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内务军_第二百五十二章美国之行(3)他乡遇故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美国之行(3)他乡遇故知 (第1/2页)

    安德烈没想到的是自己偶然出门居然遇到了这种倒胃口的事,安德烈因为美国方面一直没有人来找他,所以就和两名使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出来玩了,结果在华盛顿的咖啡馆遇到了老乡,不过这些老乡可是不是安德烈想遇到的,因为他们是白俄!

    当安德烈一行进入咖啡馆,尤其是安德烈一身内务部将军的制服,那几桌白俄的眼睛立刻就不一样了,内务部以及前身契卡当初可是这些白俄们的梦魇啊,当初沙皇倒台之后,新生的苏维埃对于这些旧政权的拥护者是毫不留情的予以了镇压,不得不说这些白俄里有的人还真是罪有应得,他们身为贵族对于平民剥削压迫的时候,可没有想到自己有被吊死在路灯上和吃花生米的结果,后世网上经常有人说这些都是俄罗斯的精英却得到了这样的下场,但安德烈可知道,精英是有的,但是社会寄生虫和有罪行的人他也不少啊,枪毙吊死可真没冤枉这些家伙,一个封建残余如此浓厚的国家这剥削压迫是非常严重的,从这些人犯下的罪行杀了是真不冤枉啊!后世苏联解体了,才有一大帮人跳出来给沙皇以及旧贵族洗地,但他们可别忘了当初处死沙皇确实恐怕有些过了,但是这些把老百姓当成灰色牲口来剥削压迫的吸血鬼真是该杀的!

    而安德烈对于这些人的目光并不在意,毕竟他一方面对于这些白俄是什么德行非常的清楚,再一个也并不具体知道当初镇压白俄的细节!

    而一旁的使馆工作人员对安德烈说道:“雅科夫将军,这些人都是当初逃到美国来的白俄,对于苏维埃非常的仇视,不过在卫国战争开始后,他们一直在募捐,所以不用太担心他们会做出什么举动。”

    所以三个人从容的找了一张桌子喝起了咖啡,安德烈总算喝到了不是速溶的蓝山咖啡,一旁的一个白俄看见了突然对旁边的人说道:“这些穷鬼暴发户也会欣赏咖啡啊?”而安德烈看着那个家伙然后对旁边的外交人员说道:“这是大名鼎鼎的蓝山咖啡哦,蓝山咖啡,是指由产自牙买加蓝山的咖啡豆冲泡而成的咖啡。其中依档次又分为牙买加蓝山咖啡和牙买加高山咖啡。蓝山山脉位于牙买加岛东部,因该山在加勒比海的环绕下,每当天气晴朗的日子,太阳直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山峰上反射出海水璀璨的蓝色光芒,故而得名。蓝山最高峰海拔2256米,是加勒比地区的最高峰,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地处咖啡带,拥有肥沃的火山土壤,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气候湿润,终年多雾多雨,这样的气候造就了享誉世界的牙买加蓝山咖啡,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价格第二高的咖啡。此种咖啡拥有所有好咖啡的特点,不仅口味浓郁香醇,而且由于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搭配完美,所以完全不具苦味,仅有适度而完美的酸味。”

    接着安德烈继续说道:“蓝山咖啡为何味道纯正的“秘密”:他们的咖啡树全部长在崎岖的山坡上,采摘过程非常的困难,非当地熟练的女工根本无法胜任。采摘时选择恰到好处的成熟的咖啡豆非常重要,未成熟或熟透了都会影响咖啡的质量。采摘后的咖啡豆当天就要去壳,之后让其发酵12—18小时。此后对咖啡豆进行清洗和筛选。之后的工序是晾晒,必须在水泥地上或厚的毯子上进行,直至咖啡豆的湿度降至12%—14%。然后放置在专门的仓垛里储存。需要时拿出来焙炒,然后磨成粉末。这些程序必须严格掌握,否则,咖啡的质量将受到影响。”

    然后安德烈还没完,“171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下令在牙买加种植咖啡,二十年代中期,牙买加总督尼古拉斯劳伊斯爵士从马提尼克岛进口的阿拉比卡的种子,并开始在圣安德鲁地区推广种植。直到今天,圣安德鲁地区仍然是牙买加蓝山咖啡的三大产区之一,另外两个产区分别是:波特兰产区和圣托马斯产区。8年内,牙买加出口纯正的咖啡达375吨多。1932年,咖啡生产达到高峰,收获的咖啡多达15000多吨。”

    说完,安德烈拿起咖啡就是一口而且是只轻轻的喝了一口,然后放下了杯子,而那个刚才出声的白俄则是直接把脑袋低了下去,他真没想到这个年轻的苏联将军居然这么了解蓝山咖啡,而一边的另一个白俄依然是一脸敌视的看着安德烈,他也是一个贵族当初却狼狈的逃难到了美国,而且他最爱的姑娘逃到了中国的上海居然变成了一个。。。但是卫国战争爆发,美苏关系变成了盟友,美英也开始对苏联正面宣传,有的白俄已经开始相信苏联是祖国了,并响应斯大林号召回国参战。

    连邓尼金都在号召大家为了伟大的俄罗斯而战,所以他还做不出什么,毕竟现在德国人还在入侵自己的祖国,他们只是反对苏维埃,但他们热爱俄罗斯。

    而安德烈边喝咖啡边扫视着白俄们,自己前世的祖国还是有很多这样的白俄啊,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追随沙俄皇权领导、信仰东正教正统意识的人民纷纷选择流亡。随之而来的俄国内战,更是让躲避祸乱的人民不分信仰和等级,纷纷奔走。

    有钱有门路的,通过东欧诸国或者是高加索土耳其逃亡欧美,随后在海外建立无数的俄罗斯社区,延续着上流贵族和精英团体的生活。甚至,有一些逃到德国的沙俄贵族还成了支持希特勒起家的重要金主。

    而没有钱的广大百姓和追随高尔察克在东线抗击苏联红军的残弱部队,则不得不穿过漫漫西伯利亚荒原,翻越兴安岭的密林、河流,最后来到陌生的东方之地,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