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迁都长安望潼关,高奏凯歌西羌犯 (第2/2页)
落,我仿佛想起六年前自己在CD和诸葛亮一起看日落的场景。这场面,真让人向往。 我在益州之时,处事多和诸葛乔、霍戈这些人商议。但他们的能力比起诸葛亮实在是差了太多太多,诸葛亮这样的人千年也难得出几个,虽然如今就有两个一个诸葛亮一个司马懿。 但在宣室之中,诸葛亮娓娓道来如今的场面。又拿出一副我的领土图,但山川、地理、兵马驻屯、官员安置、人风民俗,甚至哪里出良铜精铁、何处有佳木秀竹、何处出井盐、哪里有井火(天燃气)都一一注明。 这幅地图上自然不可能全部标注出来这些信息,只是其上写上了一、二、三到不等,旁边又放着一部书,上面写着蜀汉志,其中就有注明这些东西。 这应该是那三兄弟想出来然后诸葛亮完善的。 其实益州真的是个好地方,有铁、有盐、有蜀锦、甚至还有井火,这就是帝王之资啊。难怪高祖可以在此兴兵,一统天下。雍州虽然也是土地肥沃,地处天下之央,但就这些物资来说,如今的雍州差了益州不止一个档次。 益州经过刘备、诸葛亮几十年的大力发展,较之刘备得到之前更是有了巨大的提高。只因在刘焉、刘璋统治时期,一直利用的是宽容的政策,虽然对民业民生有些促进,却也纵容了一些豪门大户,产生了很多欺压良善的现象。刘备来益州时,曾想把这些大户在CD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但受到了四叔赵云的劝阻。 他说:“骠骑将军霍去病曾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国贼不仅在长城之外,更在朝堂之中,曹孟德虎视四野,益荆二州危机四伏,哪能在这时候就享受安乐呢?要安乐,也要等到天下安定,诸将各返桑梓,归耕本土,才可以提及此事啊。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才能让万民欢心,共同拥待”。父亲答应了他的话,尽量维持了益州的原状。但是个别大户,父亲还是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治理,甚至他任用法。正为蜀郡太守,以他睚眦必报的个性,来打击报复一些不听话、不识实务的大姓。
同时,他和孔明把盐、铁和蜀锦等行业全部收规官营,并制定各项严格的法律,加强了对益州的管理力度。在孔明答法。正书里面说道:法律要因时而制,该宽则宽,该严则严。此前刘璋父子统治时,昏庸懦弱,法纪不明,地方势力专权放任,致使一片混乱。此时就必须制定严法,以打击豪强,制裁放纵。 作为法令制定来说,我对孔明先生是极为敬佩的,自古以来,每个君主都以为宽容才是获取民心的方法,但孔明却以严法来管理地方,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怨,天下竟无不服者,在负担并不减轻的情况之下,竟然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肯定,这在三国以前和以后的中国其他王朝,再未出现过像诸葛亮厉行法治所得到的治国效果。 我之所以能够在面临多线作战还能处事安稳,不教益州有大户造反,就是因为蜀科是严格。 不过如今新下雍凉,我一边看着地图一边说:“相父,如今新下雍凉,蜀科严苛,是否该逐一审定?” 诸葛亮摇摇羽扇,闭着眼道:“此时亦可亦不可。” “哦,为何?”虽然我大致知道说什么,但还是想听听诸葛亮的意见。 “蜀科在益州施行二十余年,深在人心。如今若为两州之顾放弃蜀科,便叫益州难行。雍凉之地如今多为草莽,难以理解蜀科。若重罚其事,民心未附,难以承担其重。”诸葛亮道。 我点点头:“如今该如何?” 诸葛亮指着雍州道:“雍州新下,又为昔日皇都。此时雍州更是百姓稀少,可在此暂推蜀科。” “恩,那就得又要劳烦相父了。” “此乃微臣当为之事。” 此时乾义在宣室外高喊:“陛下,凉州有急报!”我早就说过,诸葛亮、乾义三兄弟可不用通报就能来到我身旁。此时乾义冲到房内,先是施礼然后呈上书信道:“凉州守将姜维来急信报告,西羌难忍隆冬兵败。此时春暖花开,又欲要进犯我蜀汉境内!” 我拿起书信冷笑道:“化外蛮帮,即是知晓中计大败,又怎敢再次来犯?必是曹睿这小子怂恿的,朕便要看看,其有多大本事。着姜维自断此事,朕予他假节,必要大败西羌,让其余外族尽皆看看我蜀汉之力!” 诸葛亮笑道:“陛下,此次虽为曹睿怂恿,却也不可轻敌。微臣已大致知晓魏有何计。” 我也笑道:“哦,那便快快说来!” “其只有一法,议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