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元日 (第1/2页)
在唐朝,人们将新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日”。 晨光未起,李行之便帮着小狗蛋准备好了新衣。在后世,也有过新年穿新衣的说法,不过,很多时候在城市里面,已经没有了那么多讲究。 在唐朝,这‘新衣’就讲究的多了。 李行之也是入乡随俗——从里面开始,先是贴身的丝绸内衣,外面是白色狐皮的上下衣,有毛的一边朝外面。 这还没完,如果就这样穿出去的话,是不合礼制的,毛绒绒的一团,没看清的还以为是什么野人哩!所以,外面还要加上一件颜色艳丽的绸布外衣,在唐朝叫做“裼”。这样穿出来,冶然就是一个富家小郎君! 那边崔家的小丫头也已经穿上了漂亮的衣裳,脸上红扑扑的,颇为可爱。一个唇红齿白的小正太、一个雪玉可爱的小丫头,两人站在一起,便是名符其实的金童玉女了!看得崔家娘子都心里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小狗蛋穿的暖暖的,和崔家小娘子乐呼呼的走了出来,这时,天已经放明,就剩两个小孩子刚醒来了。小狗蛋走到庙门口,庙前边的火堆早已经熄灭了,连仅剩的烟灰都被风卷了去,庙门两边被李行之贴了副春联—— 上联:五福除三祸 下联:万古殓百殃 李行之全联用正楷写就,虽然写的并不是多么的好看,但是在颜真卿都还没有出生的年代,便是有一家之风范了! 对于书法之道体会不深的的,就觉得这字实在不如何,回转之间感觉颇为生涩,但是在崔知问这样喜好书法,且有所造诣的人眼里,便能看出一家之气象、风骨!不由的大叫一声“好!” 小狗蛋和小丫头看着春联,颇为好奇。这时候可没有什么门神,人家秦琼都还活的好好的呢。庙门两边还挂着两片红色的桃符,一块上面写着“神荼”,一块写着“郁垒”,据说有镇邪之用。除了对联,其他东西都是李行之刻意询问了王秀才之后办的。 元日早晨一应应景的事物都弄完之后,再相互拜拜,便入得庙门,升起大火,又要开吃了。 元日特定的饮品主要有“屠苏酒”“椒柏酒”。“屠苏”是由细辛、干姜等多种药材制成的药剂,人们把这种药剂浸在水井中,到了这一天,便打水上来喝;也有用这药剂浸泡药酒来喝的。 至于“椒柏酒”,听其名便知道是花椒和柏树叶浸泡出来的酒。据说,喝了这两种酒,可以驱毒辟邪、益寿延年。当然,这些东西张家人是没有备的,李行之也没有,不过,系统商店里面有啊! 酒上来,先有小狗蛋和崔家小丫头喝了酒,然后李行之才端起酒杯,闻着那股辛辣古怪的味道,皱着眉头,一口喝了下去。 喝这酒有个规矩,要小孩子先喝,所谓“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这句话是说:小孩子长了一岁,要喝酒庆祝;年长的人又老了一岁,因此饮酒。 接着,又有崔家的奴仆将李行之早已经准备好的“五辛盘”端了上来。 什么是“五辛盘”?只见那细腻乳白的大瓷盘中,摆放着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白白绿绿的映在盘子里面,实在好看,不过,那冲鼻的辛辣之气却又让人望而却步! 芸薹和胡荽这两种东西,在王秀才提到的时候,李行之还疑惑了老久,到后来才明白,原来芸薹和胡荽就是油菜和香菜。李行之虽然不习惯这么叫,不过人家大唐人就这么叫着,也就入乡随俗啦。 唐人食“五辛盘”是为了散发五脏郁气,防时疫不闹病,李行之也只能忍着辛辣之味,乖乖的吃了,旁边的两个小孩更是小眉头皱的紧紧的,不过倒是乖乖的吃了不少。 吃完“五辛盘”,下面是“胶牙饧”。 ‘饧’即糖块,胶牙饧顾名思义,就是有点粘牙齿的糖块,这是是用大麦、小麦或是糯米做的甜品,甜度较低,其中成分主要是麦芽糖。 不过,对于蔗糖制糖法才传入的唐朝来说,这种东西已经是比较贵重的了,看小姑娘那尽量保持着淑女风范的模样就知道,平日里吃的也肯定不多,只是小狗蛋倒还克制些,倒是学足了李行之平日里的风度。 待吃过“胶牙饧”,众人的胃口已经被吊起来了,肚子也饿得“咕咕”作响,这时,刚下过的饺子,也就是唐朝的“汤中牢丸”,已经入盘了。即便昨日吃了个饱,大家还是立刻被这装在乳白色的细腻的大瓷盘中的月牙形可爱的水饺,诱得直流口水,连李行之也不例外,旁边是什么蒜末、醋汁、辣油早已经齐备,大家伙儿热火朝天的开吃了。 吃过饺子,已近巳时,这时雪已经融化了不少,勉强可以跑车了,崔家众人开始整理行囊,与李行之道别,往长沙城里行去。 坐在马车上,崔知问看着小女儿手里不断摩挲的东西,有些好奇,“茹儿,将东西给耶耶看看。”他自己的女儿自己心里清楚,年纪虽小,但见过不少好东西的小家伙,眼见可不低。 小女孩有些不舍的将手中的小玉蝉递给了张知问,一副可怜巴巴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