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 诚意 (第1/2页)
第一四十六章诚意 李隆基就写了一篇奏折,将刘幽求的计划上报了李旦。 李旦立即命人将刘幽求等人抓捕,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上奏道:“刘幽求他们挑拨陛下骨rou关系,以臣谋诛君上,应当判处死刑。” 不用说,这又是一个平公主的死党。 李隆基一听就傻了眼,虽然为了自保,准备斩去自己的胳膊肘儿,但这个胳膊肘儿还得放在冰箱里冻着,看有没有机会重新接上,不能放到焚烧炉里烧掉。 如果自己真这样干的话,以后也没有任何一个大臣为自己效劳。 因此苦苦求情,说刘幽求立过大功,不能判处死刑。 看到儿被自己逼成这个样,李旦也放了一马,将刘幽求流放到了封州,张流放到了峰州,邓光宾流放到了绣州。 崔于是秘密写了一封信给他的表兄广州都督周利贞,暗示周利贞将刘幽求击杀。这件事被去年到桂州担任大都督的王知道后,将刘幽求扣留起来,不发。实际上名为扣留,暗中保护。崔一听有些急,于是多次催促王放人。可是王拿他的话当作耳边风。 刘幽求很感动,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人需要那一个?但这个人也有骨气,对王说道:“你违抗当权宰相的命令,保护一个流放的人,势必无法保全,反而会让你受到牵连。” 王不是在血营,回到了朝廷,就得按朝廷的规矩办。 就象乌可利明知道孙出兵不利,可怎么办? 王答道:“你所犯的罪,还不至于让你的朋友与你拒交。我为国家即使获罪,也没什么。” 王这样做出于什么心理,没有人知道。也许他在投机,也许他是真赏识刘幽求,也许认为李隆基立原王家的女为皇后,应当站在他这条线上。就是王画也逐磨不透。 不过因为他这次保护,刘幽求得以保全。 另两个人可就没有这个好运遇到一个贵人相助了,先后横遭残死。其中邓光宾死得是最冤的。 这也是现在的形式造成的当朝宰相,李隆基的四个心腹宰相,姚宋下放,刘幽求躲在王怀中,苟且偷生。张说被平公主弄到东都洛阳,做了一个尚书左丞。 朝中六位宰相,窦怀贞、岑羲、萧至忠与崔全是平公主的人。就是陆象先还是平公主亲自提拨的。只有郭元振是李隆基的人,然而这个人选李隆基还不是十分满意。 但这中间也很有意思,因为李隆基的帮助,将崔从同中书门下这个假相变成了检校中书令这个实相,李隆基一直在对崔进行拉拢。示图树恩让他倒戈。崔也似乎为李隆基所动,实际不然,他试图做出一副投靠李隆基的样,而从李隆基嘴中得到更多的消息。 而陆象先呢,平公主一直在向他试好,可他却若即若离,让平公主发作不得。还有一个人,平公主让魏知古从右散骑常侍升为左散骑常侍,大多数人以为他是平公主的人,连平公主自己都这样认为。实际上魏知古一直在暗中与李隆基眉来眼去,将平公主的消息源源不断地送给李隆基。 所以这出大戏,不要说外人,就是身在局中,也如同雾里看花,怎么也看不清楚。 但总的来到形式如此,倒向平公主的大臣更多了。 因此,在事后,李隆基处罚这些大臣,经年未休。一年时间都没有处理完,可见上到朝堂,下到各地官员,多少人投靠了平公主。 到了八月底,这件事总算告一段落。 从月初的即位,到月底再断一臂,李隆基无疑从天堂再次坠入地狱,凄凄惨惨戚戚,躲在暗处低声哭泣。 朝廷也开始从这场纷争中,腾出视线,就听到王画转移姓的消息。 想瞒也不瞒不住,这么大规模的转移,朝廷也不是瞎,况且现在也不是战时,王画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将全境封锁。 李旦得知后,让李隆基立即写出敕,斥责王画,你为什么将姓转移?凡事总得有一个止境,先前你转移了数万姓,朕没有过问。转移了四十多万教民,朕也允许了。但朕什么时候允许你转移西北的姓?、 不过对王画还是有些忌惮,因此李旦让李隆基写信时,要注意语气,不要将他逼得急。 信送到王画手中。 王画也回了一封信,说了,我这样做亦是无奈。 我也不想让姓离开,不相信可以派人前来西北询问,为了让他们留下来,我派人做了多少工作。然而这些人不肯留下,他们为我出生入死,我怎能丢下他们不管呢? 但为了朝廷颜面,只好威逼吐蕃,从吐蕃借道南下。 很客气地说法,但接下来语气变得强硬起来,王画又说道,而且陛下也应当知道。 虽然我转移了许多姓,可是也为朝廷将疆域拓宽到了积石山,就是大非川臣也有一半功劳。这四州之境,而且是地域广大的四州之境,姓多达数十万,并且有了吐谷浑这一马源,浇河更是丰饶耕地。 再说功绩,北击突厥数万最精锐的士兵,南灭吐蕃前后多达二十多万的军队,这将为朝廷以后减少多少边患。然后是钦州这一行,广开了一种财,朝廷数大港口,仅市舶司关税,一年为朝廷带来多少收入。这些收入能使多少贫困姓有工可做,有饭可吃。 也许眼下看不出来,但将来不久后,仅凭这一项,又为朝廷增加多少人口。 还有,我说过将西北交给朝廷,不久后九鼎之器就能全工,全工之日,西北与血营就是交付朝廷之时。这都是我苦心经营的心血。 在这里,我不想表功,但是我只想说一句,功过相抵。我在这边再派人说服一下姓留下来,如何? 最后还有一件事,我也要说一下,他们到的地方是大洋洲,或者是其他地方。这些地区还是我暂时经营,将来依然会大一统。如果汉人比例不达到一半以上,如何大一统?难道我用大洋洲的土著人、倭人与昆仑奴,以后与中原姓称兄道弟,血浓于水? 写完了信,让使者前去长安时尽量将时间放慢一点。 从灵州到长安总共一千两里,而且不是积石山到墨脱城的道,全是大道,如果用快马,两天时间就到了。不过让这个使者慢腾腾地,过了大半个月才到了长安。 同时另一边加快迁移的速。 第一批迁移的姓还是很顺利的,正是秋高气爽之季,天气不冷不热,除了少数特殊的地形外,赶速很快。 当然,这也得亏吐蕃人现在穷尽了,也想王画这个灾星早点离开西北,所以十分配合。将所有道一一甄别出来,那一条道又好走又抄近,就选择那一条道。 这是吐蕃人自己在找,如果是王画派人找,十有根本没有办法顺直线,直到走到墨脱城。这批人在上速不但很快,也没有出多少事故,只是在翻过唐古拉山东侧的一个冰雪道口时,因为冰雪凝滑,几个姓摔下了悬崖,牺牲了。其他的人都平安到达。 但王画听到这个消息,是过了五十天后,第二批姓都撤离走了。 这条消息让他十分担心,这才是九月份,如果到了冬月腊月怎么办? 但现在不知道,于是听到迁移的速,在九月十八,第二批姓再次出发。而且也如数地将俘获的姓发还。因为冬天就要来临了,因此,提前将答应的棉布先送给了吐蕃人。 这让大家皆大欢喜。 王画的信到了长安时,李隆基不在长安。 他这个皇帝做得很郁闷,连汉献帝都不如,因此,想了一想,将皇李嗣升立为陕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