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智取长安坚城地,子午谷密道谋划 (第2/2页)
黜州牧之名,却只赏赐已死之人侯位,于心不公。其兵反他也未必没有可能,将军,此乃天授良机啊!” 臧权摇摇头道:“此恐为蜀兵赚我城池计策,先不说其为何来到此地。来到此地对答如流,似乎是有意为之。” 夏侯和笑道:“宣高错也。” 臧权奇道:“哦,何解?” “蜀军本困守益州,此时出山只为雍凉之地,尽起大军一十一万。蜀道难行,轴重押送不便,我时常听闻就因押运粮草导致不少人坠崖生亡。而刘禅练新军,又加重赋税,虽其兵难挡,却劳民伤财。益州之地早有人叛逃出来至我长安,如此那百余人来此,则正好对应也。”夏侯和道。 臧权道:“既然如此,我便无话可说了!” 曹彰点点头道:“好,其余人与我起兵五万,佯攻郿城、斜谷关之地。诱其视线,不使其发现子午谷之地。” “遵命!” 当下下去准备。 曹彰治军颇为严谨,说是明日起兵便是明日起兵,只是苦了后方轴重,连夜将一车车的粮草、军械、马屁安备完毕。 第二日,曹彰身穿战甲,亲自领军五万,浩浩荡荡前往郿城、斜谷关之地。 此军以遮挡视线为重,所以一百里路遥却走的极为缓慢,一路吹箫唱歌,好不热闹。等来到郿城之下时,早已是第三日。 郿城守将赵云听闻,赶紧披挂齐备,来到关外道:“魏军小儿,何故犯我城池?” 曹彰架马出阵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大魏一统天下,受献帝禅位得以一统天下之责。如今怎反倒成了我来犯你疆土?何其可笑!” 赵云哈哈大笑道:“昔年憨帝曾下衣带血诏,诛杀曹贼。只恨天未予我良机,否则你等安有如此之兵?我先帝刘备,汉室宗亲,汉室贵胄。其子刘禅,亦是天下明主,兵威之处,敌将皆降。汝不闻西凉之地此时尽在我蜀汉手中了吗?” 这二人对答颇有深意,曹贼说的是献帝,是刘协的年号,也是他的谥号。而刘备称帝的时候,给也尊刘协的年号,但他死后或者禅位之后却起庙号为憨帝。
两人都是名将,各位其中,语言也一样各为其主。 此时赵云大笑道:“你我也莫在做口舌之争,我知你等欲来犯我疆土。我也无他言,我奉天子令守此城,断不得失也。你要来攻,便来吧。” 曹彰也笑道:“我尊你五虎之名,我予你十日功夫考虑,出城献降。我十日之内只围不打,传令,撤军十里!” 赵云哈哈大笑,不再言谈,撤入郿城。 休说曹彰定下十日不打之计,再说夏侯和领军五千前来子午谷密道。 而夏侯和领着五千兵,使那投降的五百士卒在前头带路。 那百余士卒好吃好喝供着,此时身穿魏军军服,神情严肃,不住的看着地图行走,似乎是在慢慢摸索自己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此时在一绝隐蔽之处,有一点流水流出,那个五六十岁的老卒大喜来到夏侯和身旁说:“此水往前百步便是子午谷所在。将军可速行也!” 夏侯和看了下,吓一跳,心中叹道:“真乃是益州绝命所在,若取之则益州必败!”当下,令穿着魏军衣物的蜀军继续往前走,自己却停了下来。 蜀军中人说:“将军,你我如今共为大魏天子办事,为何我等先行?” 夏侯和冷笑道:“若非如此,怎试出你等真心?莫要再说,后退一步杀无赦!” 蜀中人道:“即是如此,我等去也。若是无恙,将军可记得记我一份功劳。” 夏侯和道:“若是无恙,我取益州,你等人人有赏,便是那第一个踏入CD之人赏千金,封万户侯!”顿了下道:“你等若是无恙,吩咐全部回来。” 蜀中人人声鼎沸,齐齐叫好,当下整理衣物从容而进。 夏侯和即着百余卒分出五十人,立刻进入子午谷。 此时蒋秀、文岱上前道:“若是那蜀军在前埋伏,我等如何?” 夏侯和道:“埋伏也是这班人先中伏,与我等何干?吩咐下去,原地歇息。歇息完了,我等去蜀中抢钱抢粮!” 蒋秀、文岱乃道:“将军真智将也!” 此刻,乾义埋伏在子午谷上游,此处后面所在乃是此山雨水汇集之处。乾义看过这子午谷后便道:“此路实非人力所开。” 旁边小校官摸着胡须眯着按道:“真狭小之所在,真益州命脉之所在也。只是将军,这路不是人力而开,是何而开?” 乾义笑道:“此乃山中雨神所行之路,我谓之山中官路。此地别看小,若是雨水下之,则必成涛涛大河,冲刷一切。” “原来如此。”小校官大为信服,不为别的,就为自己背后那不可度量的雨水汇集的地方。 这路不过就两人并肩而走,一人站那儿手抬起都爬不上去,四下皆有水很是泥泞。 如今衣物乃是麻布或是锦袍,被这泥水一沾,寸步难行。 此时忽闻探子来报:“报,前方出现百余位魏军,是否放水冲之?” 小校官刚要下令,看到乾义面无表情,拜道:“将军,此时该如何?” 乾义答道:“此乃魏军之驱狼吞虎之计,很是简陋。此必是一百人而来,也是我等派出之残军。若是我等放水,便是让其不敢再来。我等派出五百士卒,他便要往复五次。此番让他们安然通过,往复五次后放水,可保胜算。” 小校官大喜道:“将军神算!”乾义下令不管几次,若来往都是百人皆不得放水。小校官又问:“若是他每次只派百人前来,通过数次又如何呢?” 乾义笑答:“那也好办。若是他每次分百人前来,那么我等就将其百人拿下,待得夏侯和进来一番掩杀更是可一战生擒可不用大造杀戮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