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宋_第352章 信不信,由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2章 信不信,由你 (第3/3页)

iàn)人。”

    全怪褚素珍啊,她带着万贯嫁妆进én,hu钱大手大脚的,把弟弟引上了邪路。

    罗望京跌跌撞撞的走回自家房屋,罗母早已经接到消息,她站在院中,担心的看着罗望京,询问:“儿啊,货卖了吗?”

    罗望京有气无力的点点头,罗母赶紧换上一副笑,常常松了口气:“卖了就好,儿啊,那东西饥不能吃、渴不能饮,万一砸在手里,咱全家都要喝西北风了。”

    罗望京赤红着眼回答:“母亲,只卖了两百多贯啊,只有两百多贯。”

    话音刚落,有人过来拍én,罗望京开é,正是买去货物的货主,他冲罗望京拱手:“罗进士,我人已经雇来了,现在就把货搬走,方便吗?”

    罗望京有气无力的摆摆手,一扭脸发现母亲捂着xiong口摇摇yu坠,他赶紧上前搀扶,只听母亲喃喃自语:“两百多贯,怎么会,四千多贯一眨眼就变成了两百多贯。”

    罗望京搀扶着母亲,安慰说:“母亲,不用慌,我见到茶叶的价格这几天走得稳,听说茶农们正在补种茶树,可是去年大旱大寒,茶树存活下来的并不多,所以茶叶价格明年还要涨,我回头囤积一点茶叶,咱有两百贯在手,总能翻的。”

    院子里逐渐融入挑夫,人来人往,不一会,仓库渐渐搬空……这时候,附近一位帮闲见到这里闹,觉得似乎有便宜,凑过来打招呼:“罗进士,明望海楼有个文会,参加的都是举人进士,不过参加的进士老爷也就两三位,以罗进士的文采,去了一定是翘楚……罗进士,你参加吗?”

    罗进士点头:“既会,如此风雅事,我自然是要参加的。”

    帮闲拱手:“罗进士,参加者每人三贯,你与我钱,我去跟组织者说一声……啊,听说新来的知州也要在会上面,以便盘点海州文化,提拔后进。”

    几天之前,罗进士还把三贯小钱不当回事,如今听说要jio纳三贯参会费,他一阵阵rou疼……但既然新来的知州也要与会,这种会议不能不参加啊。

    转念一想,这三贯参会费里,大约有帮闲的五百文吧?他罗望京一个进士,如果摇着扇子从文会楼下走过,没准有相熟的朋友邀请他上楼,这样,他不是可以不hu一文钱参加会议了吗……对,就这么办。

    罗进士哼哼哈哈的,正想着找理由推脱一番,他那位租客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一脸的悲喜jio加,见到罗进士院里正在搬东西,他赶紧出声招呼:“进士老爷,别着急着卖货,刚才黄家、施家、时家、张家等几大海商联手放出信号,准备出手救市,并制定就是规则。嗯,凡是有价值一万贯货物的货主,都将被邀请到锦绣会馆商议……”

    罗进士一听这个én槛,满脸的不乐意——又是“一万贯”这个数字。是按跌价前,还是按跌价后的一万贯?但无论按什么价格,他罗进士,堂堂一个进士老爷,是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了。于此同时,施胖子那个憨货,时长卿那个傻子居然登堂入室,成为了主宾,成了规则制定者——这两人可是都与褚素珍纠缠不清的

    想起这点,就让罗进士怒火万丈,他一甩袖子,训斥说:“干搁涝汉子,若不是听了你的话,我哪能亏了这个大本,你的房租租约还有十到期,我懒得见你这霉星,十之后,你与我搬出去。”

    租客愣了一下,这时候,罗进士库房里最后一批蜀锦已经被搬出,买货的商人笑眯眯的拱手:“这可是好消息,对面那位客商,走,我请你吃杯酒,咱们再详细谈论一下。”

    于是,那两人勾肩搭背走了,留下罗进士在空dàngdàng的院中咽吐沫。

    毕竟是涉及上千贯的财产,罗望京虽然把租客骂出去了,但听到蜀锦的价格有可能趋于稳定,他还是放心不下,这一夜他辗转难眠,第二早上,他早早等候在租客én前,却见那位租客理都不理他在的招呼,马车丝毫未作停顿,急匆匆的赶往锦绣巷……

    正午时分,锦绣巷内,时穿甩开了一贯的含蓄,第一次公开站在众人面前。他的后站着施家与黄家——这两家作为他的支持者,虽然不说话,但只要他们站出来,就意味着时穿手上至少掌握百万贯基金,完全有能力对货物的价格造成影响。

    这是大宋,这是一个创造力极其蓬勃的时代,这是一个四大发明有三项出于这个时代的皇朝,这是一个张小泉发明了剪刀,但之后九百年,剪刀的样子没有丝毫创新与变革的年代。在这个年代,谈起开拓与创造,大家都理解的。

    大会的开场白就是一场匪夷所思的创新思路:航海保险公会,以及船业联盟的想法,被时穿隆重推出。

    “这几,商品的价格bo动的很厉害,大家都在说,要指定jio易规则,约束jio易——这已经是共识了,前几,几位大商人si下里讨论了jio易保证金制度、jio易席位、jio易担保人制度、监督人制度,账目公布制度等等。说实话,我们刚开始时,争论比较严重,但随着价格bo动越来越凶猛,我们各项制度制定的越来越快……”

    这话的意思是说:刚开始大家都想提出自己的主张与意见,但随后时穿拿出来一有一规则,大家一琢磨,其中的条令正好能堵住这几天的漏dong。大宋商人又不傻,眼见得时穿早有准备,加上那些条令却是慎密,干脆不加讨论的通过了时穿所有的主张——于是,时穿在海州商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俨然成为海州第一人。

    “但是,大家想到没有,这次价格bo动的起因是什么——一个未辨真假的传言。如果不堵住这个漏dong,今后还会有人借助假消息cào纵jio易市场,那怎么办?……所以我建议,我们这次再往灾祸的源头上溯一步——组建航海业公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