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凡语_[长贴]从《相遇》浅论忘语创作技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贴]从《相遇》浅论忘语创作技巧 (第1/2页)

    发表时间:2011-1-5

    发表人:落英缤纷的爸爸

    大家都说忘语是“坑王”,如果忘语在起点埋坑算第二的话,那么没有人敢称第一了。“坑”有人说它是伏笔,也有人说它是悬念。其实,贫道读了近一个多月的凡人,忘语在制造幻觉方面堪称高手之中的高手。特别是《相遇》这章,近乎达到了巅峰状态,一石泛起涟漪,却化为惊涛骇浪,试看那关于讨论“蓝袍女人”的贴,可能不下千余章,比起前几天晓风的枉屈而言,尤有过之而不及。

    贫道在以前的贴子说过:“凡人具有较强的阅读体验……凡人不仅靠镜头,而更是是靠文字来讲故事,将其全景展现在书友们面前,其隐喻、象征或意象是否也具有具有相当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又书评中得以实现。凡人的作品有给书友的直观呈现,也更让书友富有想象,其“戏剧性”强,具体通过隐喻、象征、暗示等来实现的那种文学的意韵味呢。”

    让我们重温《相遇》中这段经典文字:“但就在这时,附近另一块石壁处,一名苗条人影蓦然一回身,同样变换目标的朝同一方向走去。韩立目光下意识的往那人影一扫后,身形一震下,再也无法控制的脸色骤然大变。此女一头乌黑长,穿着一身蓝色长袍,面容俏丽,但神情冰冷异常,并未发现韩立的异常,径直的走到了拿出石壁处,然后秀眉紧皱的凝望起来。“怎么可能是她,不可能的。但世间真有如此想象之人?”韩立彻底停下了脚步,脸色微微发白,眼也不眨的盯着蓝袍女子,用只能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喃喃的自语不停。韩立如此失态的望着蓝袍女子,似乎让此女也感应到了什么,下意识的回一望,正好和韩立日光对到了一起。”

    此段文字在描写什么什么呢?直白的讲就是,韩立在偷窥一个似曾相识的蓝衣美女,对蓝衣女子的人物形象进行一番刻画,但突然“怎么可能是她,不可能的。但世间真有如此想象之人?”及“停下了脚步,脸色微微发白,眼也不眨的盯着、喃喃的自语、失态”一转,将韩立心理活动、动作形像呼将出来,吊足了众道友的谓口,她是谁?

    这段竟猜的文字出于忘语笔下,偏偏忘语又故意推迟更新,实在是假装醉死不认酒钱的滑头。忘语看着众道友“遵循逻辑、违反逻辑、逐一分析、排除分析、情感分析”地解析哥德巴赤猜想时,正在偷着乐吧。忘语颠倒了人物的主项和谓项,事后大家不免一笑,而我们需要的是明白的是——其中就有了诱人猜悟的道理。当我们竭精殚思地在书评区各展风彩,各倾其情,各求所愿,然而,忘语偏不让我们如意,书友和忘语的互动,我们不必强求一致。忘语与我们作对,我们也可与他开个玩笑,这也是我们众饭粒的人生一快事。比之一些小白故意滑稽,这样的寓意就深刻了一些。不知忘语生活是否幽默,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冷幽默,是文字的幽默。这种制造幻觉的冷幽默让我们事后回味无穷,或哈哈一笑,但却不止于笑,这段文字的描述,它的几个环节之间包含着想象、情感、理解等许多审美思维要素。忘语采用隐喻、象征、暗不等含蓄性手法,制造悬念,都下疑阵,时隐时现,真假难测,让众道友获得类似走迷宫的乐趣。因此,贫道以为这段文字描写具有奇异性、内蕴性和顿悟性。

    记得中学语文老师讲写作文,特别强调要故意让多义语产生歧义,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笑话就是这样。忘语在表达判断的语句和逻辑判断也不是一一对应的。总喜欢用“似乎”、“好象”或“什么什么的样子”,贫道分析主要是为了制造不准确真假的命题,叫做混淆或偷换命题。分而言之,在真假不定的情况下武断地断定真假,是混淆命题;而有意颠倒命题的真假,把假(真)判断当成真(假)判断则是偷换命题。正因为这种真假判断,才产生所谓的可预测性。前段时间银鲨居士、怪蛾、古灯,近期向师兄,包括今天的怪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