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书第012章 你好,梅薇安 (第1/2页)
当然,途中也遇见了几次或明或暗的刺杀,在郎宁的全力保护下,撒克逊与亚撒两人都没有受伤,其中撒克逊总说,郎宁保护好亚撒,我还有【龙骸】。实际上,有一次刺杀甚至接近成功,只不过一名自称是盎格鲁家族的仆人及时出现,挡在了撒克逊的身前,最终才化险为夷。令撒克逊奇怪的是,对方并没有佩戴盎格鲁家族的半人马徽章,只是衣服胸口有一个倒V型标志,尚未接触到【天国杀】的他自然不知,郎宁倒是留心记下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风景依旧,人却逝去,岁月带走了什么?” 站在古老的【我与神同在】修道院的门口,十二座的里特根式立柱巨大宏伟,表面没有雕刻,只有一层粗砂石,墙壁左边雕刻着学院创立者圣格吉尔的画像与名字,右边是学院的校训“真理”,其含义“以柏拉图斯鸠为友,以亚里南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撒克逊轻声感慨道。 【我与神同在】修道院几乎伴随着与拜占奥教廷的崛起,圣子耶稣的十二使徒巴约拿的弟子圣格吉尔,代表作《天使学》与《智慧书》,创立于古罗马帝国的初期,从起初的神学院发展到现在的三大院五小系,神学院、魔法学院、骑士学院与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艺术系、生物机械系、政治学系。 其中,神学院,也是狭义上的【我与神同在】修道院,历史上出现过2位伟大的圣徒,圣格吉尔与圣特图里安,后者代表著作《三位一体》,认为“上帝(即神祇)只有一位,三个位格同一神质。上帝的三个位格是出现在人类三个历史时期,一个时期属于一个位格,简单来说,旧约时期属于天父的时代;福音时期属于圣子的时代;米兰敕令后属圣灵的时代”,还有5位教皇和39名红衣大主教,至于其余的教廷高阶教士则数不胜数。魔法学院相对而言,荣耀不及神学院,但有着“魔法私生子”之称的多米尼克家族的存在,倒也并不落后于“魔法后花园”的柏拉图斯鸠学院。至于骑士学院则被称为“贵族子弟沉沦的梦乡”,但每年总会出现几名惊才绝艳的人物,成为史诗大陆骑士界的独特风景,比如拜占奥帝国精锐军团之一的【龙枪军团】的军团长坎斯拉夫·马士顿和欧迪亚大陆最大的骑士流氓团体、“比土匪更像土匪”的【黑槿花佣兵团】的团长“黑刀”莱克星顿·布鲁特斯。 不提语言文学系的“鸟语花香”、历史学系的“平民子弟的集中营”和艺术系的“非主流”横行,最奇葩的当属生物机械系和政治学系,前者拥有两名名声显赫的专家教授,重度恋尸癖的施良瓦格·哈维德,常年呆在停尸房,与尸体和白骨打交道,其经常呢喃,“如若我离开了这里,该怎么活下去?”,差点因此被拖进“阳光下的罪恶深渊”的圣事裁决厅,与纯粹机械控的格林斯哥·瓦特,在一次教室讲课时,因抚摸纽克冷凝器模型而兴奋**高-潮的“羞涩”教授,吓跑了生物机械系仅有的三名女学生中的两位,剩下的一位玛格丽特·珍妮,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政治学系的奇葩在于,这个系,无论你学还是不学,挂科率一直都是整个【我与神同在】修道院的倒数第一,相较于骑士学院高达30%的挂科率和魔法学院25%挂科率,实在低的可怜,顶多是5%,因为每逢期末的时候,政治学系的老师们都会善意地提醒学员们送点“小礼物”,与他们保持联系。 经过六年初学教程的学习,撒克逊在众人的不解与错愕中,很幸运的进入了政治学系,虽然升学考试并没有考第一,仅仅只是第10名,但这要比普通的学员要早三年进入正规学院学习。然而,他注定要带着些许遗憾…… “请问,在神迹时代,奥林匹亚山峰上的众神是怎样决策的?万王之王宙斯的权威,是否与斯柯达国家的****实质相同?”第一堂课,撒克逊在听到罗斯福尔兰老师聊到宙斯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时,忽然开口问道。 秃顶的罗斯福尔兰愣了一下,稀疏的眉毛弯了起来,圆圆的脸,脸颊肥rou抖动了一下,挥手示意道:“这位学员的问题讲解起来比较复杂,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下课了有空我在做解答。坐下吧。” 撒克逊眉毛一拧,倒也十分客气的坐下:在一所学校能遇见一名老师,不容易。同样,政治学系也并非一无是处,护犊子出了名的巴尔扎克·葛朗台,曾因一名学员的几个学分而大闹修道院第一副院长巴蒂斯克·柏克莱的办公室,吐了他一脸唾沫,最终在院长唐丹·乔治的调解下,巴蒂斯克·柏克莱准许葛朗台的学生毕业,两人才勉强和好。另一位在政治学系声名不显的普劳图斯·布所艾尔,却是日尔瓦自由联盟的最高执政官的幕后政事顾问,也即是他重要的智囊之一。 其实,枯燥乏味的政治学理论知识足以让任何人头疼,比如亚利南德斯的《论民主》,其中就特别比较雅基典民主与斯柯达****的区别与联系,然而在现实的史诗大陆,君主****成了一种潮流,民主往往流于形式。当然,翻遍几乎所有的政治学理论书籍,撒克逊也没找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民主是个好东西吗? 撒克逊觉得,真正的民主固然可以让更多人的意愿和权益得到实现,但少数人的权益就注定得不到满足吗?民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这究竟是民主的实质还是民主进程最后的也是最凶残的敌人?事实上,民主的基本游戏规则并不是人人投票,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共约。只有在共约条款中少数服从多数是其中一条,少数服从多数才是法上认可的共约条件。然而,令人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