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宋_第351章 一脸正义去坑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一脸正义去坑爹 (第2/3页)

 望着场内jio易的繁忙,时穿心里不住的感慨:如果界首巷继续辉煌下去,如果大宋能继续下去,“世界jio易中心”的模板会是伦敦式样,还是界首巷式样?界首巷毁于战火,我的锦绣巷会是什么结局?……啊,不管怎样,我定要保证锦绣巷源远流长。

    锦绣巷的jio易风格其实是一种东西合璧的风格,每层楼上分布的桌子不像是jio易席位的办公桌,更像是茶馆里的小饭桌,坐在桌子上的也不是职业捐客,多数是一些手握实际货物的零散商人,而jio易的价格也不是双方si底下商议的结果——这似乎有点西方化,然而,商业是追求公平jio易的,在大宋浓郁的商业气氛下,时穿推出的这种“展示xg公开jio易方式”并没有受到多少抵制,很多人觉得这种jio易方式更能防止自己吃亏受骗。

    时穿边的那位商人是海州第二大茶商,他左右看了看,见到商人们对这个价格久久没反应,便冲时穿微微一笑说:“一百匹蜀锦,我今天捧个场,就把这些货吃下了。”

    董璇伸手想抓一下,但马上他又颓然的放下手,眼看着这商人叫过一个红马甲,低声吩咐了几句,红马甲一溜小跑的向jio易池奔去,这时,冲向jio易池的另一位红马甲抢了先,他低声冲jio易员说了几句,jio易员立刻拿起一只红fen笔,在黑板上打了个大大的钩,写下两个字:“成jio”。

    那茶商耸了耸肩,摊开手,遗憾地说:“下手晚了,其实这价格tg便宜的。”

    董璇喃喃:“怎么就成jio了呢,如此低的价格。”

    这会功夫,三层jio易大厅中涌出很多人手,凭栏张望jio易池的动静,董璇见到人多,忐忑不安的说:“或许价格会回升一下吧。”

    董璇错了,其实这一场由蜀锦引发的灾难,导演者就是施衙内与时穿——以及他本人。

    对时穿来说,左手抛货,右手吃进,付出的损失就是jio易费而已,偶尔有几笔货被别人抢了去,这也没什么,如今多数宋人并不明白现代意义上的炒买倒卖的技巧——当然,给他们机会,他们早晚能研究出来的,可是今天不行,今天,整场jio易在时穿并不高明的炒卖技巧下,在施家全力配合下,蜀锦的价格无可奈何的跌入了谷底。

    整整一天,蜀锦的价格都在单边下滑,等夜幕降临,jio易所收摊,带有大宋特sè的另一场戏上演了——几个仆人上前将jio易池内的桌椅搬开,顿时jio易池变成了舞台,上台来的人带着乐器,吹拉弹唱着,丝竹声声中,竭力营造着一种歌舞升平的气氛……可惜,在场的人谁都没有歌舞升平的感觉。

    施衙内擦擦额头上的汗,咧开大嘴说:“好啊好啊,今天来这一场,简直比打了一天的架还累,我浑上下都出了几汗,再这样下去,都不知要瘦成什么样子。”

    董璇竭力维持着表面镇定,他轻轻点着头相应说:“确实有点惊心动魄。”

    时穿旁边那位海州第二大茶商擦着汗,低声回答:“哎呀,这地方我来不得也,整整一天,我的心咚咚跳个不停,简直是要人命啊。”

    “没错呀,jio易所里真够àn的——不能这样àn下去了,咱们的给jio易所整个规则”,时穿懊恼的说。

    大多数商人误会了时穿的话,他们以为是这种单边下滑的趋势让时穿觉得受不了,所以要定规则救市——这正是他们乐意见到的,谁甘心自家财产不断缩水呢?

    “正是正是——”那位海州第二茶商赶紧表态:“择不如撞,今黄家也在场,加上我家,可以占海州茶市一半的份额,瞧,刘家马家也在这里,我们四大茶商的代表海州茶市,时大郎再加上两位施衙内,大约可代表……海州……二成的商铺。”

    海州第二茶商数说时穿与施衙内时,舌头微微地打了个结,他本想说“二位代表海州si盐业的全部”……但这事能说出去吗?所以他赶紧转移火头,说零售业。然而他真正想说什么,在场的人都知道,大家都抿着嘴偷乐。

    时穿伸手画了个圈子,将三楼上所有的豪商圈了进去,笑着调侃:“还用盘点吗?三楼这些人拿出去,不说包圆海州商业,至少我们动动嘴,海州也得来场大地震——没说的,各位跟我回包厢,咱们讨论一下怎么制定jio易规则。”

    “没问题”,在场的商人群相呼应,许多商人带着哭腔回答:“赶紧啊,这才两天,价格都跌成什么了,但愿明不要bo及瓷器……赶紧定规则”

    这群人正在彼此jio流着,一名红马甲领上楼来一位客商,此人浑绫罗绸缎,上挂满各种yu器,连帽子上都镶着很大粒珍珠,走动之间充满着“我有钱,我很有钱”的气势。在红马甲的引领下,他冲时穿拱手:“听说时大郎手中有上万匹蜀锦,不知时大郎愿意用什么价格出售?”

    这是来搅局的,可是时穿与施衙内筹划了半年,最不怕这样横ch一杠的搅局者,所以,时穿转过去,神sè淡然的回答:“我一时手快,不仅包下了蜀中今年市面上所有的蜀锦,而且预定下了明年蜀地八成的产量——这叫期货,不知道老兄是要现货还是要期货?”

    蜀锦的产量并不高,在宋代,一匹蜀锦织两三年那是常有的事,高档一点的蜀锦织十几年也很常见,所以纺织蜀锦的人家常常是几代经营——这就方便客商预定明年产量了。

    来搅局的商人对时穿的话并不奇怪,他温和的笑着,点头说:“在下姓莫,来自东京汴梁城,如今眼见得新年开始,东家催货紧得很,宫里的贵人们也要的急,我们东主以多年jio求托同行帮忙,也只满足了宫里贵人一半的数量,听说现如今,大宗货量都握在时大郎手中,能否商借一二……”

    拉倒吧,现在是销售淡季,蜀锦价格极高,谁家敢在这个销售平平的年头,一次xg大量囤货?至于说到宫中要得急……嘻嘻,蜀锦这东西,虽说是华丽奢侈,但让你当作家居服,即使是皇帝也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