有戏志才相助,如今加上你文若,更是如虎添翼。对于刘白羽的基业,为兄实不担心,唯忧者,只你之安危。” 荀彧皱眉道:“公达这是何意?” “你我曾誓言忠于汉室,日后,一旦汉室崩塌,刘白羽羽翼渐丰,其欲篡汉,文若该如何自处?”荀攸深吸一口气,叹道。 荀彧背负双手,在堂中踱了数步,停下脚步,凛然道:“彧将尽全力劝导。” 荀攸脸色一变再变,终是长叹一声,“如此,文若命必不久矣。即便刘白羽应承,可他麾下文臣武将亦不会答应。宙时,文若四面树敌,后果可想而知。如此,文若还愿北上否?”
“去,为何不去?”荀彧斩钉截铁般言道。 “文若,此话怎讲?” “君子一诺千金,彧非反复小人,既已应承,自当践行。何况,果如公达所言,我亦尽力打消主公此念。若主公身旁无人苦劝,即便无此心,一旦臣下念叨日久,主公亦不得不郑重考虑。”荀彧答道。 荀攸脸色阴晴不定,望着荀彧久久不语,良久始道:“其实,攸未曾反对过文若追随你家主公。稍稍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天下行将大乱,群雄将一一登场,逐鹿中原。以刘白羽目前行事来看,虽有些许瑕疵,倒不失为一方雄主。” 荀彧长舒一口气,神色缓和下来,低声道:“公达既知,何不与我一同追随主公?” “不!”荀攸断然拒绝,复道:“刘白羽出身寒门,其势未成,多有磨难。我等身为荀家子弟,当尽力保全家族。如今,文若既已选择追随刘白羽,攸只觉一颗篮子里不可同时放两颗蛋。自不敢苟同,决意另选明主。” “那异日我等二人对决沙场之时,当如何自处?”荀彧神色复杂,问道。 荀攸微笑道:“你我二人何不将各自心思写于掌下,而后观之。” 荀彧抚掌一笑,“好。” 荀攸执笔在手于左手掌心写下四个字,尔后又将笔交于荀彧,荀彧亦于左手掌心写下四字,旋即两人同时伸出左手。 荀攸掌心写有毫不留情四个字,荀彧掌心写着绝不留情四个字。 荀彧霍然伸手,荀攸亦伸手,双掌重重相击,发出一丝脆响。 荀攸道:“为人臣者,自当忠诚,你我二人,当谨记今日之誓。 荀彧目光一凝,沉声道:“自当谨记。” 数日后,洛阳迎春门 战马嘶鸣,数百骑士卒呼啸而前,汹涌而至,勒马驻足门下。 正是刘智一行,在京师待了几日,灵帝却终日忙于享乐,竟不愿接见与他,居然让小黄门传话,让他自行上任。 早已对大汉朝彻底死心的刘智,见怪不怪。 何进等人俱皆因凉州战事而忙碌不已,忙着调兵遣将、屯集军粮。。。而无暇分身他顾。刘智又心忧渔阳局势,便匆匆结束了此次京师之行,准备取道常山,北上渔阳。 “元直,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珍重。”刘智抱拳而道。 “主~~公。珍重,此次回颖川,必当在庞德公处用心学习兵法韬略,以报主公知遇之恩。”徐庶长身跪倒在地,嘴里呜咽而语。 徐庶今年年方十七,由于四处周游,一直断断续续的学习。刘智亦不愿涸泽而渔,便修书一封,让徐庶前往庞德公处学习二年后,再行出山相助。 徐庶本不愿前往,经刘智苦口婆心劝解,方才明了刘智的一番苦心,欣然而应。 “刘大人,珍重。”李儒躬身拜到。 “公达,文优。告辞。”刘智拱了拱手,翻身上马,一骑绝尘,当先冲了出去。 “公达。保重”荀彧跟着拱了拱手,紧随刘智其后。 “轰隆隆。” 数百铁蹄搅起漫天碎雪,如滚滚铁流霎时疾奔而出。 “叔父,珍重。当有些事无法避免时,应随大流。”朝着荀彧远去的方向,荀攸高声喊道,心里却复杂莫名。 残阳挣破乌云,将一缕寒凉的阳光洒落在城门前,荀攸孤寂的影子在地上被拉得老长老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