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逐鹿中原 第六章 有心无力 (第2/2页)
的脖子,“今晚赶到卢县过夜,明日一早再去熊耳山。” 张岐笑道:“老祖宗见了公子,定高兴地不得了。” 张岐口中老祖宗便是楚铮的祖母楚老夫人。当年楚名棠赴京任职,不久就将母亲接到上京楚府居住,可喧闹的京城楚老夫人总觉住不惯,再者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又思念亡夫,于是有了叶落归根的想法。楚名棠夫妇劝了多次,可终究敌不过老年人特有执拗,只了派人重亲翻建了老宅,将母亲送了回去。 楚铮笑了笑,刚想开口,忽眉头一皱。一旁楚仲道:“奇怪,此地怎会有琴声?” 张歧听了听,也道:“是啊,真是怪了,这边荒山野地的,谁会在这里弹琴。” 楚铮一跃上马,道:“听琴音就在前面不远,走,过去看看。” 这一行人走着走着,琴声渐渐清晰,但却依然时隐时现,犹如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又过了片刻,弹琴之人连连拂指,琴声变得轻快跳跃,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使得听者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纵然张岐这些不通韵律之人,亦知弹琴之人绝非凡者。 众人正听得入迷,琴声又变得缓慢下来,淙淙铮铮,似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如松根之细流。忽然,一个清越的声音吟唱道: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有谁知之! 有谁知之!盖亦勿思 楚铮一行拐过了个弯,只见前方半山坡一块丈许见方地岩石突兀而出。一个白衣人盘腿坐于石上,一乌黑色的古琴置于双膝,头颈微侧,双目微合,十指在琴弦间忽捺忽拂。山风徐徐吹来,衣衫猎猎,束带飞舞,一眼望去当真似神仙中人。
许久,琴声渐歇,余音袅袅中白衣人睁开眼睛,见坡下站着数十人,似有些惊讶,起身将琴装入一狭长布袋中,飘然走了下来,到了跟前拱手道:“在下寄情山水,一时忘形,献丑了。” 楚铮还礼道:“先生琴艺世间罕有,我等今日得闻,实乃生平幸事……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不敢,”那白衣人道,“在下云阳周豫,号无咎。” 楚铮依稀记得这人名字似乎在哪听过,可想了想还是没想起来,只好淡淡道:“原来是周先生。” 周豫眼中悄然闪过一丝失望,含笑问道:“不知这位公子贵姓?” “这是我家楚公子。”一旁张岐道,“此地荒山野岭,周先生怎会在此弹琴?” 周豫答道:“在下陈县访友归来,只是途经此地,一时为这四周山水所迷,便停下弹奏一曲。” “原来如此。”张岐也不过随口一问,这周豫虽来得有些古怪,可看他方才下坡时身形不稳,根本不似一个有武功之人,只是一书生而已,有何可惧。 楚铮看了看周豫,忽笑道:“先生回云阳县,定先经过卢县,与我等正巧同路。” 周豫面露喜色:“那真是巧了。唉,这熊耳山时常有山贼出没,直至半年前不知为何突然没了踪迹,正因如此,在下才敢孤身一人上路。不过若能与楚公子同行,更可高枕无忧。” “既是如此,”楚铮道,“先生,请!” 周豫施礼道:“多谢楚公子。只是在下还有一坐骑在此附近,请各位稍候。” “不妨。” 不一会儿,周豫不知从何处牵了头毛驴过来。众人看了不由一愣,随即无不莞尔,这毛驴与楚铮的火云驹相比,不仅外表猥琐,个头也才到马腹,站在一处看起来极其滑稽。 火云驹瞥了一眼,很是不屑地打了响嚏。换做几年前,以它的性子早就蹶起蹄子把这驴给踢飞了,可在楚铮的调教下,火云驹已 张岐微微摇头,大赵民间养马成风,寻常富户家中亦至少有四五匹骏马,看来这位周先生非但不是出自名门,而且家境很是一般。 周豫却神情自若,腿一抬跨到了驴背上,对楚铮道:“有劳楚公子久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