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一百二十五章行刑二十六章狐悲 (第3/3页)
了不少蒙古部落,夺得数十万。
若不是天气寒冷,明军所带的御寒衣服不多,在没有追到满人的皇帝、皇太后之前,黄得功还不肯返军。天气转寒后,明军虽然缴获了蒙古人的不少皮衣,依然受不了那种严寒天气,这才不得不返回。 飘扬扬的雪花落下,整个草原上白茫茫的一片,一眼望去,仿佛不见了天际,车声传来,无数的黑点出现在雪地上,这些黑点越来越近,终于可以看清是一队扶老携幼的满人队伍,这支队伍大约有近万人,各类牲畜数千头,近百辆马车,马车上多是坐着一些十岁以下的孩童,其余人则正在雪地时蹒跚的步行。 “额娘,朕好冷。”队伍中间,中间一辆马车上倦缩一名十三四岁的少年,用抖地声音向一名三十余岁的少妇道,少年身上,盖上了数床厚厚的棉被。 这名少年正是满人皇帝,十三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少妇无就是满清的皇太后,布木布泰,满人在逃亡时本来准备充分,预计二个月就可以返回满洲,可是一路受明军追击后,满人不得不由直线改为曲线,大大增加回程的路程,如今二个多月过去了,他们离满洲至少还有千里之遥。 为了减轻重量,各种笨重地东西能丢弃就丢弃,先是所带的财物,接着是粮食,马车也在丢弃的范围,这支队伍眼下也没有多少寒衣了,许多人身上只穿着两件薄薄的丝绸衣裳,然后外面用兽皮一裹,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雪地里走着。 若是平时,满人即使是妇女和孩童都能骑马,千里也不过七八天地路程,最多不超过十天,只是大雪一下,他们一天行程不过二三十里,至少要一个多月才能到满洲。 若是汉人,在这样的雪地时,穿着如此简陋,早就大批大批地倒下了,好在满人祖辈生活本来就生活在寒冷之地,他们入关也不过区区五年时间,大部人还能受冻,因此大人伤亡的不多,只是小孩却不在此列,自从下雪后,队伍中每天都有孩童死去。 能跟在皇太后和皇帝身边地人多是满清勋贵,每死一个孩童,满人上层的力量就减弱一分,尤其是在他们地父辈大多已经战死或被俘的情况下,只是布木布泰却毫无办法,她总不能变出寒衣,粮食也不够,他们的食物只能靠斩杀随身所带的牲畜,本来每人都有马,现在差不多只剩下一半人有马,眼下牲畜还能唯持,只是没有草料,牲畜要吃草,只能从雪下找出来,这些牲畜正在惊人的速度瘦弱下去。 再怎么缺少寒衣,皇帝自然不会缺少,只是福临还是病了,他从六岁开始登基起,一直锦衣玉食,都在皇宫中渡过,一下子跋涉数千里,又要时时躲避明军的追杀,一路担惊受怕,刚刚十三岁的他哪受得了,从昨天开始,福临就病倒了,尽管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还是牙齿“咯咯。” 福临这一病,几乎要将布木布泰击垮,从昨天开始,布木布泰衣不解带的服侍着福临,脸上明显憔悴下来,此时听到福临又说冷,连忙道:“皇上,不用怕,额娘这就来陪你。” 说完,布木布泰就在马车上解开衣服,将棉被掀起,刚一碰到儿子的身体,布木布泰打了一个冷颤,只觉得儿子的身体就象是一块冰,她连忙紧紧的抱住,生怕儿子就此离去,她不能想像,若是儿子死了,她还能不能有勇气活下去。 得到布木布泰的体温,福临哆嗦的身体总算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沉沉睡去,布木布泰这才放心下来。 “哎呀,我的孩子。”不远处一名年青的满人女子撕心裂肺的声音传来,不久,一名护卫匆匆来报:“禀皇太后,那是简郡王济度的福晋。刚才济度的儿子死了。” 布木布泰点了点头:“知道了,我等下会去看看她。” 济度是济尔哈朗世子,济尔哈朗留在京城死守,掩护满人全族撤退,如今他嫡孙死了,于情于理她这个太后都应当抚慰,只是看着儿子,她又实在放心不下,只得继续在马车上抱着儿子。 “咚。”车子突然传来一下振动,接着停了下来,任凭前面驾车的人如何鞭打马匹,车子一直不能前进,一名皇宫侍卫满脸惶恐的跑了过来:“太后,奴才该死,车子被陷住了。” 布木布泰叹了一口气:“这不关你事,叫人一起抬吧。” “多谢太后。”那名侍卫松了一口气,很快,十余名膀大腰圆的侍卫被叫了过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马车车轮抬着离开了陷坑,马车重新滚动起来。 前进了十余里,风雪愈来愈大,前面的道路已经无法看清,布木布泰只得吩咐找了一处背风的地方停了下来,当侍卫将帐蓬支起来,并生好火堆后,布木布泰才放心的在马车上穿好衣服,将福临转到了帐蓬中。 看着儿子熟睡的面容,布木布泰放心的退出大帐,让一名侍卫带着来到济度福晋的帐蓬中,济度的福晋呆呆的坐在数块兽皮垫着的地方,眼中完全没有焦距,怀里还抱着一名一二岁的孩童,那孩童脸色惨白一片,分明是已经死去良久。 布木布泰看得心中寒气直冒,仿佛是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半响之后才回过神来,向旁边两名粗手大脚的妇女喝道:“为什么不让福晋将孩子放下?” “回皇后,福晋不让,我们一动,福晋就象要疯一样。”一名妇女壮着胆子道。 布木布泰看了依然木然的济度福晋一眼,想命令她放下孩子,只是看着济度福晋的样子,最终还是不忍,只得劝道:“把孩子放下吧,让他回归长生天的怀抱。” “不,不要,不要抢我的孩子。”济度福晋疯了似的大喊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