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听到中药心声_第二百二十五章 这个年轻人,似乎就是为了中医而生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这个年轻人,似乎就是为了中医而生的 (第1/3页)

    张广礼心神一震。

    这说的不正是他已经逝去的父亲吗?

    除了医术谈不上大医之外,其他的,不差丝毫。

    这一刻,张广礼对所谓的名医大医,有了新的理解。

    只是,这样的中医,现在还有吗?

    他不知道。

    也许有,也许没有。

    但他希望有。

    张广礼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陆医生,我接触中医也有些年头了,我父亲是中医,我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熏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便学了中医,因为有基础,我比同龄人懂的多,临床经验也足,回到安江后,一路走来都很顺利,直到前些年担任县中医院的院长。

    这些年,我走南闯北,接触过不少人,有人说中医不科学,也有人说中医介于科学和玄学之间,更有人说,中医并不只是一项治病救人的技能,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其中文化二字我牢记于心,但我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您虽然年轻,但医术高超,就连黄北山老先生都说在中医领域,他不如你,我想听听你的见解。”

    “见解谈不上,不过张院长若是想听,我可以说说自己的一些理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您大可直接指出,你我一起探讨其中的奥妙。”

    张广礼点点头,没有说话。

    而陆轩,则是沉吟一声,道:“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仅仅只是十几个字的一句话,却是引来了张广礼发自内心的共鸣。

    如果中医都算不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那就没有其他东西能够称得上了。

    为何?

    在张广礼看来,中医其实是最适当对外传播和输出的,对比武术、书法、京剧这些传统文化来说,中医起源更早,也最能代表中华国粹。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等。

    而阴阳五行学说,又贯穿了整个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说中医是文化国粹,最能代表中华文化,不是没有道理的。

    张广礼想到这里,又继续看向陆轩,听着他说道:“中医的文化特性,比较重要的有两点。”

    陆轩比着手势:“第一点,中医讲求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所以,中医注重人体与环境的整体性。这个跟我刚刚说到的中医是治生病的人是一个道理的。

    而第二点,中医之长在于辨证,因人、因时、因地、因症制宜,善抓主要矛盾,它不像西医那样分工精细,也就不会轻易失去整体的领悟和把握。

    一个好的中医,必然是一名全科的医生。”

    一个好的中医,必然是一名全科的医生。

    这句话,给张广礼的震动很大。

    他细细沉思着,然后抬起头,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

    这个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是十分的艰难。

    就现在中医的现状来说,没有几个中医能够做到全科擅长,大多数都只是擅长其中一两种,多的三四种。

    而像针灸或者正骨这种,基本上都是专科专学。

    哪怕会中医内科的中医师,也难说擅长全科。

    比如张广礼本身,就只是对肾脏有着比较深的研究,而其他方面,虽然也有所涉猎,可却不是太过擅长,一些小毛病倒是可以看看,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他其实也没什么把握。

    这个也是受到了他逝去的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这方面的知识接触的比较多,自然也就了解的要多一点。

    所以,后面也是往肾脏方面做了深入研究。

    如今听到陆轩这番话,张广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