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凡语_[六届文学评论]直面变奏的修仙人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届文学评论]直面变奏的修仙人生 (第4/4页)

,事在人为,志求高远,处变不惊,欲望强大;韩立,一生都在朝高处攀登,不为虚幻的荣耀和显赫,只因他追求长生的道心;韩立,保持高昂的热情,不惜忍辱负重。当他置身于群山之巅,面对天高地阔,谁能看见他抚掌大笑?

    五:

    《凡人》修行求道的意义何在似乎成为了书友们争议的焦点。有“八代凡人”书友评论道:“若为长生故,何事不可抛?人生的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生死。人从一生下来,渐渐长成,再渐渐老去,最后走向死亡,诚如庄子言:‘一受其形,不亡以待尽’。人从生下来开始,就意味着等待死亡的到来,这无疑是残酷而且是无奈的,以至于自古以来人们不得不寻求种种手段去对抗死亡。似乎长生不死是人最大的梦想。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有些人活得好好的,却要选择寻死,有些人备受病痛折磨,却顽强的求生?我想答案应该在于前者乃是生无可恋,后者则是割舍不下。求死的人大抵都是失去了人生寄托的,或者是一无所有的。越是拥有得多的人,越是会留恋人世。自古皇帝坐拥天下,也都是最想长生的了。而韩立呢?何故也一心想要长生?似乎仍需坚持看下去,等待忘语解答了。只盼忘哥莫要来一句:哥修的不是长生,是寂寞……”

    那么忘语笔下韩立追求长生大道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笔者以为,在当今,我们站在新世界的高度来看待《凡人》的大道,看待《凡人》引发的“长生”文化,也许会多几个诠释系统,多了一些新的术语,但在面临新时代、新思潮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对《凡人》所宣染的道义抱着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就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领悟。特别是《凡人》道义文化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诸如“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生命尊严、适者生存、绝对竞争的处世方式”、“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性命双修的养生之道”、“炼丹制宝的科技意识”等等,这些观念对于当代人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启迪意义。

    1就长生文化而言,日本学者洼德忠在其著作《道教史》第一章中说:“在地球上使自己生命无限延长,这就是神仙说的立场。似乎可以认为现实的人们所具有的使天生的rou体生命无限延长并永远享受快乐的欲望,便产生了神仙说这样的特异思想。这种思想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

    神仙之说,其实并非源于道教,更不是源于《凡人》道义,早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就已出现了后世神仙的雏形——不死民和不死国、不死树(仙药)。《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而神仙信仰在民间影响越来越大,而对长生成仙的追求则转换为文化形态在上层社会中一直拥有巨大影响,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文化形态出现。

    笔者认为《凡人》“长生”道义是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可以促进了道教文化的进步,同时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道教神仙信仰所具有的人生超越思想也理应引起我们更大的注意。实际上,包括《凡人》在内的道教神仙信仰及其由之所生发出的一切cao作性内容无不体现着中国人文精神所追求的对生命本身及其生存境遇的超越。而正是在《凡人》融文学及宗教艺术意象,是一种地在现实世界里融合“超验意味”的精神境界。

    2就生态环境言,随着现代化进程在全球的展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现代工业社会所面临的威胁,难道我们不应该关心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应该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吗?

    当下正处于全球性生态危机,有认认为今天所出现的生态危机是同现代工业文明所涵含的一些文化观念分不开的。换言之,全球性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危机。为了唤起全球的环保意识,从而为人们的持续生存创造一个合宜的空间,于是人们的视野又一次移向了老子,移向了道家和道教,移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发现,道家和道教之文化对全球性生态危机而言,可能是较好的救助之道。

    《凡人》中描写的人界被魔界入侵,致使人界灵气遭受重大的破坏,失去宝贵的修仙资源(据作者近期称,灵界也将被魔界入侵)。《凡人》对破坏生态环境是持批判态度的。《凡人》的道义承接了中国的道教文化,也是在弘扬的“道法自然”,它平视其中的一切存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认为道生万物,万物禀道而生长、发育、成熟,人类不可随意对万物施以虐杀和破坏。否则,人类将会自食其恶果。因为天人合一,人与万物是一体相通的。如果我们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重加诠释,那么它在生态学上是很有价值的,它是人类生态智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终始自然的思想。

    3就“长生”之道而言,《凡人》道义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将人的身心健康的生命价值放在首位,是有非凡意义的,也给现代的养生文化以重要启迪。现代生命科学已成为新的科学革命的中心,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即把研究的重点移向了对人类基因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攻关,本世纪以来,人类基因组将基因“草图”绘就。此时,中国和西方主要等国家的政界或科学界均通过媒体对这一成果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今后的打算和希望。

    人类基因探索的成功,确实鼓舞人、激励人,它把人类带入了可以享受基因成果的理想境界:基因技术能激活人的智力、提高智商,使人类变得更聪明;基因芯片能揭示人类生发的种种病症并能对症治疗,使人类身体更健康;基因技术能防止衰老,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150岁,长寿者可达500岁……

    其实,生死问题一直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凡人》道义更把“长生”作为其核心问题来对待,一切皆围绕着如何才能“长生”而展开,《凡人》道义的“先性后命”、“命性双修”即是以内丹炼养(亦即养生)之修持作为圆融入世与超越生死的桥梁。

    所谓修命,就是要营卫气血,保养精气神,使身心健康,长生久视。所谓修性,即是要提高素养,积功累德,以求完善自我。尽管《凡人》道义让人在领悟大道智慧和奥义的同时经过修炼能够长生不死,成为度世神仙,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它所引射出的养生之道,诸如练气吐纳、内丹修炼等,与现代养生学是完全可以接轨的,它的修行理论对当下人们的养生实践来说,其助益是至为明显的。同时,道教(当然含《凡人》道义)弘扬中医医理,推行中医技艺,既重视药物治疗,也重视心理治疗等,也为现代人体科学和生命科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后记:

    笔者在凡区里发贴无数,得到广大书友的支持。本文是第一次以文学评论形式撰写的文章,显得略为正式一点,致使可读性不如网络语言。笔者理工科专业,只是业余爱好文学,近期工作较忙,水平有限,本文不对之处,敬请各书友批评指正。

    本文参考资料大部分由经常在凡人区以马甲名义发贴的某书友搜集,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凡人凡语

    2道教资料引用——网上搜集整理

    3侠士精神引用——网上搜集整理

    4狼道资料引用——网上搜集整理

    [全文完]

    。。。。。。

    收集整理人:huhaoslm3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