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风波迭起 (第1/2页)
“后来……”小老头苦笑道,也许是想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往事,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很多年以后,这儿就变成了现在这幅模样。我知道,张军师是含冤入狱,就再也没有出来。我也知道,那晚上出现的黑衣人大抵是奉了哪位大人的命令来夺走九瓣莲花的。可是,别人不知道,别人不知道但他们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小老头说着往事,眼泪不自觉得流了下来。 这时,王羽也不知该怎么安慰,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习以为常的,也是最无奈的。过了一会,王羽见小老头情绪安稳了一些,便说道:“这世间的人大抵都是如此,知道得越多,越是小心翼翼,生怕触碰了什么禁忌。” 这时天色已晚,王羽与小老头的聊天竟从黄昏聊到了深夜。月色冰冷,就好像老头故事里的人心,一样冰冷。 “是啊,人们大多都会被恶人表面黑白蒙蔽。也许是那些黑衣人背后的大人想要至张军师于死地,可我害怕的是……”小老头的猜测仿佛是碰到了不能碰到的屏障。 “你是说,是梁王?”王羽想到了一种可能。自古君主之心,最是难以猜测,便有了“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可是那时正是梁军与唐军对峙之际,梁王应是急需人手才对,怎会自断臂膀。可是王羽又转念一想,梁王中了武穆大人的反间计,连阵前名将徐有威都斩了,张军师再重要,又哪里大的过军前统帅。 “我最害怕的就是梁王想要杀张军师,毕竟那等手笔,除了梁王,也只有相国了。”小老头说道。 王羽从前一直醉心与修行,后来遭遇挫折之后更是没了读书的心思。大唐开国的事情也只是小时耳濡目染才知道了一些。至于梁的官职制度并不了解,但相国一职自古以来便是群臣之首,这样的人物…… “到底是什么样的手笔,会让你对梁王和相国起了疑心?”王羽问道。 “当时城中戒备森严,群臣帐下亲卫不足百八。而那晚的黑衣人至少有几百人,而且安乐府中上至夫人少爷,下至丫鬟家丁,一共三千余人无一幸免啊!” “最关键的是,从其进入到离开,巡夜与值守的官兵都不曾发觉,直到府中火光通天,才知道安乐府中发生了大事。” “后来,便有人传言,张军师一家得罪了天神,天神降罪于此,就连信任他的梁王都受到了连累。再后来,这里变成了不祥之地,大家都搬走了。” “这种传言都有人信?”王羽听到这里,有些不可思议。大唐民风开放,敬祖先而不敬神灵,修自身而不修神佛。王羽这种生在大唐盛世,长在地灵人杰的孩子,怎会明白前朝的遗风。前朝推崇道教,更立道教为国教,一时间道教兴盛无比,今天还存在于世的昆仑道教、蜀山剑宗,都是那时进入了一个顶峰。 “有什么不信的。民心,在上位者眼里就是一个工具。”小老头说道。看尽人间沧桑后才会知道,这个世界最值得也最容易利用的,就是人心。世人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不是,群众是一种盲目的动物,所谓人云亦云,不外如是。 “可是,就没有人觉得不对劲吗?”王羽觉得很奇怪。这个世界有人会被迷惑,可总有一部分人会看透迷雾。 “这个世界当然有聪明人,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小老头的眼中,现在已经没有了神色,大概他觉得所有的人都一样,一样的冷漠,一样的冷血。 王羽不知道当时发生的事情,但也想象得到。曾经欢声笑语的一家人,曾经很和睦的邻里,就因为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品、一个可笑的传言,瞬时间就支离破碎。那些离开的人,搬走时交头接耳,互相说着不着边际却好像煞有其事的话。那些一开始不信传言,却在身边人一遍又一遍的说着传言之后,也不得不信,最后成为了离开的人。王羽可以想象到那些人的嘴脸,因为他曾经也看到过无数同样的嘴脸;王羽可以想象到小老头的感受,因为他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 月色冰凉,雨后清冷,漫长的黑夜更是令人恐惧,可这一切,都冷不过人情世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